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代的农村流动人口对基本公民权的渴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即“第二代农村流动人口;主要指90年代外出务工经商的那些流动人口(当然并不是所有90年代外出的农村流动人口都属于第二代,但他们从总体上看具有第二代的特征)。与80年代外出的流动人口相比,他们有着这样一些社会特性;首次外出的年龄小、没有务农经验、在农村生活圈子小以及经验少、受教育时间长、许多人有着各种雄心勃勃的计划等。这样的社会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对自己外出处境的看法和心理体验,以及采取的行动。特别是当他们预期与现实有较大的差距时,他们所感受的痛苦比第一代农村流动人口更深…  相似文献   

2.
我国1994年开始实施的“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 划”到去年底就结束了,预计去年可以解决800万农村 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到去年底全国农村未解决温饱 的贫困人口还有2600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将减少到3%以内。剩下的2600万贫困人口中,一部分是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和社会保障对象;另一部分是缺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特困人口,他们的温饱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全部解决。  从 80年代中期迄今的十多年间,我国通过大规模扶贫工作,解决了 2亿多农村人口的温饱问题,农村贫困发生率从 30. 75%下降到 3. 7%…  相似文献   

3.
就像有只无形的手,五六十年代人们从城市流向农村.到了八九十年代人们又从农村流向城市,社会在流动中变迁,经济在流动中发展,人们的观念在流动中改变。  相似文献   

4.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有十多万知识青年从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来到了内蒙古,把城市的文明播撒到了农村牧区。他们报着"战天斗地炼红心,迎风冒雪志如钢,坚决响应毛主席的  相似文献   

5.
城市,人口聚集、产业交融、文明荟萃的"金字塔";农村,青山绿水、阡陌交错、心灵栖息的田园家。千余年来,城市与农村在交相映照之下,相得益彰。可是,当城市工业化的浪潮携诸多就业岗位和数倍于农桑的薪酬袭往乡野时,农民便开始大规模进城打工。他们或为补贴家用,或为看缤纷世界,又或者是为了实现梦想。他们或只身单影,投奔城市;或携妻带子,全家总动员背井离乡。这些人中,有一部分"让城里的月光点亮生活",成了城里人;而大部分人随着城乡的二元分化,成为一群游离于城市边界的异乡客,在错把他乡当故乡的奔波中谋生计、讨生活。何时,他们才能将梦点亮,不再如候鸟般迁徙,抑或是不会在老年见弃于城市、生疏于田园?农民的困境并不仅止步于城市,天然散居的农村随着青壮劳力的外出,人丁更显稀零,沃田荒芜,儿童留守,老人无依……一言以蔽之,农村是更像农村了。  相似文献   

6.
关注农村中的外来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东南沿海农村工业化发展迅速,增加了对劳动力的需求,中西部地区的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东南沿海,其中一部分在城市就业,也有一部分在农村中从事非农业劳动.尽管进入农村的外来劳动力与进入城市的劳动力所从事的职业大致相同,但他们所面对的社会环境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
吴琳 《学习与实践》2009,(11):156-163
我国城市从改革开放前以“工业生产为主”转变为今天“以人为本”、“宜居城市”建设为主导,其间在城市管理理念上大致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上世纪50年代至改革开放前,发展工业主导城市;第二阶段,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发展经济主导城市;第三阶段,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和谐发展成为城市发展的主旋律。即新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管理理念经历了从“发展工业的城市”到“发展经济的城市”再到“和谐发展的城市”三大转变。  相似文献   

8.
坤明 《现代人事》2000,(7):35-36
六十年代,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把他们的青春热血,理想和追求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祖国的广阔天地、山山水水。十几年过去了,当他们韶华已逝陆续返城时,—切已事过境迁。他们成了城市里安家就.业的困难户,在很多人眼里他们是“三等公民”。即使给安排了工作。工种一般也是最差的。苦,他们并不怕,下乡这么多年,  相似文献   

9.
一座城市的特色、个性、魅力,是由诸多因素构筑而成的;其中文化因素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城市化建设虽然取得重大成就,但也留下了“千城一面”的遗憾。钢筋混凝土铸成的高楼大厦、充满浓厚商业色彩的城市综合体以及过度化的旅游开发使许多城市失去了众多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泯灭了城市应有的文化  相似文献   

10.
《精神文明导刊》2013,(4):62-63
2013年1月,中国中东部陷入严重雾霾天气,不少城市空气中悬浮颗粒物浓度超标。这种现象在国外也曾有过,“伦敦烟雾事件”在短短4天内就导致4000人死亡。伦敦空气从1952年的“能杀人”到上世纪70年代摘掉“雾都”帽子,再到现在的“PM2.5浓度只超过25微克/立方米”,是经过了政府和民众数十年的共同努力治理才达到的。  相似文献   

11.
在农村,40岁以上的人对“赤脚医生”不会陌生。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民要是生了病,就会找身边的“赤脚医生”治疗。“赤脚医生”在当时解决了很大一部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然而,几十年过去,“赤脚医生”早没了影,曾经在农村广泛推行的合作医疗也大面积解体,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2.
王勇 《人大研究》2008,(6):F0002-F0002
在中国,从1980年代对知识分子独立人格与良知的拷问,到1990年代知识分子作为市民社会的一部分,在自主性知识场域中从事规范化的学术研究,知识分子与国家体制的关系重新进行了定位。在这种知识与政治关系的调整过程中,法学家从作为自由精神象征的知识分子一部分,逐渐发展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一部分。这种转型导致从法律内部来研究法律的注释法学成为法学界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编前语:他们出生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经过几十年的打拼,成为职场“元老”。他们大多身居高位,身担要职;他们是现下各行各业“权威”的代名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职场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但是,随着时代变迁,年华老去,他们在职场中又会遭遇怎样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09,(3):86-87
30年,像一首流淌的歌,撩拨着人们的心弦。30年,像一条蜿蜒的河,记录了时代的心声。每个人的成长记忆里都有听歌的经历,每首歌也都有将人打动,折磨与可留作纪念的地方。的确,从上世纪70年代的邓丽君,到80年代的罗大佑,齐秦王杰和蔡琴,再到90年代的魔岩三杰、张惠妹、张信哲,直至新世纪之后的周杰伦、陈绮贞和刚刚在大陆开过演唱会的苏打绿、张悬。每一个时代,台湾流行音乐都用不同的方式冲撞着大陆听众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5.
那赢心 《台声》2013,(5):102-103
近年来,将地标作为拍摄主题似乎成了台湾电影的一大趋势。从魏德圣的《海角七号》书写垦丁海边的浪漫奇遇;到钮承泽的黑帮电影《艋胛》追忆上世纪80年代万华区的热血青春;再到九把刀自传意味浓厚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借初恋呈现故乡彰化的风土人情。这些贴上地标标签的电影,无一例外,都与故事发生地密不可分,一旦脱离开来,故事也无从讲起了。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的前10年过去了,从对新世纪的恐慌,到社会急剧变革中人们潜移默化的改变,从城市的迅速发展,到由农村进入城市,再到从城市进入更大的城市,这中间有太多可以诉说的故事,而其中“北漂一族”是曾经最苍;京最热门的话题。残疾人,这个被称为社会文明进步的不可跨越的障碍和标志的群体,也同样活跃在时代变革的洪流中。  相似文献   

17.
王亮 《中国保安》2004,(24):22-24
十来岁,对城市的孩子来说,是个无忧无虑的年龄,是个沐浴知识的时光,是个对未来充满遐想的阶段。但是,对农村的孩子呢?“渴望、彷徨、恐惧”似乎成了他们一部分人的心声。从繁华的都市到卫星城镇,到处都有这么一群忙碌的身影:搞建筑、做保洁、捡破烂……他们承担了城里人最不愿意干的脏活、累活、苦活,他们已经成为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这就是中国的农民打工一族,被人们约定俗成为“农民工”,或是“民工”。作为都市人,我们看到的多是他们处于社会底层的艰辛与无奈,却少有人关注他们正在棚户区无所事事的“失学子女”。如果你…  相似文献   

18.
《当代广西》2008,(21):60-60
上个世纪60年代,新加坡的城市也是小商小贩充斥街头。李光耀在回忆录中对此有描述:“数以千计的人在人行道和大街上售卖食物,完全不理会交通、卫生和其他问题。结果是街道垃圾成堆,造成堵塞,腐烂的食物散发出恶臭异味,四处凌乱,污秽不堪。”  相似文献   

19.
乞丐,这种“特殊人物”,古今中外,城市乡村,都可觅到他们的足迹。时下,在我国,形形色色的乞丐也依然存在,且生存空间“辽阔宽广”。近年来,正“从农村走向城市”,由内地向沿海进军。无可置疑,在众多的乞丐当中,确有一部分人是需要社会各界人士慷慨解囊,施以救助以维持其生计的。但谁能想到,又有多少貌似可怜的乞讨者,实际上是自愿放弃了其他健康的谋生手段,而操起了这“下践行当”的呢?他们,原不是也不该是获得施舍财物的“弱者”。同情眼望流泪眼好心人错怜“断肠人”在众多的乞丐当中,最易于满足也最值得同情的,莫过于…  相似文献   

20.
一、重新认识供销社的地位和作用供销社是五十年代初期,农村完成土地改革之后组建起来的。从建立之日起,它为农村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服务,通过购销,成了连接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的桥梁、纽带,在政治上起到巩固工农联盟的重要作用。这使刚刚获得土地的农民,与工人、国家在产品的购销上实现了等价交换,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较快的发展。供销社初创时的基本原则有三条:(1)性质是农村集体所有的股份合作经济组织;(2)宗旨是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服务,扶持发展多种经营,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3)实行民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