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建设涵盖了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城市开发、城市环境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内容。城市建设一方面要适应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满足其需要;另一方面可通过采取城市建设措施,创造有利的城市环境与条件,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入WTO,对我省城市建设的直接影响体现在房地产业、城市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不对外开放)、城市环境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从我国“入世”承诺的内容和时间安排上看,冲击不大。但从长远看,“入世”带来的开放、竞争及与国际接轨将对我省的城市建设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加入WTO后,中国可以享…  相似文献   

2.
南方遭遇特大冰冻雪灾袭击、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国际粮食危机和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业领域和实体经济造成巨大冲击……2008年面对严峻的挑战。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农村改革发展方向,果断作出一系列决策,有效破解“三农”发展难题,巩固和发展了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  相似文献   

3.
徐勇 《人大建设》2008,(1):54-54
《社会科学报》近日刊登华中科技大学农村研究中心徐勇的一份调查说,人们在关注农村流动人口对城市秩序的冲击时,却往往忽视农村流动人口对乡村秩序的冲击。事实上。现阶段农村人口流动,一定程度上也使乡村陷入了一种“治理性困境”。  相似文献   

4.
(一)由于历史发展原因导致的农村基础教育资源存量不足形成的缺口。农村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的发展,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必须拥有的基础设施和设备;二是基本的教师素质。而恰恰是由于中国特殊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了广大农村地区在这两方面与城市地区的巨大差距,在基础教育资源存量方面存在巨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广州、深圳等大城市越来越大,带来的城市病也越来越严重。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就是要重点发展县域经济,我很赞成“把县城建成中小型城市,成为吸纳农村人口的重要载体”这一建议。原因有三:第一是每个县都有自己的地域文化,人们对自己所在县城有认同感,农业人口如果就近进县城更易融入;第二是县级城市房价较低,准入门槛较低;第三是发展县域经济与当地农民的状况相适应。建议每个县明确自己的产业结构,把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培育出主导产业,才能吸纳农村人口;  相似文献   

6.
马勇 《人民论坛》2013,(10):105-107
当前,农村城镇化浪潮正在冲击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农业城市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影响农村城镇化速度和规模的重要因素.在农业城市发展进程中,能源短缺和能源浪费问题并存,因此,研究农业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动力机制、发展路径和政策调整对建设生态文明型农业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据劳工部门和理论界测算,当前我国就业人口中隐性失业率高达27%(即农村31%和城市19%),隐性失业人口农村约有1.7亿,城市有5000多万。隐性失业构成了中国城乡经济发展的巨大隐患。随着市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这些隐性失业已经和正在变为公开失业,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和发生着极其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人口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相对过剩。为了寻找出路,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打工,在当地农村掀起了一股汹涌澎湃的“打工潮”。“打工潮”的兴起,对农村的经济、文化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同时也给农村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把握时代特点,探索新的育人之路,是摆在农村学校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全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引起的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变迁,对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党组织建设形成了冲击。包括城市郊区和农村中心村镇在内的处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这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最终的发展目标取向是城市社区党建。学习并以城市社区党建为参照系,结合农村特点拓展基层党组织功能,以改革精神开展党建工作,对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一、当前青年工作面临的挑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青年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但同时对青年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分析当前青年工作面临的挑战,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社会经济结构的重组对青年工作组织体系的冲击。共青团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组织网络体系。目前这个体系正受到社会经济结构重组的冲击:政府职能转变弱化了行业团组织结构;企业产权变更改变了基层团组织的隶属关系;大量“三资”企业、乡镇青年组织成为“空白点”等等。事实上,青年组织不仅对青年有着深刻影响,而且对社会也有着巨大潜在能量。可以说,离开了青年组织,就无法把握青年运动与青年工作。 二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劳动力的市场配置使青年大量从业流动给青年管理工作带来冲击。市场经济中经济杠杆成为青年从业流动导向。80年代初开始,大批农村青年进城打工,造成了一些农村青年组织没有工作对象,而进城打工的农村青年又找不到青年组织。进入90年代,城市青年从业流动也越来越多了,他们或由于“跳槽”,或由于辞职干个体,或由于企业亏困回家等等。存在大量游离于青年组织的青年,对青年工作的健康发展不能不说是一大  相似文献   

11.
从 90年代初始,我国出现了由西、北向东、南为主要地域特征,由农村向城市为主要流向的人口大流动,包括流出和流入两个方面。人口流出的社会原因有:农村拥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农业投入与产出比例不合理;农民负担过重;城乡壁垒政策松动;都市化进程的客观需要。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要注意现在的流动人口已由开始的单元化形态转向多元化形态,即从过去单一以农民为主变为下岗工人、科研人员等的大汇合。受失业和职工下岗的双重冲击,我国的流动人口在成份及流向上可能会出现新的变化,应当引起理论研究者和决策者的关注。流出人口的结构特点为:男性多于女性;18—35岁者占绝大多数;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人口流动引发的最突出的社会负面影响是犯罪潮。流出人口管理的基本思路是变无序管理为有序管理。  相似文献   

12.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人多地少的矛盾也因此更为突出,一大批年富力强的劳动力从土地的束缚下挣脱出来,他们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徘徊、观望,此时,城市的改革释放出的巨大能量推动了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亟须大批廉价的劳动力,于是乎,在中国社会生  相似文献   

13.
城市不仅是一个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丰厚的党员基础、人才基础和执政资源;同时,城市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城市反哺农村的根本,更是建立城乡党建工作一体化机制的龙头。基于这一认识和思考,四川省遂宁市针对城市一些地方和领域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发挥滞后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需要的实际,创新性地开展了共产党员示范城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14.
对加强农村经济宣传的几点思考杨学智经济宣传是推动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证。经济宣传做好了,就会出战斗力、出凝聚力、出生产力。经济宣传做好了,宣传工作才能显示出巨大的威力。那么,如何加强农村经济宣传呢?我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思想到位。...  相似文献   

15.
徐祖荣 《人权》2009,(1):54-5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迅速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怀着改善生活的强烈愿望与对城市生活的美好向往;中破户籍制度的束缚,不顾流动过程中的经济成本、心理成本和制度成本,源源不断地涌入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人口流动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早在2000年,中国流动人口总数就达1.4亿,  相似文献   

16.
就像有只无形的手,五六十年代人们从城市流向农村.到了八九十年代人们又从农村流向城市,社会在流动中变迁,经济在流动中发展,人们的观念在流动中改变。  相似文献   

17.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主要做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1、敢于先行先试;2、狠抓循环经济;3、实施项目带动;4、共谋经济一体化。长株潭的做法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武汉周边八市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都表现出空前的使命感、主动性和求实精神,对相关改革的认识已趋于深化,特别是在同武汉经济“对接”方面表现出极大的热忱和期待;八市在“两型社会”建设的对策研究上已形成有价值的初步成果;八市“两型社会”建设已主动起步,发展势头良好;八市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提出了诸多值得重视的建议。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必须在协调机制上有切实保障;必须在先行先试上有重大突破;必须在发展环境上有重大创新;必须在政府改革上有重大进展;必须在资源整合上有重大举措;必须在两型经济发展上有政策支撑;必须在产业转移上有通盘考虑;武汉市自身必须做大做强,增强集聚力与辐射力,在“8+1”城市圈中真正发挥龙头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重新认识供销社的地位和作用供销社是五十年代初期,农村完成土地改革之后组建起来的。从建立之日起,它为农村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服务,通过购销,成了连接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的桥梁、纽带,在政治上起到巩固工农联盟的重要作用。这使刚刚获得土地的农民,与工人、国家在产品的购销上实现了等价交换,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较快的发展。供销社初创时的基本原则有三条:(1)性质是农村集体所有的股份合作经济组织;(2)宗旨是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服务,扶持发展多种经营,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3)实行民主…  相似文献   

19.
知青是一个时代的烙印。这一群体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再从农村回到城市,几经辗转,伴随着上个世纪70年代末倡导的思想解放运动,他们开始松动思想上的桎梏,投入到紧张有序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中有一部分人在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成了教授、作家、导演、艺术家、官员乃至洋博士;也有一部分下海经商,之后又成了企业家;也有的一部分人成了“4050”下岗失业人员。回首他们走过的路,酸甜苦辣早已化作历史的尘埃,只是那时候,他们还年轻……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反思及道路选择张建君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的加速,社会利益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使我国本来有着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农村出现了大规模季节性盲目流动的“民工潮”,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成为社会的一大热点,国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