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司法实践中,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的诉讼权利地位常常未引起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足够的重视,往往被等同于证人。其实,这是没有严格依法办事的表现。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被害人的诉讼权利作了很多明确的规定,体现了法律对被害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一、公诉案件被害人的诉讼权利被害人,是指他的合法财产、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犯的人。刑事诉讼中,因有自诉案件和公诉案件之分,所以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和诉讼地位就有所不同。自诉案件的被害人也就是刑事  相似文献   

2.
公诉案件的被害人是指自己的人身、民主、财产等权利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正确对待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确保其诉讼权利,是一个理论上颇值得研究又是一个在实践中非常重要的问题.要研究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应该首先明确他的诉讼地位.根据刑诉法的有关规定,在公诉案件中,被害人不是当事人,而仅属于诉讼一方的诉讼参与人,这是因为犯罪行为侵犯的客体,已经超越了被害人合法权益的范围,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权利已经属于国家,由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行使控诉职能,以当事人的身份参与刑事诉讼.同时,公  相似文献   

3.
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是指其正当权利或合法利益,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被害人是刑事诉讼中重要的诉讼参与人,他有权参加诉讼活动,帮助司法机关正确查清案件事实,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合法利益。被害人在诉讼中的地位,视自诉案件述是公诉案件而不同。  相似文献   

4.
刑事被害人是指其正当权益遭受犯罪行为侵害之人,即直接受到犯罪行为侵害的实体,也是刑事诉讼启动因素之一。它是刑事诉讼中所要保护的中心人物,同时,在有被害人的案件中,刑事诉讼自始至终都是围绕着追究犯罪和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而进行的。  相似文献   

5.
新刑诉法应将受害单位规定为“当事人”裴以冈新刑诉法应该加强对受害单位诉讼权利的保护,将受害单位规定为“当事人”,赋予受害单位与被害人相同的诉讼权利。一、与被害人相比,受害单位所享有的诉讼权利与其所处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被害人是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自然...  相似文献   

6.
被害人在自诉案件中是自诉人,他的诉讼权利一般能得到保障,但在公诉案件中,被害人往往被当作证人对待,他的诉讼权利因而没能充分行使。本文对公诉案件被害人(以下简称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障问题作些探讨。 被害人是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合法权利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犯的人,证人是有义务向司法机关陈述自己知道的案情的人。被害人陈述和证人证言各是证据的一种,但是被害人同证人的诉讼地位、诉讼  相似文献   

7.
一、被害人具有诉讼当事人地位 (一)被害人是直接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他与案件结局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 (二)被害人为了使犯罪嫌疑人受到应有的惩罚,具有积极主动参与诉讼的要求和愿望,以期望对己有益的结局。  相似文献   

8.
刑事被害人康心权是指遭受犯罪行为侵害后被害人所享有的康复其心理损害的权利;刑事被害人心理损害的症状多种多样,有必要针对其症状建立缓解心理压力、充分参与诉讼、保障实体权利等机制,以实现刑事被害人的康心权,维护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被害人"一词源于拉丁文"victima",原是指古代宗教仪式上向神供奉的祭祀品,在现代汉语中被解释为:因各种原因遭受到伤害、损失或者困苦的人。在刑事诉讼中,刑事被害人是指被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刑事被害人权利的独立性和重要性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问题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法治水平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0.
章丹 《法制与社会》2011,(27):259-260
刑事诉讼的目的在于惩罚犯罪,保护人权。然而,公诉案件实践中往往对正当权利或合法权益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被害人一方的权益保护却往往被忽视。这就会导致刑事诉讼中的权利不平衡,因此完善公诉案件中被害人的权益保护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刑事被害人是刑事案件中遭受到犯罪行为直接侵害、与案件的处理结果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分别在第40条、第84条、第88条、第145条、第155条及第182条等多处以法律条文形式固定了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为了加强对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护,刑事诉讼法将被害人的诉讼地位从诉讼参与人上升为“当事人”,在公诉案件中被赋予以提出抗诉权、上诉权,允许当庭向证人、被告人发问,提出诉讼主张等权利。这是我国刑事诉讼立法的一大突破,也是与刑事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的特殊身份相适应的。在公诉案件中,人民检察院代表…  相似文献   

12.
谈被害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地位和权利是比较特殊的,心理状态也是很复杂的。如果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中能够加以正确的认识和对待,那对于我们办案质量的提高是会大有帮助的。现就这两个方面的问题谈谈个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一、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和权利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权利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在某些方面虽也有其相同之处,但总的来讲,是大不相同的。首先,和证人比较: 在揭露犯罪、证实犯罪、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这点上,被害人的陈述和证人的证言是相同的。因此从广义上讲,它应该包括在证人证言的范畴内。在公诉案件中,被害人也确是被作为证人来看待的。可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却没有这样去规定,而是把它单独规定为六种证据之一。这是因为被害人不仅能陈述有关案件的事实情况,而且他和木案有切身的利害关系,要求惩罚罪犯,赔偿损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方面他是和证人大不相同的。他的诉讼地位,一方面是证人的地位,同时在自诉案件和附带民事诉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刑事司法进程中,被害人一直是被"遗忘的人",不但缺少实体权利,而且在刑事诉讼中,也没有其应有的诉讼地位和权利。被害人是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是刑事诉讼的启动因素之一,也是刑事诉讼保护的中心人物。保障被害人权益的现实必要性几乎不用论证即可视为当然成立,刑事案件的被害人权益保障已经成为任何一个社会都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一个公诉人的视角,针对笔者办案过程中遇到的被害人权益保护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以探析我国刑事被害人权益保护不到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被害人,顾名思义,指犯罪行为直接侵害其合法权益的人,目前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被害人作为诉讼当事人也是必然的.然而,就现行的刑事诉讼结构而言,并未给予被害人完全独立的诉讼地位,而是被国家所代表,这几乎成了受害者进入监护关系中,从而被排除在“国家——行为人的民事诉讼模式.传统的复仇思想根深蒂固,所以“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等观念深深存在人们的脑海中,被害人的两大诉求即惩罚犯罪与获取赔偿也就不难理解了.不幸地是,在司法重心明显偏向于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权利的趋势下,被害人的诉求往往被忽视,达不到传统司法中复仇思想的目标.1948年亨迪希出版《犯罪人及其被害人》一书,国际上以被害人为中心的理论研究与立法运动才逐渐兴起,开始重新审视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并出现了针对被害人的物质补偿制度.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1996年和2012年两次修正的刑事诉讼法也确立了被害人的诉讼当事人地位,扩大了被害人的刑事参与范围.但是,在目前的诉讼司法实践中,情况不容乐观,被害人参与刑事诉讼的程度、途径仍然非常有限.如何保护受害人的真正独立的诉讼权利,仍然是中国司法领域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基本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对刑事诉讼当事人权利的保障是刑事司法发展的趋势.在我国立法和法律的具体适用过程中,刑事被告人的权利得到了比较充分的重视与保障,而刑事被害人的权利却缺乏重视与关注.被害人由于遭受犯罪行为侵害而经济困难,进而影响社会安定和谐.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可以弥补现有制度的缺陷,有效保障被害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范围应当如何确定,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立法说明和司法解释亦没有确切表述,致使在司法实践中对此类问题难以解决.因此,从理论上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是有必要的.自然人在受到犯罪行为侵害时,可以作为刑事被害人,以诉讼参与人的身份参加诉讼,这一点,法律的规定是明确的.  相似文献   

17.
犯罪从根本上说是对人的权利的侵犯。惩罚犯罪、控制犯罪是人权保护的应有之义。然而,惩罚犯罪、控制犯罪语境中的人权保护主要是保护遭受犯罪侵害的被害人的权利。事实上,在作为惩罚犯罪载体的刑事诉讼中,人权保护的概念涉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  相似文献   

18.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公诉案件被告人及其近亲属、辩护人的诉讼权利有详尽的规定,这有利厂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加强我国刑事审判工作的民主化,有利于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但对公诉案件被告人之犯罪行为所侵害的对象—一被害人及其近亲属、代理律师之诉讼权利的规定既不明确变不具体,被害人及其近亲属和代理律帅到底可享有哪些诉讼权利,内容规定含糊,甚至以被害人及其近亲属非诉讼当事人的理内排斥其上诉权。这种现象不利于对被害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也不利于公民对公诉案件的法律监督。现将就日前…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在我国,对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犯罪行为遭受物质财产损失的损害赔偿诉讼,是在实行刑事附带民事诉  相似文献   

20.
被害人权利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琳 《山东审判》2006,22(3):62-64
在西方流传着一句古老的法律谚语:有犯罪必有被害,有被害必有救济。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当事人人权的保障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被害人”主要是指因他人的犯罪行为而使其合法权益受到直接侵害的自然人、法人和国家。&%通常称之为“犯罪被害人”。所谓被害,不仅包括人的身体和财物被害,而且也包括由犯罪行为造成的正常活动干扰和精神损害。本文所用“被害人”一词是指自然人,至于法人被害人,则不在本文的研究之列。在我国,为了顺应世界各国加强对被害人诉讼权利保护的潮流,于1996年修订了刑事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