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燕 《党政论坛》2009,(22):54-54
新加坡:每户只可以买一套组屋 为了能够让每一位居民都能买得起住房,新加坡政府对居民购买“组屋”经济适用房实行免税优惠措施,如购买三室以下组屋,出售价格常低于半价,对购买四房组屋的价格约降15%,对购买五室的,则稍有优惠。对于那些实在买不起组屋的居民,政府将其分为困难户和特困户,这些人各占居民总量的10%。  相似文献   

2.
郭伟伟 《求知》2009,(6):45-46
新加坡是一个多种族的移民国家.国土面积仅有699.4平方公里,却居住着448万常住人口,人口密度很大。在建国初期,1959年自治时面临着严重的“屋荒”。恶劣的住房条件导致公共卫生状况恶化和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为解决居住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1960年,新加坡政府宣布成立建屋发展局。1964年又推出“居者有其屋”的政府组屋(类似于我国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是在政府主导下,由建屋发展局建设的公共住房)计划。其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3.
王军 《瞭望》2005,(32)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新加坡建屋局将杜甫诗句作为局训,其住宅建设经验为发展中国家仿效。今日看来,新加坡政府介入住宅供给的意义已超出杜诗意境。组屋(新加坡对国家营建住宅的称谓)建设,不仅是救济良策,它还抑制了房价,降低了劳动力成本,使新加坡在较长时期保持了国际竞争优势。类似的  相似文献   

4.
一、保障性住房分配的主要国际经验 1.通过立法设定保障的范围和水平 国外的保障性住房政策基本都是以法律形式出现的,其保障性住房的公平分配也得益于法律的强力保障.美国是通过立法保障来实施各项措施的最具特色的国家,美国政府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颁布实施了《住房法》,并先后通过了《城市重建法》、《国民住宅法》、《住宅和城市发展法》、《住宅和社区发展法》等,对住房保障的准入标准和保障水平等均作了较详细的规定.新加坡在20世纪60年代公布并实施了《新加坡建屋与发展法令》,还颁布了《建屋居住法》、《特别物产法》等相关条例,规定只有月收入不超过800新元的家庭,才有资格租用公共组屋,若家庭收入超过其规定标准将适时基出.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先后制定了《住宅金融公库法》、《公营住宅法》、《日本住宅公团法》以及《住宅消费保障》等一系列相关法规其中规定,享受公营住宅租金优惠的租户,当收入超过基准时,若连续居住三年以上,则要累进计租;若连续居住五年以上,就必须买下该住宅.  相似文献   

5.
王军 《瞭望》1996,(18)
每一户不足一间居室,40%的家庭住在棚户区,本应供给一个家庭使用的房屋却要挤进7户人家,住宅光线不足,通风受阻,没有卫生设备,大部分住家还是使用马桶,环境十分恶劣,火灾已成为家常便饭……这就是30年前的新加坡的住房情况。 今天的新加坡,已拥有组屋(新加坡对国家营建住宅的称谓)50多万套,私人建设的共管式公寓和置地住宅20多万套,总量为70多万套,已超过了65万户的新加坡城市居民总户数;由于住宅总量已超过总户数,购买组屋的条件逐步放宽,月收入在5000新元的低收入家庭也可购买组屋;住宅建设已向追求环境效益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1.住房保障的方式问题。该问题就是住房保障究竟应为住房实物保障,还是货币补贴保障,也就是俗语中的“补人头,还是补砖头”的问题。就目前我国住房保障之实践展开分析,这两种方式都存在。保障力度较大之地方政府,一般偏向于实物保障形式,即让渡土地出让金于中低收入家庭,  相似文献   

7.
走出住房的怪圈消费品市场走势不容乐观彩市何以出彩香港金融改革突破了什么 据统计,目前我国城市居民人 均居住面积已达9,6平方 米、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13.8平方米,理论上已实现人均一间房。然而,现实却是城市中仍有10—30%的居民没有实现“居者有其屋”。 目前商品房空置已超过 8000万平方米,如果加上私租公房、一户多套等,该不少于1亿平方米,相当于全国城市住宅面积的 5%以上。 由于住房供给结构方面的问题,城市住房似乎难以摆脱这样一个怪圈:总有住房闲置,总有人没房住。 要解决这一问题,恐怕需要明白住房…  相似文献   

8.
完善法规制度,增强公租房的建设供给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小欢 《团结》2012,(2):52-53
当前,住房保障作为重要的民生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在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进程中,如何更加有效地解决占人口大多数的中低收入家庭,特别是新就业大学生、进城务工人员等"夹心层"群体的住房困难,其重要途径和发展重点应是加大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9.
长期来看,不论是国家政策还是市场导向,普通住宅开发都将成为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主流。然而,鼓励住房消费,意味着不仅要有合理的房价,还要有相应的消费能力。针对当前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应通过政府、开发商、消费者的共同努力,采取多种措施,提高中低收入家庭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住房保障制度是国家为解决中低收入居民住房问题所作出的制度安排。保障住房是由政府提供的适合中低收入家庭承受能力、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它在改善中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条件、实现公民住房权、提升社会整体福利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存在着管理效益低下、供给不足、受益主体错位等问题,必须在拓展房源渠道、完善分配制度、健全退出机制等方面,完善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1.
陈柳钦 《民主》2007,(12):8-10
住房保障制度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项公共政策。其目的在于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人权(生存权、居住权等)、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公平。住房保障制度是指政府和单位在住房领域实施社会保障职能,对城镇居民中低收入家庭进行扶持和救助的一种住房政策措施的总和;  相似文献   

12.
《瞭望》2002,(35)
对于居住在出租公寓中的大多数新加坡低收入家庭来说,心里总是没有归属感,从今年开始,新加坡住房发展局将采取措施帮助解决他们的买房问题。 作为新加坡唯一的公共住房提供商以及现有的最大的房屋开发商——新加坡住房发展局早期大力推行公共住房项目,主要依靠政府津贴,为没有买房能力的居民提供经济适用房和出租公寓,缓解住房紧张。  相似文献   

13.
1998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指出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工作的目标是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以及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即高收入家庭购买、租赁市场价商品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微利价的经济适用房,最低收入家庭租赁政府或单位提供的廉价房。  相似文献   

14.
暴剑 《党政论坛》2011,(2):49-49
新加坡国土面积707平方公里,人口450万,这样一个弹丸岛国,国家城市绿地覆盖率达到了50%,“居者有其屋”安居工程,各民族和睦相处,对我们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住宅业联系着千家万户,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在现阶段,要使住宅产业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首先必须努力促进住宅消费热点的形成。试想,如果没有占城镇居民绝大多数的中低收入家庭的参与,住宅消费热点的形成恐怕将是无本之木。发展住宅业,解决这部分人的住房问题,不仅关乎住宅业能否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更关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 然而,这一带有社会保障性质的问题,又与住房制度改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住宅是广大人民群众十分关心的热点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住宅产业如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本文就怎样加速我国住宅产业化的进程问题作一探讨。一、实现由传统福利房观念向现代商品房观念的转变,努力羹定住宅产业化的思想基础住宅要成为产业,首先要使住宅成为商品。但由于我国长期来实行将住宅作为实物性福利进行无偿分配的制度,因此,广大居民尚未形成住房是商品的观念。改革至今,绝大多数居民的住房仍属无偿分配。在这种无偿分配住房的制度没有根本性改变的现实面前,在仍有机会或…  相似文献   

17.
《瞭望》2007,(24)
为了使居者有其屋,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障中低收入人民的住房需求。首都新德里负责开发廉价住房的开发局负责人介绍,这些房子根据人们的收入水平分四个档次,最低档次的住房价格最便宜,只有一个卧室,叫“人民住房”;稍  相似文献   

18.
唐敏 《瞭望》1999,(12)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已购公房和经济适用住房(房改房)进人交易市场已成为进一步深化房改与加快住宅建设所无法绕过的“坎”。作为实现住房商品化必须建立的基本机制,开放房改房交易市场可以使广大居民通过更换住宅实现住房即期消费,用存量的流动带动增量的发展,实现对住宅商品的有效需求,因而倍受企盼。南通、常熟、江阴三市进行已购公房上市交易试点,仅几个月三市就有近2000户居民出售旧房,购买新房,换购新房户数占交易总数的97%,平均每户增加面积40平米,增加支出8万元,扩大住房消费的效应十分明显。建设部提出…  相似文献   

19.
作为新的住房供应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廉租屋体系的改革进度却一直不快。两年多来,有几个城市各自新建了一、二百套廉租屋,总算有了“开头”,但对于拥有几百万人口的城市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当前需要调整思路,抓住基本环节,加快廉租屋体系的建设。 廉租屋体系需重新定位   按《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 23号文),廉租屋体系最初的想法主要是:打算由政府和单位出资,通过建房、购房或腾出旧房用作廉租屋,分给最低收入者居住,收取低租金。两年来,有的城市新建了一、二百套廉租…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联合国大会确定的“国际住房年”。目前,世界上有四分之一的人口还没有解决住房问题,即使在象美国这样一些发达国家中,仍有成千上万人无家可归或生活在设备简陋、卫生条件很差的贫民窟里;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住房问题更为尖锐,成为政府面临的紧迫问题之一。联合国发起住房年活动,其宗旨在于呼吁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重视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环境,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和规划,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解决住房问题的措施也不尽相同,改善居民的住房条件是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长期努力的目标。我国政府对解决人民住房问题十分关注。在“六五”计划期间,城乡共建造住宅三十八亿多平方米,近二亿居民住进了新居。我国计划到二○○○年基本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八平方米,农村居民每户有一所适用、卫生、紧凑的宅院。我国经济还不发达,而人口众多,要根本解决我国的住房问题,还需要在较长时间内作出很大的努力。但愿通过“国际住房年”的活动,能推动各国更加重视改善居民的住房条件,逐步解决住房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