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杨敏 《法制与社会》2013,(22):171-172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养老金支付危机日趋严重,提高退休年龄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本文对普遍提高退休年龄进行利弊分析,分析得出普遍提高退休年龄不合理,而当前女性退休年龄过低,领取养老金的年限较长,远远低于男性。因此,延迟退休年龄成为一种替代性选择,通过分析该政策的可行性,提出延迟女性退休年龄的具体设想,采取渐进式的弹性制度。  相似文献   

2.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延迟退休提出了原则性的方向,不少专家建议延迟退休年龄在女教师和女医生领域先行实行。本文以女教师为对象,针对中学与大学的特点,分别从工作、身心、家庭三个方面分析延迟退休年龄对中学、大学女教师的影响,并对延迟退休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西班牙鼓励推迟退休 西班牙目前有65岁及以上人口753万,占全国人口比例接近17%.这一比例位居日本、意大利之后,为世界第三位. 养老是西班牙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內容之一,养老金每年根据消费物价指数进行调整,以保证老年人的收入年年都有提高. 同时,政府实施鼓励推迟退休的政策,即在法定的退休年龄65岁之后,每延迟一年退休,养老金增加3%.退休年龄最高可延迟至70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提高民众幸福度为出发点,以民众幸福度做为政策的制定和调整的依据为切入点,对政府政策的制定效果与民众对政策的支持度之间的关系作了简要分析,以期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延迟退休理应进入法学的研究视野。延迟退休反对者所主要担心的合法权益公平保障以及立法保护缺失的问题,可以通过立法手段有效解决。针对现有退休立法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借鉴域外延迟退休立法的经验,我国延迟退休立法宜采取渐进式分层级模式,条件成熟时建议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退休法》,分别规定退休法的基本原则、退休年龄、退休权益、特别规定以及法律责任,充分保障公民的退休权益。  相似文献   

6.
近来,人社部有关延迟退休年龄的设想引发了极大争议。网络调查显示,绝大部分网民表示反对。这既反映了民众对养老问题的普遍焦虑,也反映了我国社保制度实际上已陷入一个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7.
热点聚焦     
《江淮法治》2012,(14):4
焦点延迟退休年龄一个月来,"延迟退休年龄"引发全民关注。此前人社部社会保障所所长何平提出应逐步延长退休年龄,建议到2045年不论男女,退休年龄均为65岁。就在这一提议在社会上传得沸沸扬扬、并引起大多数人、尤其是普通职工强烈反弹时,有关部门紧急辟谣,说是误读误传。随后相关人士透露目前人社部关于延迟退休的研究重点主要侧重于阶梯式退休。所谓阶梯式退休,是指根据劳动者所从事的职业、工作性质和个人对工作的意愿不同,设定不同的退  相似文献   

8.
黎建飞 《中国法学》2012,(3):103-114
从雇佣契约到劳动契约的社会化变迁,劳动法对民法中的两大基本原则"平等"与"诚信"进行了理念上的更新,矫正了形式平等并升华了一般诚信,转向了劳动法中的实质平等和最大诚信。从合同的订立、履行、解除到变更,雇佣契约与劳动契约的法律调整呈现出不同的价值评判及处理手段。通过退休年龄的实例分析,可以发现劳动契约被注入了社会保险、岗位资源等雇佣契约所不具备的社会化因素。从社会化的角度出发,劳动者就是弱者,劳动法必须突破民法视域下雇佣契约平等保护的作法,进而实现单方面倾斜性保护劳动者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9.
2014年12月,随着网上关于延迟退休新政出台的议论越来越多,人们对于退休年龄和工龄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由工龄缩水引发的纠纷,在全国法院的立案数居高不下。随着延迟退休的讨论越来深入,这场关系到每个人的劳动人事制度改革,让大家都开始关心自己的退休年龄和工龄。  相似文献   

10.
退休年龄的确定关涉到劳动者劳动权和社会保障权的实现。目前我国退休年龄的规定存在男女退休年龄差距过大、退休年龄存在身份差别、退休年龄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养老金受领时长过长等问题,这些问题也导致了法律适用上的困惑。退休应当是劳动者的一项权利而非义务,退休与劳动权之间不应当有必然的排斥关系,劳动者劳动权不应因退休而受限制或者被剥夺,男女不同龄退休会导致女性社会保障权利的减损和对女性发展权的限制。退休年龄的科学确定,应当考虑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我国未来立法应采取"渐进式"的方式合理延迟退休年龄,适当区分不同的人群适用不同的退休年龄制度,逐渐拉近男女退休年龄的差异,实行弹性退休制度作为对法定退休年龄的补充,以及实行更加开放的退休制度,从强制退休逐渐过渡到灵活退休。  相似文献   

11.
退休制度改革的结果不应该是所有劳动者同龄退休,改革步子也不宜迈得太小。退休制度改革应当遵循的思路是,以养老金并轨为前提,兼顾公平与效率;从刚性制度转向弹性制度设计,不宜"一刀切";明确延迟退休的目的,与养老金问题分开。可在确定基本劳动年限的基础上,根据教育年限设计不同群体的法定最低退休年龄和法定最高退休年龄,形成多层次弹性退休年龄结构。  相似文献   

12.
2014年12月,随着网上关于延迟退休新政出台的议论越来越多,人们对于退休年龄和工龄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由工龄缩水引发的纠纷,在全国法院的立案数居高不下。随着延迟退休的讨论越来越深入,这场关系到每个人的劳动人事制度改革,让每个人都开始关心自己的退休年龄和工龄。  相似文献   

13.
《公民与法治》2010,(18):4-4
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延退”问题,人社部有关负责人9月15日表示,我国暂时不会调整退休年龄,有关部门目前只是在研究一些“延迟退休”的建议,不代表现行退休年龄规定即将更改。退休年龄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的情况、就业的情况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白用夏 《检察风云》2010,(20):74-74
有关“延迟退休”的说法近日流传甚广。此前,有研究机构曾提出,鉴于我国人口寿命延长的实际情况和养老保险基金压力,应当延迟退休年龄,一时间,此问题引发热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9月15日表示,中国暂时不会调整退休年龄。  相似文献   

15.
1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暂时不会调整退休年龄,有关部门目前只是在研究一些"延迟退休"的建议,并不代表现行规定即将更改.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实施后,企业对职工的管理应当从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女性职工退休年龄应当依据所实际从事的岗位性质依法确定,与其原有的工人或干部身份不必然相关。人民检察院办理行政诉讼监督案件,对人民法院以女性职工身份确定其退休年龄的错误生效裁判,应当依法监督,同时与行政机关磋商,促使其转变理念,促进劳动纠纷诉源治理。  相似文献   

17.
延迟退休似乎势在必行,但关于退休年龄的每次表态都会引发热议。  相似文献   

18.
黎建飞 《法学家》2004,(1):91-93
一、研究概况 <劳动法>实施近十年,与时俱进地完善<劳动法>成为2003年自两会以后的话题.对<劳动法>的修改与建议、<劳动法>修改的必要性、国际劳工标准与我国<劳动法>的修改等论述频繁地出现在报刊中.在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理论探讨中,学者们关注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中的法制规范建设,讨论灵活就业在劳动保障中的积极意义,对工作场所的性骚扰进行劳动法层面的思考,分析非公有制企业女职工劳动力保护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郝灿 《检察风云》2022,(1):16-17
2021年3月12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将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再次引发社会上对延迟退休的激烈讨论.虽然延迟退休在各国都是减轻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压力和提高劳动人口比例的有力方案,但其推行仍需要考...  相似文献   

20.
退休年龄关系到每一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国家退休制度政策与就业问题。如何有效实施务实有效的劳动者退休年龄问题,特别是解决人口问题、就业状况、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全面地、慎重地、积极地研究延长退休年龄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