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大学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择才用人的趋势,高校应从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培养、道德修养、实干能力等方面入手,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2.
从经济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困境产生的缘由,并从创新培养模式、培育就业环境、积累社会资本等三个方面对解决大学生就业困境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就业心理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情感倾向,其包含就业过程中对自我的评价、对社会的认知、对求职层次的定位、以及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就业行为、就业选择的心理定势和心理特征。解决好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对于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心理误区,促进大学生就业,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多年来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基于辽宁地区高校的调查表明,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总体上可概括为女大学生自身就业选择、家庭的选择、企业的选择、高校的就业服务、政府及社会等因素。女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高等教育加强对女性就业服务指导,以及政府制定反性别就业歧视等制度,是解决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实对策。  相似文献   

5.
对北京地区2000年大学毕业生求职现状的调查结果表明知识经济对青年职业选择有很大的影响,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大学生职业选择出现了五个新的趋势,顺利实现就业选择面临五方面阻力,为了给大学生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政府、高校、社会各界已作出了积极的应对,这种应对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6.
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包统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改革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对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就业政策的变化既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又有其受社会相关因素影响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源于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的心理资本理论为大学生就业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鉴于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就业具有的重要价值,本文从心理资本的视角分析了大学生就业的心理困境,并就如何优化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预防和走出就业困境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8.
女大学生就业与维权意识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近年来表现比较突出,解决起来却非常困难的问题,因而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女大学生就业就受到挑战和不公正待遇。在进入21世纪后,由于社会竞争激烈,就业供需矛盾加剧,女大学生受到的就业歧视不但没有缓和,反而有更加严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我国新形势下的重要人才战略转变,是实行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重大举措。本文首先阐述了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基层就业的重要意义及其影响因素,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基层就业不仅是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途径。影响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因素主要来自政府政策、高校、市场机制、大学生个人和基层单位等方面。最后,针对影响大学生基层就业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基层就业的路径选择,希望能够达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我国的区域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就业歧视是不容回避的问题。跨区域就业在新时期呈现出多元趋势,"两栖"就业模式是现阶段较佳的选择。应在信息沟通、就业扶持、就业保障等方面采取举措以减少甚至杜绝"盲流"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人事天地》2009,(23):2-2
金融危机余波未了,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截至7月初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为68%,仍有约30%的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但形势严峻并不等于严冬来临,政府出台的大力度拉动内需政策,带来不少新增就业机会和岗位供毕业生选择,村镇基层岗位和中西部地区对人才的需求缺口依然给就业开辟了新的途径。同时,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相继出台的各项促就业政策,也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当务之急是正确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调整就业心态,提升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积极寻找就业机会,将就业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本期我们整理了相关文章,对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和对策进行分析,希望对求职的大学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劳动力供给正处于高峰期,每年以800万的规模增加,就业压力是现实的,也是长期的。加之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对中国的就业市场也产生了极大的冲击。许多行业开始放缓人员招聘,以此压缩成本,导致大学生就业出现低谷,本文主要对影响就业的相关环境因素加以分析,以期寻求一条能使劳动者各尽所能,自主创业的出路。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 包括教育投入与就业回报预期失调、就业取向与社会需求纠结、教育模式与就业指导衔接缺位、行业差异与社会导向失衡等原因,,提出了应从就业指导角度引导大学生转变观念,政府、高校、社会中介组织等联合参与协作,逐步构建我国大学生教育、就业良性发展的调控模式与机制。以期进一步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4.
女大学生在就业中遭受性别歧视已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大量见诸媒体的个案和调查都显示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出现心理危机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笔者从个人、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分析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形成的原因,探讨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的表现形式,从个体发展、社会文化和国家政策等多视域探讨预防和干预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发生的有效途径,实现女大学生就业平等。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大学生就业责任的分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应该由政府、企业、高校以及个人共同承担责任.教育与个人就业关系的不确定性是实行大学生就业责任分担的内在依据;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的变革则是大学生就业责任分担的现实依据;世界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就业制度是我国大学生就业责任分担的参照依据.通过大学生就业责任主体模型和大学生就业过程模型的建构便可清晰地看到政府、企业、高校和个人各自应该承担的就业责任.  相似文献   

16.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以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职业生涯关乎每位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从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就业理念存在的问题入手,深入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就业理念的作用和指导意义,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着力点要围绕培养大学生的职业能力、自我认知能力、社会感知能力进行.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的问题逐渐凸显,并且愈演愈烈。青年就业者错误的就业观被认为是双重矛盾并存的产生原因而备受责难。他们的就业意愿呈现出集中化、短工化、自主化、自愿性失业四大趋势,导致体制内外不同行业的供求失衡。迷茫与从众、妥协与无奈、高职业期望和多元化的择业需求四大就业心理特征是导致就业意愿集中、双重困境加深的社会心理因素。而就业心理并不单纯是个人的主观选择,更是当今社会形势的反映。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30家用人单位和261名应届大学生问卷调查为依据,分析目前用人单位择才用人的新趋势,以及作为就业主体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愿、就业选择,揭示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大学毕业生如何在就业理念、能力、心理及就业信息方面做好就业准备,加强就业指导,提出建议性对策。  相似文献   

19.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依旧严峻,将工作搜寻理论应用到大学生就业市场,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分析大学生就业市场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和探讨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措施,通过建立预测评估系统,规范市场行为,建立就业信息准入机制,完善就业保障措施等,优化大学生就业市场,科学合理地配置就业资源,缓解就业压力,以期为逐步实现充分就业目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目前各个高校和社会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大学生就业难使得部分大学生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如何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利益,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就业工作,在协助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进行职业准备上,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等方面,都能够发挥其专业优势,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