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的实践创造了并不断地在创造着人的生活世界,也只有在人的生活廿界里,实践活动才能合乎人有意义的生存。实践是人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离开了人的生活世界,实践只能称之为活动,因为并不是所有活动都是实践活动,只有合乎人的有意义的活动才能成为实践活动。因此,也只有在生活世界的视域内理解实践,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实践的内涵和精髓。  相似文献   

2.
张晓红 《前沿》2012,(19):56-58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其哲学理论的基石.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将实践理解为一种“活动关系”,使实践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成为人的生存方式、认识方式和改造世界的活动.马克思的实践不是停留在形而上的理论层面,而是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其最终目的不仅是要解释世界,还要改变世界.因此,马克思的实践概念被赋予了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的多重意义.  相似文献   

3.
浙江精神是特殊的自然环境、文化传统和生产方式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激荡的产物。浙江精神是一个总体性观念,在本体论层面,表现为具有浙江特色的群体意识;在认识论层面,是浙江人民思维方式的体现;在生存论层面,是浙江人文化特质的独特表达;在价值论层面,是浙江人民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价值取向。浙江精神对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提炼浙江精神必须遵循科学的方法论原则,把握时代性与历史性、地域性与民族性、学术性与大众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人是责任性存在物,责任应是人为社会人的根本规定;责任是指人在生存发展中对现实世界正义性、合理性存在的理性自觉认定及作必要的有意义的给付;客观性、公正性、自负性、支付性是责任范畴的一些基本规定;责任观是人的世界观、实践观、生存观、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詹艺虹  詹文军 《求索》2013,(4):135-137
从主体性哲学向主体间性哲学的转向是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新的历史趋势。近现代哲学是一种主体性哲学,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暴露出了其自身的缺陷,表现出种种无法克服的悖论;主体间性哲学则是对主体性哲学范式的反思与超越。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是人类的生存方式的根本变革。音乐创作作为人的独特的生存方式之一,在基本创作层面,创作建构人的主体性,为人类表征世界提供资源。在功能创作层面,功能性创作标记又使主体间性成为可能。贝多芬创作思想中的自由性、人文关怀和自觉性凸显其独立和成熟的创作状态,使创作重新回到了人间,为人类生存提供意义与价值支撑。  相似文献   

6.
从现行的隐喻真理性问题的四种观点可知,隐喻是通过类比的方式描摹世界,通过探索隐喻为真的条件揭露隐喻的基本意义,反映世界在类比中存在的方式。隐喻真理受语境的规约和限定,不具有任何独立于语境的意义,只有语境才能为隐喻真理的判断提供唯一实在的根据。隐喻的真是意象图式的真,对隐喻真理的理解必定和一定意象图式相关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相似文献   

7.
民族生态审美叙事的关键是科技隐喻与民族生态隐喻交合互动 ,它在正义性原则指导下可保证民族生存与文化具有可持续生存指标 ,一种吸收变革而不丧失认同性活力的能指 ,从而使人与自然及民族间的交往灵活地进行。进而 ,在科技隐喻与民族生态隐喻等“多重隐喻”的功能交合辐射的过程中 ,人类超越自身而形成把握实在意义的方式与前景 ,最终形成对科技导致的生态危机与民族冲突的超越。  相似文献   

8.
王阳明的学问是他的人生阅历,也是他的人格精神.世界是人的一世之界,人存在于世界当中,人和世界本无间隔.人是"天地之心""心只是一个灵明",人是世界的诠释者,"心"是意义的发现者.人生活于"人情事变"当中,"人情事变"即人的生活世界.在"人情事变"中人由"慎独"确证自己的存在,"心"是无执的,"无善无恶心之体";"性"是圆满的,"吾性自足";"良知是心之本体"."心""性""良知"是绝对的存在,"物"只是相对.人的自由首先在于"静"与"定","静"是"精一",不是无念,"定者,心之本体".人总是在面向未来中敞开自己,"乐是心之本体""诚是心之本体""洒落为吾心之体".人因"致良知"活出"真己"存在,在"致良知"中"昭明"世界的意义."良知"体现一个人的生命存在,也是人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9.
贺来 《长白学刊》2006,(1):45-50
只有把实践活动理解为人本源性的生存方式,才能抵达实践概念真实的理论精神,避免对实践概念真实内涵的种种遮蔽。从人与世界的关系、世界、人、人的价值实现、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关系等五个基本方面阐发实践作为人本源性生存方式的意蕴,能揭示实践活动与人的生命存在之间的深层关联。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科学实践观的重要性不能仅仅从认识论角度去理解 ,而本体论意义上的实践功能在马克思科学实践观中是非常重要的 ,它充分体现了实践在人类世界中的地位和意义。实践构成了人的存在、现实世界的基础和本质。科学地把握这一功能 ,对于理论创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凤莲 《求索》2008,(4):80-82
马克思把实践作为一个基本范畴和核心理念引入其哲学体系。马克思不仅坚持从人的生存的整体维度去探讨人的本质,更从社会实践出发去把握人的本质。在马克思看来,实践成为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构成了人的全面性本质。马克思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在实践基础上的具有目的性的生命活动,这种活动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功能性和价值性的统一、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马克思还着重探讨了人的实践存在的本质实现,论证并提出人的实践存在的现实实现的三条基本路径,即人的主体性生成、人的自由个性张扬、人的超越意识激发。  相似文献   

12.
白雪晖 《求索》2011,(2):139-141
人的存在是非单一性的,在其多种存在方式中实践是其最基本的存在方式。因此,从生存论视角、从人的存在方式和生产方式一致性的视角去认识人及其生活方式的变迁才更具有基础性,才是真正把握住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精髓,也才能进一步认识和把握非理性主义哲学发生转向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唯物史观以人类改造自然和发展自身的实践活动为理论基点,并从这一主体性活动出发来理解人、人类社会和社会历史的新唯物主义,强调了人们的根本任务不是解释世界,而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创造生活、改变世界.对实践的准确理解是把握唯物史观的根本所在,而把实践作为基础来理解唯物史观则能够更加地体现实践的基础性地位.  相似文献   

14.
作为现代文化创造之必然选择,自觉符号设计在具体历史条件下总是表现为人处理同外界客观符号世界关系的特定文化创造活动,它既是一种功能性超越活动,也是一种不断寻求具体、反对抽象的程式化文化创造活动,又是一种兼顾自律性、兼容性与预验性价值的文化创造活动,具备自我反省、自我批判、自我超越、自我创造能力,因而是一种有助于我们按照复杂情况来引导当代人类文化创造,更好地把握自身文化未来与发展趋势的文化实践选择.从文化哲学层面来看,自觉符号设计时于当代人类文化创造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魏庆东 《求索》2013,(3):99-101
对于哲学有无本体论,学术上产生过很多争议。回归马克思的观点和立场上,我们认为物质第一性是马克思本体论的基础,是新唯物主义:现实的人的生命的存在、以一定的方式从事生产生活活动的个人,人们的存在,人们的实际生活过程,物质生活的生产活动、物质实践、生活、生产力和社会交往形式的总和。马克思本体论具有集唯物性、辩证性、历史性、实践性、以人为本等多位性于一体的基本规定性。马克思本体论批判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对话及其对时代实践的把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隐喻与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全国 《求索》2007,(10):186-188
意象是中西方文艺理论中都很重要的一个范畴,对比来看,中国的意象理论主要偏向于意的层面,西方的意象理论侧重于象的层面。隐喻与意象之间既有紧密的联系同时也有显著的不同,就意象本身来说,它具有一定的自在性,它的存在与隐喻并不具有必然的联系。在诗歌中,意象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单独构成表现的样式。尽管意象并不必然地与隐喻有关。但是通过隐喻来表现意象,能使意象具有更加丰富的关学意蕴。从意义上讲,意象本身是不需要转化,而隐喻必然存在着意义的转化,这一点形成了与意象最为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杨春花 《前沿》2009,(9):37-39
信仰是人类的存在方式,是人类在实践基础上把握和向往的生活最高境界,是人类对现实生活的自我超越。信仰具有实践性、形而上学性和超越性。自在存在与自为存在的矛盾决定着信仰的存在;信仰赋予生命和生活的意义;信仰使意志坚定,使心灵具有归宿。  相似文献   

18.
“能动性”、“创造性”及“求新性”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能动性”是萌发人类认识产生,促使人类认识深入,并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的决定性因素;“创造性”是人认识事物的本质,指导实践的基本条件;“求新性”是扬弃传统观念、理论,形成新认识,指导新实践,求得新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9.
初探虚拟生存的矛盾及其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妍 《长白学刊》2004,(4):68-69
现代网络信息科学技术使人类生存方式实现了自我突破,虚拟生存使得人在其间的生存具有不同于现实生存的新特点,给人本身带来诸多困惑和难题.探计虚拟生存本质和意义,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保持人类自身主体性和理性精神,不忘追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是虚拟生存的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20.
蒋国保 《前沿》2011,(19):175-178
生态化生存是为解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的生存方式。从哲学层面上看,人之生态化生存是一种限度性、道德性与和谐性的生存方式;从现实层面上看,人之生态化生存具体表现在生态化的思维方式、生态化的生产方式和生态化的生活方式三个方面;"诗意地栖居"则是人之生态化生存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