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冯秀成 《廉政瞭望》2013,(19):45-45
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4个月前的“约法三章”又一项落地。今年3月.履新不久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记者见面会上约法三童:一是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是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到目前,只剩下“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这一条,中央还没有出台具体的政策。  相似文献   

2.
白晓清 《实践》2014,(9):23-23
<正>相信大家对李克强总理在2013年"总理记者会"上的讲话不会陌生,为了表露新一届政府在反腐倡廉上的决心,李克强总理曾给新一届政府"约法三章",即"本届政府任期内,一是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是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过去一年,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厉行节约、防腐倡廉等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有不落实甚至顶风违纪现象。对此,李克强总理深有  相似文献   

3.
3月17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见采访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中外记者时表示,我们要用简朴的政府来取信于民,造福人民,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李克强说,未来财政再保持高速增长的收入态势不大可能了,但是民生支出不能减,只能增,那就需要削减政府开支。这里我们也约法三章,本届政府内,一是政府性的楼堂馆所  相似文献   

4.
一刀切的减员方法,很容易造成基层公务员断层。只有分兵突进,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改革探索,才能真正做到"减员"又增效。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4个月前的"约法三章"又一项落地。今年3月,履新不久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记者见面会上约法三章:一是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是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  相似文献   

5.
《先锋队》2014,(3):4-5
前不久,国务院召开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今年政府反腐倡廉工作提出六点要求:一是继续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和“约法三章”。坚决停止新建和改扩建政府性楼堂馆所,对违规者一经查实坚决予以惩处。严控机构编制和人员,坚决实现“两个不突破”。确保“三公”经费和会议费只减不增。倡俭治奢,推动政风变化,腾出更多资金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重点领域支出要切实保障,一般性支出要坚决压减,严禁新建楼堂馆所,严禁铺张浪费。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要大力提质增效,各项支出务必精打细算,一定要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一定要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真真切切的感受。这彰显出政府用自己的紧日子换百姓好日子的决心,彰显了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  相似文献   

7.
周国允有三个梦想:作为在京务工的河南人,他的梦想很朴素,“要让北京人看得起咱,让外地人不敢小瞧咱”;作为安阳华都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的老板,他的梦想很单纯,“把更多的家乡人带出去,去感受外面的世界”;作为滑县高平镇周谭村党支部书记,他的梦想很执著,“要让全村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  相似文献   

8.
声音     
正"要让企业过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11月2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再次要求有关部门,抓紧时间继续完善营改增等相关政策,确保所有行业税负都"只减不增"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立案审查中管干部222人王岐山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指出,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立案审查中管干部222人,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广大干部群众对在本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信心。有首歌唱道:“今天明天都是好日子,赶上了盛世咱享太平!”万紫千红,国泰民安,到处是生气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我们切不可因此就居安忘危,陶醉于歌舞升平之中。古人说:“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矛盾无处不在,风险时隐时现。  相似文献   

10.
杨冰 《当代党员》2010,(7):72-72
6月15日,市委书记薄熙来召开专题会,集中研究全市群众吃粽子的事儿。薄熙来说,咱重庆是个大家庭,“每逢佳节倍思亲”,逢年过节更要多关心困难群众的生活,端午就是要让全市百姓,不论贫富都能舒舒服服地吃上粽子。  相似文献   

11.
教育、医疗、扶贫、就业……每个词都关系到“民生”二字。过去一年里,我省的一个个“民生”新政到百姓手里都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红包”——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15年连涨;办护照、身份证以及企业执照等事项免去了排长队的烦恼;想去哪个医院、就诊哪位名医,只要动动手指就能在网上、手机上完成预约……龙江百姓民生保障收获满满,是政府用过“紧日子”换来的——2019年,全省各级财政按10%的比例对一般性支出进行压减,用以保障民生支出。这一“减”一“加”的背后,是省委、省政府深厚的民生情怀和坚定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2.
在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以及市委四届一次全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重庆市委书记张德江多次强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这是在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新形势下,对全市党员干部发出的动员令,也是对党员干部必须提升“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能力的总要求。  相似文献   

13.
位于肇大鸡山下、金沙河畔的桦甸市横道河子乡,是一个有着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这里曾出现过许多英雄模范人物:解放战争时期,有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区长高位;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勇拦惊马、舍己救人的程广金;改革开放后,有一心为民、累死在工作岗位上的文华村党支部书记朱运山…… 如今,在这片热土上,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中,这里又传颂着一位妇孺皆知的“乡官儿”的名字。他,就是现任横道河子乡党委书记钱玉文。 “咱是党的人,为官一任就要带富一方,为百姓实实在在干点事儿” 1995年严冬的一天,两个骑自行…  相似文献   

14.
说说“官”     
官,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字眼。因为每个社会都有一些公共事务需要处理,所以就养了一批批所谓的“官”。设“官”的初衷无疑是维护基本的社会秩序,但因为官职可以为当“官”者提供许多便利,所以当“官”、保“官”就成为一些人努力追求的目标。从古到今,尽管中国社会经历过无数次的朝代更替,中国百姓为了命运进行过前赴后继的抗争,但中国人对“官”的依赖、关注和期望却没有多大的改变。对于“官”内涵的理解,许多人还停留在旧的观念上;至于“官”的称呼,更是沿袭以往的习惯。过去,“官”是指在政府机构中担任一定公职的人。今天,严…  相似文献   

15.
《湘潮》1991,(4)
每隔24小时,明天便悄悄地变成了今天,今天又悄悄地变成了昨天。所以,人们常说:没有昨天便没有今天、明天。可是,笔者在发行《党史月刊》时,竟遇上了三两个“今日派”、“明日派”的代表者,堂而皇之地要我去找“昨日派”。说什么:昨天、今天、明天,井水下犯河水,写昨天的书,要找爱昨天的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呗。  相似文献   

16.
有感于朱总理的“约法三章”○冬雨新任国务院总理朱基同志对新一届政府工作人员提出约法三章:第一,在国内考察工作要轻车简从,减少随行人员,简化接待礼仪,不陪餐、不迎送;第二,精简会议,压缩会议时间,减少会议人员,不在高级宾馆和风景名胜区开会;第三,除党...  相似文献   

17.
《当代党员》2011,(2):35-35
“是党和政府让我们过上好日子!”去年12月23日夜,巫山县曲尺乡权发村雨雪纷飞,村民们却暖意融融。他们围坐在市新闻出版局干部身边,畅谈新变化,述说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18.
1.一个今天胜过两个明天。2.要铭记在心:每天都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日子。3.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4.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5.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因它充满了希望。6.明天的希望,让我们忘了今天的痛苦。7.生活若剥去理想,那生命便只是一堆空架子。  相似文献   

19.
革命前辈的﹃约法三章﹄刘少奇的“约法三章”1956年3月间,刘少奇同志对秘书工作“约法三章”:一是要如实地反映情况,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凡是要经过我办的,要请示我的事情,你们不要自作主张;对外要如实地传达我的意见、我的话;不要以我的名义干其他的、别...  相似文献   

20.
赵亚兴 《奋斗》2007,(1):58-59
人活着,总得要吃饭。天天吃饭,自然有时也会想到“饭从哪里来”这个看似十分简单的问题。有个皇帝,大概是想让太子从小懂得“稼穑艰辛”.问他“饭从何来”,太子睁大眼睛,傻呼呼地说“饭从米来”。大多数人恐怕还没糊涂到这个份上。头脑清醒的人,还是常提醒自己别忘了“吃百姓之饭”。河南内乡县县衙的三堂前,悬挂着康熙十九年由内乡知县高以永撰写的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