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公元1296—1297年,中国使节周达观访问柬埔寨,他的访问记〔即《真腊风土记》——译者〕是我们所见到的关于吴哥面貌和日常生活的最详细的记载。周达观对当时吴哥情况作了丰富而详细的实录。他没有受印度文学不反映普通人生活的传统所束缚,记录了柬埔寨人民诸如沐浴、售物和列队行进的生活情景。周氏的书篇幅不长,却记载了那么多关于异国“野蛮人”的生活风情,其中  相似文献   

2.
柬埔寨考古专家认为,柬埔寨货币的历史是从扶南王国开始的。吴哥时期(9至15世纪):柬埔寨扩大了本土疆域,在全国修建了很多辉煌壮观的寺庙,与此同时,商业也有了发展。但是,在1296年至1297年间随当时中国使节出使柬埔寨的周达观在其所著《真腊风土记》一书中并没有说到发行和使用货币一事,其原因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1986,(1)
柬埔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驰名世界的吴哥古迹是柬埔寨古代文化艺术的珍贵遗产,是东方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公元九世纪初期到十三世纪中叶,是古代柬埔寨国家强盛、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辉煌灿烂的“黄金时代”,史称“吴哥王朝”。在这五百多年间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吴哥建筑与雕刻艺术,集中反映了“吴哥文化”。  相似文献   

4.
吴哥:东南亚文明的窗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哥 (Angkor)是柬埔寨真腊王国的最后一个古都 ,建于公元9~13世纪。这是柬埔寨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 ,称为吴哥时代。吴哥的建筑分两部分 :吴哥通 (AngkorThom)和吴哥寺 (AngkorWat) ,均由巨石砌成。因其建筑雄伟壮观和精美卓绝 ,而使吴哥成为与中国长城、埃及金字塔、缅甸蒲甘的佛塔、印尼的婆罗浮屠、印度的泰姬陵等齐名的世界古代奇观之一。遗憾的是 ,公元1431年暹罗人一度攻占吴哥 ,真腊被迫迁都金边 ,从此吴哥被掩没于热带丛林中达数百年之久。公元19世纪西方的探险家和博物学家偶然在密林深处发现…  相似文献   

5.
元人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是世界上仅存的最早全面介绍柬埔寨吴哥时期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社会、风俗等各方面情况的专著,据作者亲历其地的见闻而录,以其记载的翔实可信而在国内外享有盛  相似文献   

6.
学者们通常把柬埔寨历史上的吴哥时期定于公元802年至1431年之间。无论标示起始还是终结,这些年代都是不正确的。公元9世纪,通称为吴哥的国家(这个名字来自梵文nagaua,意为“城市”)在柬埔寨西北部兴起。在此之前数百年,那里已经居住着讲高棉语的居民。尽管这个城市已经在15世纪放弃,16世纪70年代它又短暂地恢复王都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它的一个主要寺庙吴哥窟(即“变成佛寺的城市”),可能从来没有被高棉人放弃,因为它包含有从15世纪到19世纪的各个世纪的佛雕像以及迟至  相似文献   

7.
公元1432年被迫放弃吴哥,1594年洛韦陷落,是柬埔塞从极盛走向衰落的主要标志。在经历了吴哥王朝几个世纪的繁荣昌盛以后,柬埔寨为什么会呈现出逐渐衰落的趋势呢?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君主集权制度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8.
柬埔寨历史上的吴哥王朝(公元802年——1432年)不仅是东南亚历史上,而且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王朝之一,它开创了柬埔寨历史上最光辉的时代。吴哥王朝之所以显赫一时,其原因除了它的统治者不断对内政实行革新外,外交的成功,也是它能够称雄一时的重要原因。可以说,吴哥王朝六百三十年的历史,在错综复杂的外交形势下度过。吴哥王朝的建立,是在赶走了异族侵略之后才得以实现的;同时,建立山庙,信奉佛教也是服从于同室  相似文献   

9.
元人周达观所写的《真腊风土记》,因为文献珍贵、价值连城,早已为中外学者所注重,有关译本、论著也较多。周氏是1296年随元朝政府使团出访柬埔寨(时称真腊)的,同年3月从浙江温州乘船出发,4月抵占城,7月到达真腊首都吴哥,使团在真腊停留了将近一年,1297年6月乘船回国,8月底到达浙江宁波。关于这次出访,除《真腊风土记》以外,其他史籍均没有记载;就是《真腊风土记》的记载,在“总叙”条也只有那么几句。因  相似文献   

10.
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在柬埔寨定居的华人约有40多万 ,占柬埔寨全国人口的4 %。华人在柬埔寨定居的历史已经十分久远 ,最早可以追溯到1500年以前。扶南 ,是柬埔寨人的第一个王国 ,始建于公元1世纪。公元3世纪以后 ,扶南逐渐强盛 ,与中国的商务往来也逐渐频繁起来。到3世纪后半叶 ,两国为商务往来互换了使节。在两国交往中 ,一些中国人在柬埔寨定居了 ,在那里劳动生息 ,世代相传 ,成为柬埔寨最早的华人。据史料考证 ,公元7世纪下半叶 ,已经具有高度文明的吴哥王朝与中国盛唐之间的交往更为密切了 ,一些华人不仅已在吴哥定居 ,而且还开设了极为…  相似文献   

11.
《真腊风土记》柬文本及其译者李添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柬埔寨作家李添丁,曾读过于越南西贡出版的中文本《真腊风土记》,在他翻译的第一部《真腊风土记》柬文本序言中,对周达观所著的《真腊风土记》给予高度评价。他写道:“这本书是一部研究柬埔寨历史的宝贵资料。迄今为止,有关柬埔寨的任何历史书籍和教科书都没有超过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李添丁本人爱好历史,他阅读过许多法国学者和其他西方学者撰写的有关柬埔寨历史的著作。他认为,这些著作和论文大多写的不完整,  相似文献   

12.
阳志蓉 《东南亚》2001,(3):53-56
历史上的柬埔寨曾享有“富贵真腊”之盛名 ,一直到耶跋摩七世时期 (公元 1181—12 15年 ) ,吴哥王朝仍处于黄金时代 ,其疆域除了真腊本土外 ,还包括了占婆及今老挝、泰国、马来半岛的一部分 (直到克拉地峡 )和缅甸的一部分 (萨尔温江与伊洛瓦底江之间的地带 )。耶跋摩七世之后 ,吴哥帝国便逐步衰落 ,公元 14 32年吴哥在多次遭受泰人入侵之后终于被迫放弃 ,柬埔寨无可挽回地走向了极度衰落。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柬埔寨从其发展的极盛走向极度衰落呢 ?本文试图对此作一些粗略的分析。一、王权的衰落吴哥帝国是当时东南亚地区“印度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15和16世纪柬埔寨的历史材料,我们所知很少,很快地就能整理出来。大约15世纪中期,即泰国最后一次攻占柬埔寨旧都后二十年,泰国操纵的吴哥地区的政府似乎被忠于金边的力量所推翻,泰人曾一度撤离吴哥,当然,这一百多年泰人或柬埔寨人都没有谋求对这个地区的控制。这个时期相互承袭的在金边执政的历代国王,其名字和在位时间见诸编年史记载,可能属于虚构。 据编年史记载,至15世纪末,当这些新统治者恢复和建立他们同阿瑜陀耶(Ayudhya)、同东南地区(sruk)的官僚、首领及其部属的关系的时候,他们之间已经爆发了冲突。编年史记载,这些力量有些是由以前的奴隶领导;稍后的欧洲人著作记载这个新国王实际上是已被废黜的国王的亲戚。被废黜的安赞(Chan)国王在带兵回国推翻篡位者之前,曾在阿瑜陀耶避难,这一点对后来发生的事件有重要影响。正如他曾被来自王国东部的势力推翻一样,他在泰国保护下的复位为后来的柬埔寨国王开了先例。17世纪以后,这些有争议的传统地区可以依靠越南的支持,使柬埔寨夹在越南和泰国之间拉锯似地来回摆动。  相似文献   

14.
我不认为单纯依据某种永恒的定则就能理解17世纪的柬埔寨社会。在很多方面,它和19世纪的情况不同。一方面,19世纪的柬埔寨已经被外国势力所屈服,17世纪的柬埔寨仍然有充分根据说是独立的。另一方面,19世纪柬埔寨被两个强国——暹罗与越南阻断了同外部世界的联系,这两个强国支配着柬埔寨的政局。而17世纪的柬埔寨同很多国家自由贸易。我们从柬埔寨文学经典著作罗摩衍那(Ramayana)的当地版本Reamker以及在吴哥碑铭和其余作品中可以看到17世纪的柬埔寨比19世纪更具有活力。 萨弗罗斯·波(Saveros Pou)将这一衰落部分归因于泰国的影响,但他认为更深刻的原因是他所说的“从17世纪开始的价值观的缓慢衰落过程”。在同时阅读Reamker和19世纪写成的拙劣诗体小说之后, 或者将阿德赫马德·莱克斯雷(Adhemard Leclere)翻译的17世纪法典同19世纪众多国王留下的散乱而呆板的文件相比较之后,我们很容易产生同他一样的印象。尽管他所引述的价值(Values)源自精英阶层,彼(Pou)仍将柬埔寨的衰落看作柬埔寨共同接受的传统价值的一种现代化进程。她将这些价值观念(Values)依次看成同佛教关于宇宙的观点相联系(包含在通称为“Trai Phum台风”或“三个世界”的说教性诗篇里),特别是看成佛教的口头说教,这些说教包含在“法  相似文献   

15.
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吴哥以后的柬埔寨有两个最重要的特点,一是国家重心从吴哥向金边的转移,这意味着商业和人口的移动;二是泰国和越南在柬埔寨历史中扮演角色。因此,研究十九世纪的柬埔寨也必须看到其对外关系背景。柬埔寨同越南和泰国两个国家的关系,在这两个比柬埔寨大的国家的对抗框架中存在。对抗产生于无论谁都不愿承认对方具有平等和优势地位。反过来,这种非情愿性部分可以从朝贡外交的传统观念追寻,朝贡外交强调朝贡者与受贡者之间的不平等地位。确实,19世纪东南亚外交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仪式交换礼品以表示不同的国家身份和…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美籍学者大卫·P·钱德勒的《柬埔寨史》是近年来柬埔寨历史研究方面的一部颇具特色的学术著作。《柬埔寨史》于1983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出版,是一部简明通史。正文共195页,分作十章:一、绪论;二、柬埔寨早期历史;三、吴哥的王权和社会;四、阇耶跋摩七世与十三世纪的危机;五、柬埔寨的中世纪史;六、1794—1848年的国家、社会和外  相似文献   

17.
泰国和柬埔寨是中南半岛上的邻国.泰柬两国在历史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文化上同源于“印度文化圈”,信仰小乘佛教.在人种、语言、宗教、文化以及社会组织、政治制度和经济模式等方面都相似.一、泰柬关系的过去(古代和近代)1.高棉吴哥帝国时代(公元3世纪-1238年)泰国在素可泰王朝建立之前,曾隶属于柬埔寨的古国扶南,公元2世纪末到3世纪初,扶南就控制了暹罗湾.嗣后,又转归真腊所辖.泰隶属于柬的时间长达1000多年.高棉人残酷的奴役和掠夺,迫使暹罗人起来反抗.公元1238年,泰国的两位部落首领坤邦克览刀和坤坡孟首先率部起来造反,打败高棉军队,赶走了吴哥派驻素可泰(当时为高棉吴哥帝国西北部省的首府)的太守,建立了泰族第一个统一的国家,即素可泰王朝.从此,泰柬关系进入了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18.
研究元代的中柬关系,还得从《真腊风土记》谈起。一二九六年,浙江温州人周达观随元朝使团访问柬埔寨(当时被称为真腊),回国后写成《真腊风土记》一书。周达观在该书的“总叙”中,对当时的中柬关系下了“遂得臣服”的结论。一九○二年,法国学者伯希和年《远东法国学校校刊》第二期上发表了《真腊风土记笺注》一文,伯氏在该文的“绪言”  相似文献   

19.
在柬埔寨史研究者中,长期以来存在着一种看法:经过约两个世纪水、陆真腊的分裂之后,公元802年阁耶跋摩二世结束了水、陆真腊的分裂,完成了真腊的统一,宣布了国家的独立,从而宣告了一个新的王朝——吴哥王朝的建立和开始。因而,公元802年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年份而被载入史册。公元802年在柬埔寨古代史上的意义是无容置疑的。但上述意见中关于这一年结束了水、陆真腊的分裂,完成了真腊的统一的说法却有着可商讨之处。在这一年,阁耶跋摩二世在摩诃因陀罗山(即荔枝山)选建新都,并在这里宣布了国家的独立,他本人正式登位为王,这些人们不存在疑义和争执。  相似文献   

20.
一、吴哥的衰亡 从吴哥被暹人围困、攻占、洗劫开始,到柬埔寨人将其首都迁至王国的另一边为止,其间发生了一系列事情,历史学家在记载时,习惯上称其为吴哥的“衰亡”。到目前为止,有关这些事件发生的确切日期,史学界并没有取得必要的共识。一些史学作家认为,暹人——也许我们现在该称他们为速古台及阿瑜陀耶的泰人——在吴哥作为高棉帝国首都的最后一个半世纪中曾经不止一次攻陷过它。然而,本人现在坚信,吴哥在这一期间只有一次沦陷记录,而吴哥被围困及攻陷的时间是1430—1431年,放弃吴哥通作为首都发生在1432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