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是之一生情系舞台,偶尔“触电”,塑造了《青春之歌》里的余永泽和《龙须沟》里的程疯子等典型形象。在话剧《茶馆》中,他显示出炉火纯青的表演才华。对于是之,人们是心甘情愿把他划入表演艺术家一档的。但是,于是之却很清醒,他对人生总结性的自传褪尽铅华,不事丝毫的矫饰和包装,仅以《演员于是之》五字题之。他说,自己只是一个演员,演员就是演员,如此而已。书中有他的创作心得、回忆、理论  相似文献   

2.
说到于是之,我要和大家交代一个鲜为人知的细节,老舍写给于是之的条幅“努力如是之者,成功其庶几乎?”当年交到他手里以后,他一声不吭,既没有向旁人显露此事,更没有裱起来张挂在墙上,而是悄悄地锁进了写字台的抽屉里。这一锁就是三十年之久,连与他接触较多的同事和朋友也一无所知。于是之的不尚声华、质朴纯真的作风不是悠然可见吗……  相似文献   

3.
2013年1月20日,86岁的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于是之,永远告别了他深情依恋的生活、情寄一生的话剧舞台。这一夜,中国话剧人、中国话剧观众的内心极不平静。相识的、不相识的人们纷纷在微博上发表悼文,送别这位塑造了中国话剧史上“王掌柜”、“程疯子”等一系列经典形象,却一直自称为演员的话剧表演大师。  相似文献   

4.
船夫     
学者叫船夫带他过河,因为那条河很宽,船划到中途,学者就闷得慌,他跟船长搭讪道:“船家,我们说话吧。”他想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问船夫:“你学者音韵学和语法吗?”  相似文献   

5.
刘瑜 《廉政瞭望》2010,(6):48-48
几年前,一个博士同学突然宣布不读书了,我问他去干什么,他说:“我要做一个地铁售票员”。我大笑,一个常青藤大学的博士生,辍学要当地铁售票员?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从孔子开始,就积累了丰富的读书经验。《论语》开篇第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是有经验的读书人,对学与思皆有深刻的体会。他在晚年写的《我的读书经验》一文,可谓是见道语。他把自己八十多年的读书经验,概括为四条。  相似文献   

7.
契约精神     
一次。去听“海归”学者讲课,我提了一个问题:“您在国外生活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他只说出四个字:“契约精神。”  相似文献   

8.
冯玉祥将军,作为中华民国重量级人物,世人对他的评价颇多。比如,有人说他是“基督将军”,也有人说他是“爱国将军”,更有人说他是“倒戈将军”。纵观其一生,我认为,冯玉祥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读书将军”。“读书将军”冯玉祥,在读书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倒戈,有人认为“倒戈”意味着  相似文献   

9.
皖南事变中的饶漱石 电视剧《叶挺将军》里皖南事变几集中,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小姚”。“小、姚”是谁?他原来就是东南分局副书记饶漱石。当时,出于工作保密的需要,再加上饶、姚谐音,大家平时称他“小姚”。就是毛泽东发给东南局的电报也称他“小姚”。  相似文献   

10.
在一个电影发布会上,陈凯歌给葛优鞠了一躬,说“你是个真演员,我从你身上学到了许多,谢谢!”这对于一贯挑剔的陈凯歌是极罕见的。他后来解释,说葛优是真演员,是因为他有天真。在拍《赵氏孤儿》时,他跟葛优说戏,说到感人的情节,葛优居然哭了。陈凯歌觉得好奇怪,“这是戏啊!你怎么一听就哭了呢?”葛优在圈里混了这么久,拍了那么多戏,居然还能有这种天真,实属不易,也确实令人赞赏。  相似文献   

11.
邵火焰 《前线》2014,(4):122-122
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学问渊博,被后世称为“清朝开国儒师”、“清学开山始祖”。顾炎武有如此成就,与他从小勤奋好学、热爱读书是分不开的。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由此,可以看出他对读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睿智生幽默     
最近,在一次研讨会上,漫画大师方成先生说:作为首都,迎奥运,市政府提出说话要有礼貌,似乎还不够,应当提倡要有点幽默感,这对与国际友人交往来说,那效果肯定大不一样。他还举了两个例子,博得满堂笑声、掌声。例一:相声大师侯宝林访问美国时,有位记者问他:里根当过演员,现在是总统。你也是演员,会不会也当国家领导人呢?侯宝林答:我这个演员与他不一样,他是二级的,我是一级的。例二:小平同志访问美国时,会见著名学者“中国通”费正清。费感慨地说:您比我年长多了,还一头黑发,而我的头发,已经很少了。小平说:这就是聪…  相似文献   

13.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读书对一所学校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这是不是一所真正的学校。”由此我们联想到,读书对一个教师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这是不是一个真正的教师。从名师的成功来看,虽然各有各的“亮点”,但他们普遍有一个共同的长处,那就是读书。因此,可以毫无疑问地说,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方志敏在其狱中著作《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中说,1922年6月底,在九江南伟烈学校读书的他决定弃学。主要原因是“读书不成,只为家贫。但因贫困而无受教育机会的人,在中国何止千百亿万?无论如何,我是不会相信基督的,现在,我也不愿再读那些无意义的书,我要实际地做革命工作了”。那么,哪里是他作为职业革命家的起点呢?他选择了上海。  相似文献   

15.
圆圈的启迪     
笛卡尔(法国数学家,1596-1650)是一位知识渊博的伟大学者,但他愈学愈发现自己的无知。一次,有人问笛卡尔这位大数学家:“你学问那样广博,竟然感叹自己无知,岂不是大笑话?”笛卡尔说:“哲学家芝诺不是解释过吗?他曾画了一个圆圈,圆圈内是已掌握的知识,圆圈外是浩瀚无边的未知世界。  相似文献   

16.
读书的定义 什么叫“读书”,动词还是名词,广义还是狭义,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读书,还是“学得好不如长得好,长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读书?看来,谈论“读书”,还真得先下个定义。  相似文献   

17.
沧南  彭臻 《学习月刊》2010,(21):18-19
毛泽东既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问家。他革了一辈子的命,也读了一辈子的书。他曾经说过:“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读书,不单是为了扩大知识面、搞好下作,而是他生活的一种常态。他把读书看成像空气一样,须臾不可离开。  相似文献   

18.
读书之美     
胡洪成 《当代贵州》2014,(34):58-58
对一个真正醉心于读书的人来,古今中外那些诗词、歌赋,文章、辞句,那些仁人志士的崇高境界,都会对他产生“见贤思齐、择善而从”的影响。读书是快乐的。孟德斯鸠说,“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当你读一本伟大人物的传记或其作品时,实际上就是在与其交流,你的心灵会因此得到升华,你甚至能站在与他一样的高度思考人生、探寻自我。  相似文献   

19.
做官·读书     
江南尘 《奋斗》2006,(6):57-57
读书才能做官,即便在旧官场上,不识之无的人。也往往被冷遇。现在,想做官,读书是必要的硬件.没有文化连村长也难以当选。我想,现在值得关注的,是那些做官后,是不是还在读书?现在有“读书做官论”,为什么没有“做官读书论”?  相似文献   

20.
《新湘评论》2013,(21):64-64
我经常接触基层干部,恕我直言,对他们有多少人有经常读书的习惯,却无多少把握。我也曾随意做了些调查:“你平常读书吗?读什么书?”回答有如下几种:一、“倒是想读书,可哪有时间呀!”二、“哪能不读书,一般都在晚上,但看不了两页就发困。”三、“只看一看上边发的书,那是为了工作需要,好多年没有自己买书读了。”四、“不知道该读什么书?要不给咱推荐几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