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判断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创造性的关键是判断该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相对于现有技术是否具有显而易见性,而显而易见性认定的关键是判断现有技术中是否给出了结合该发明或实用新型相对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区别技术特征的技术启示。因此,现有技术是否存在相关技术启示就构成了创造性审查中最核心、最关键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内容。技术启示具有整体性,对技术启示的认定要注意发挥技术问题的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2.
秦元明 《人民司法》2012,(12):4-5,1
对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而言,需要分别设立合理的创造性判断标准。由于技术领域范围的划分与专利创造性要求的高低密切相关,因此技术比对时所考虑的现有技术领域就很重要。审判实践中,确定技术领域应当是要求保护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属或者应用的具体技术领域,而不是上位的或者相邻的技术领域。  相似文献   

3.
【裁判摘要】一、技术领域是要求保护的发明、实用新型所属或者应用的具体技术领域,既不是上位的或者相邻的技术领域,也不是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本身。确定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所属的技术领域,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内容为准,一般根据专利的主题名称,结合技术方案所实现的技术功能、用途加以确定。  相似文献   

4.
实用新型是对现有产品的形状、构造或其结构作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是发明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它多体现为一些小的改革,因而时常被称为“小发明”。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发明给予专利保护,但只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实用新型给予专利保护①,并且不  相似文献   

5.
尹昕 《人民司法》2013,(4):4-8,1
当专利申请人或专利权人欲通过提交对比试验数据证明其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具备创造性时,法院接受该数据的前提是什么?如果发明克服了技术偏见,采用了人们由于技术偏见而舍弃的技术手段,从而解决了技术问题,那么这种发明是否因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而具备创造性?法院对申请日后提交的试验数据是如何认定的?对发明是否克服技术偏见是如何判断的?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三章第3.2.3节规定:如果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技术方案与对比文件的区别仅仅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惯用手段的直接置换, 则该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不具有新颖性。《审查指南》将上述规定称之为“惯用手段的直接置换”,在实际的审查过程中,有时会被称为“等同手段(或者等同物)的  相似文献   

7.
专利说明书的撰写有两个重点:一是背景技术,二是具体实施方式.专利说明书的撰写要求"清楚、完整、能够实现",其实质内涵即公开充分.背景技术与具体实施方式紧密关联,两者的公开程度应当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外观设计与其他知识产权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外观设计与实用新型的关系 (一)外观设计与实用新型的异同 发明是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从发明的定义就可以看出,它与外观设计保护的内容、范围完全不同,二者无可比性。  相似文献   

9.
王澄 《知识产权》2001,11(4):13-14
一、绪论为了能够保护发明创造专利权,鼓励发明创造,并且能够通过法律手段促进发明创造的推广应用,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于1985年4月1日正式实施了专利保护制度。根据中国专利法第二条的有关规定,中国政府将给予专利保护的发明创造分为三类,即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而且,在中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条中进一步指明,专利法所称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专利法所称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0.
民国初年政府制定了一批管理新闻事业的法律,这些法律存在着一种类似于生物进化论的演进过程。民国初年新闻法律制度的演进既自发遵循了这一规律,也受到了这一理论的影响,这种进化的新闻法律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当时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简称实施细则)第二十三条对从属权利要求的撰写作了具体规定,在该条文的第1款(二)中要求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部分“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附加的技术特征,对引用部分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限定”。由于审查员对该条文这一部分所规定的内容理解不同,在实审过程中评价从属权利要求时出现了不同的观点。一种意见认为从属权利要求的附加技术特征是引用部分技术特征的进一步具体化,不论是限定已知特征的附加技术特征还是限定区别特征的附加技  相似文献   

12.
一、专利法的保护 我国专利法保护的发明创造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其中.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  相似文献   

1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针对《解释》的规定,就其中涉及的主要问题作出探讨,包括专利权保护范围的确定依据、确定原则与确定方法,发明与实用新型侵权判定中的捐献规则、禁止反悔规则与全面覆盖原则,关于外观设计相同或者近似的认定以及现有技术抗辩与现有设计抗辩。  相似文献   

14.
一、保护实用新型的必要性在目前,实用新型作为一种工业产权受到法律的保护,在全世界不过十多个国家。可能是因为这个缘故,在我国起草和讨论专利法的过程中,对于我国是否需要保护实用新型,曾经有过很大的争论。现在专利法施行二年半了,不妨回过头来看看这种制度。实用新型一般俗称小发明,也叫小专利。这种制度本来是德国为了弥补发明专利保护的不足而创建的。德国1887年的专利法对于授予专利的发明要求有相当高的技术进步。次要的发明,尤其是工具、器具和日用品等,由于达不到发明专利所要求的条件,不能按发明专利给予保护。工商界人士遂之要求对  相似文献   

15.
发明人在完成一项发明创造之后,为使其发明创造获得专利保护,首先应当提交请求书、说明书及其摘要和权利要求书等文件。在这些文件中,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撰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该项发明创造能否获得《专利法》保护,或能否尽快获得《专利法》保护,以及能否获得最佳的保护范围。我国《专利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内容为准。可见,权利要求书的撰写方式和撰写  相似文献   

16.
<专利法>第三次修改后,<专利法>第23条中引入抵触申请的相关规定,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之间是否可互为抵触申请成为业界争论的问题.从抵触申请制度的立法宗旨、我国的司法实践以及国外判例和相关规定入手,分析了尽管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者的保护对象及范围不同,但其可以记载相同的发明创造内容,保护范围之间存在交集,因此规定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之间可以相互抵触有利于技术或者设计的创新和进步.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工业社会还是信息社会,“技术”都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词语,而专利法的诞生更赋予了它特殊的内涵。专利法最重要的保护客体便是“技术”。然而,对专利法意义上的“技术”这个术语的不同的理解和把握却往往导致了各方当事人的不同观点和态度。根据我国《专利法》第二条的规定,“本法所称的发明创造是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专利法》所称发明, 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我国尚没有专门的商业方法检索平台时,基于关键词的扩展和组合进行检索是非常重要的检索方式.商业方法相关申请方案通常将繁多的商业规则与技术特征相混合,难以提取基本检索要素并进行有效检索.由于技术构思结合商业规则构成了商业方法相关申请的整体方案,基于技术构思的分层检索策略主张,第一层先将商业领域结合发明对现有技术做出改进的特征进行一般检索,第二层则根据技术构思对方案进行特殊检索.通过实际检索案例的验证,说明该分层检索策略在商业方法相关申请的检索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罗霞 《法律适用》2012,(9):84-88
《专利法》规定,权利要求书应当说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清楚、简要地表述请求保护的范围。将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方案写入权利要求书中予以保护,使得权利要求的内容和表述符合清楚、简要的要求,对于发明人本人以及专利代理人而言,都不是轻而易举的。  相似文献   

20.
谭筱清 《知识产权》2003,13(1):49-52
基本案情 1985年4月1日,方某就同一个技术方案同时向原国家专利局申请强应力定位万能顶尖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1986年12月3日实用新型“强应力定位万能顶尖”被授予专利证书,专利号为85200959,到1993年8月18日被公告保护期限届满。“强应力定位万能顶尖”发明于1987年10月22日被授予发明专利证书,专利号为85102439.4。1988年4月20日,方某作为甲方与乙方某机械厂签订一份专利许可使用合同(下称许可合同)约定:甲方仅将实用新型专利(据方某称签订合同时发明专利的证书还没有收到)许可给乙方使用,乙方无权将该专利转让给任何第三方。甲方并负责专利技术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