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人人都讨厌垃圾,人人都制造垃圾。垃圾问题,可以说是伴随着人类文明史的一个"世界难题"。近日,因为垃圾中转站的建设问题,杭州若干小区的居民"联手"采取了抵制行动。此"事件"引起了各界关注,一时成为"热点"。不管小区居民的行动有无道理,也不论政府要建垃圾中转站的对与错,无法摆脱的城市管理者的"城市垃圾之困",再一次进入我们观察记者的视野……  相似文献   

2.
台湾是散落于东海之中的一颗明珠,位居祖国"雄鸡"版图中的战略地位。自我的双脚踏上宝岛土地之时,就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台湾的文明礼仪、尊老氛围与文化传承。在台湾的日子里,游览中目力所及的街道、店铺等都是干干净净的,街道上没有飘落的树叶,没有恼人的异味,没有落地的垃圾,且垃圾都能分类放置;没有违规驾驶的车辆,停放规范,车身都很整洁。我们乘坐的旅游车的车尾处贴着写有司机姓名的铭牌,不但车身洁净,就是轮胎上也可说是一尘不染。台湾街头骑摩托车的人很多,但全都自觉地戴着头盔。  相似文献   

3.
"我们两口子的生活用品基本都是用垃圾换来的。"说起垃圾分类,桐庐县横村镇阳山畈村村民王樟顺一脸的开心,"在我们村,把垃圾分类可以换积分,积分能换生活用品。"在阳山畈村,每家每户门口都有两只大垃圾桶,黄色的是存放厨余垃圾、畜禽排泄物等可堆肥有机垃圾,绿色的存放塑料袋、包装盒等不可堆肥垃圾。每天早晨,管理人员都会上门把可堆肥垃圾收走,集中由村里的垃圾资源化设  相似文献   

4.
面对业内专家、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的副研究员李宇军,不等记者提问,她主动地向记者谈到了今年春天北京市正在开展的"做文明有礼北京人'周四垃圾减量日'活动"--"这表明北京市垃圾分类推进工作已经从注重扩大垃圾分类覆盖面向旨在提高资源化率,实现垃圾减量目标转变.  相似文献   

5.
《今日海南》2012,(11):20
中秋夜过后,三亚大东海3公里海滩遍布50吨垃圾。这件事引发了国人的广泛热议。无独有偶,"十一"长假期间,在各省市拥堵的高速公路上,垃圾满地;在长沙烈士公园最热闹的地方,垃圾多得竟然让人"触目惊心";在岳麓山,每天清扫的垃圾量都在30吨以上;在武汉汉口江滩,游客散去后形成了一条醒目的垃圾带;就连人们心中神圣的天安门广场,一天也能清理出8吨垃圾。  相似文献   

6.
聚焦港澳台     
《小康》2013,(2):24
台湾《中国时报》社会力是台湾最美好的资产过去十几年来,台湾最糟糕的一个灾难,就是政治上的"蓝绿恶斗"。然而,这么糟糕的事,却带来了社会力大幅成长的变化,当局管不了、做不到的事,大家只好卷起袖子来想办法自己管、自己做。短短的十几年间,虽然政治领域一团混乱,但竟相对提供了社会力兴起、非政府组织快速发展的机会,我们明确地看到了新的民间秩序在眼前有序发展。比如,台湾几个主要城市陆续有效推动了"垃圾不落地",市容清洁大幅改善,而且落实了垃圾减量与分类的环保行动。这些都不是靠监督、法律惩罚,而是建立在社会自尊自重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7.
2011年,当"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要先行"活动在全市范围如火如荼开展时,1月12日,浦东新区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时任老港镇人大主席的沈新平和12位区人大代表一起,递交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区垃圾分类收集处置的议案》用沈新平的话说:"垃圾是放错的资源,只有分类方可有效利用,才能变废为宝。"这份议案立即引起与会代表共鸣:"全市一天的垃圾产生量18000多吨,而且  相似文献   

8.
徐志新 《政策瞭望》2014,(12):43-45
台湾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经验做法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台湾综合运用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实行全民动员,做到"四个坚持",走出了一条城市垃圾管理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路子。坚持强制分类和减量处理。台湾从以往重废弃物末端处理的方式,转变成源头减量与回收利用的方式。采取了"垃圾分类收集"、"垃圾不落地"、"定时定点接运"和"垃圾费随袋征收"等强制性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市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继续完善以城市社区和乡镇为基础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建设美丽天津的重要内容。但这项工作我市启动较晚,进展较慢,效果不佳,与2000年国家建设部确定的8个"国家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相比差距很大。其主要原因是:1、缺乏制度规范。我市针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法规基本上还是空白,缺少强制性规定;政府和社会倡导的多,实际举措少;既定的一些分类回收处理办法,没得到有效执行,缺少一套完善的分类、运输、处置回收机制。  相似文献   

10.
孙立极 《两岸关系》2013,(12):57-58
台湾有24座大型现代化垃圾焚化厂“焚化厂修建时,没有一座不被抗争的”……20年后,台湾对焚化厂不再谈之色变,相反,到焚化厂游泳、健身乃至喝咖啡,都不是新闻。  相似文献   

11.
"2700年,由于人类的无度破坏,地球已经成为漂浮在太空中的一个大垃圾球,人类不得不移居到太空船上……"这是几年前风靡一时的科幻动画电影《机器人总动员》中的故事设定。垃圾真的会成为人类留给地球的唯一遗产吗?抱歉新年伊始就谈论不那么令人愉快的话题。也许你觉得自己并没有制造多少垃圾,但就全国而言,形势已经非常不乐观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垃圾产量正以每年8%到1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城市垃圾产量将达到3.23亿吨。  相似文献   

12.
从2009年到2011年,北京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已连续三年保持下降态势,全市居住小区垃圾分类系统建设达标率达到45%,覆盖18个区县。2012年,全市新增的600个居住小区垃圾分类达标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已有137个试点小区完成了系统建设。而从2010年春天开始的"周四垃圾减量日"活动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它正如春风一样,把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的意识吹遍了京城,吹进了人心。有一组数据记录下了"周四垃圾减量日"的足迹,2010年开展宣传活动40余场,2011年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开展宣传活动100多场,2012年1月至9月市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宣传活动13场,各区县开展活动80余场;  相似文献   

13.
连洁  冯乐 《城市管理与科技》2012,(3):39-40,38,41
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海淀区垃圾分类工作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以"政府指导、属地负责、城乡统筹、因地制宜、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社会参与"为原则,以垃圾分类管理流程为主线,将过程中涉及的重点、关键环节归纳为物流管理、运行管理、组织管理、监督管理、经济管理等进行系统管理,分步骤地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日前,记者前往海淀区四个不同类型的小区参观学习,亲身感受了海淀区垃圾分类的特色做  相似文献   

14.
季节 《北京观察》2020,(4):33-33
建筑垃圾是城市发展的伴生物,是城市的"黄金资源",其循环利用是城市治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按照"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要求,北京市建筑垃圾治理水平也应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但北京目前治理建筑垃圾、尤其在建筑垃圾再利用方面,与发达国家90%左右的再利用率相比还相差甚远,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夏燕 《观察与思考》2009,(14):16-21
人人都讨厌垃圾,人人都制造垃圾。垃圾问题,可以说是伴随着人类文明史的一个“世界难题”。近日。因为垃圾中转站的建设问题,杭州若干小区的居民“联手”采取了抵制行动。此“事件”引起了各界关注,一时成为“热点”。不管小区居民的行动有无道理,也不论政府要建垃圾中转站的对与错,无法摆脱的城市管理者的“城市垃圾之困”,再一次进入我们观察记者的视野……  相似文献   

16.
★3月8日,2012年首个"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周四垃圾减量日’暨《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宣传活动走进朝阳区;★4月28日,"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2012年"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绿色乡村月"宣传活动走进平谷区刘家店镇,这是北京市今年举行的第一个"周四垃圾减量日"进农村活动;★6月1日,"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2012年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绿色社区月宣传活动"走进丰台区草桥欣园社区;★6月21日,"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2012年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走进房山区良乡镇南庄子村,活动以互动的形式调动了全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垃圾减量,让群众积极参与到绿色房山建设中;  相似文献   

17.
回顾刚刚过去的2019年,"垃圾分类"应该是一个"热词"。2019年7月上海开始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2019年11月26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也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标志着北京的"垃圾分类"即将进入新时代。  相似文献   

18.
《城市管理与科技》2019,21(4):88-89
东京的常住人口为1375万人,是日本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然而东京却没有人口大国和工业国家的通病——垃圾围城。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极有条理的垃圾分类及回收系统。日本垃圾的分类细致入微,并且各种垃圾的回收日期也都不同。生活垃圾一般由各市区自主回收与处理。  相似文献   

19.
赵旻 《北京观察》2020,(8):52-53
早在2016年12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垃圾分类作为一场生活方式的革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2011年11月18日,北京市人大通过《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2019年11月27日,北京市人大再次通过《关于修改〈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决定》(以下简称《条例》),对条例作了进一步的修订,于2020年5月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20.
"垃圾围城",是当今城市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一道坎。据报道,全国现有2/3的大中城市正遭遇"垃圾围城"之困,1/4的城市已无处可堆垃圾。为了破解"垃圾围城"之困,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展开了持续有力的监督。杭州主城区日产垃圾2000余吨,并始终保持高位增长态势,2010年主城区垃圾增长率达10.2%;杭州59%的垃圾仍使用填埋方式处置,每6年的垃圾就能填满一个西湖;作为杭州最主要的垃圾填埋场,天子岭的使用寿命仅剩8年,一旦其丧失填埋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