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研究颅脑外伤致运动、感觉障碍相对合理准确的最佳鉴定时机。方法分别收集108例交通事故颅脑外伤患者伤后不同时间段(3、6、9、12、15、18月)的病史、影像学及电生理检查资料,并对患者家属进行随访调查,进行法医学检验,据此做出诊断并进行伤残等级评定;同时分别应用脑卒中残损评价表(Stroke Impairment Assessment Set,SIA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和Fugl-Meyer评定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对患者进行测验。结果SIAS、ADL、FMA对不同等级伤残及不同时间段区分良好,整体样本显示患者SIAS、ADL、FMA平均值9月至18月变化无差别,轻度伤残SIAS、ADL、FMA平均值6月至18月变化无差别,中度伤残SIAS、ADL、FMA平均值9月至18月变化无差别,重度伤残SIAS、ADL、FMA平均值12月至18月变化无差别。结论颅脑外伤所致运动、感觉障碍评残时机应在医疗终结以后,轻度伤残(7~10级)最佳评残时机为颅脑外伤后6个月,中度伤残(4~6级)评残时机以颅脑外伤后9个月为宜,重度伤残(1~3级)评残时机不应短于伤后12个月,视具体情况可以适当延后评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在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者轻度精神伤残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组符合ICD-10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进行精神伤残评定的271名。使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功能活动调查表(Functional Activities Questionnaire,FAQ)、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进行评估,完成韦氏智力测验及EEG检查。结果 215名患者完成研究。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GCS)、脑外伤的严重程度、FAQ、SDSS及ADL总分在EEG异常程度不同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G异常程度不同者在精神伤残等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EG可以反映脑外伤的严重程度,辅助评估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者社会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并较为有效地区分轻度精神伤残等级,在精神伤残评定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e,MMN)在评估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者严重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符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中器质性(脑外伤)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被鉴定人35名(病例组),年龄、性别构成比、文化程度与之匹配的正常对照24名(正常对照组)。使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进行评估,完成事件相关电位检查。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2名被鉴定人和24名正常对照完成研究。病例组的ADL及SDSS评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病例组Fz、FCz、Cz和Pz的潜伏期较正常对照组延长(P0.05)。病例组Fz、FCz、Cz和Pz的潜伏期与ADL及SDSS评分呈正相关(P0.05)。以ADL评分,SDSS评分,Fz、FCz、Cz和Pz的潜伏期和波幅为协变量,是否患有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为因变量,可以较好地拟合得到方程。结论 MMN的潜伏期可以作为潜在评估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严重程度的指标,即MMN潜伏期越长,提示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症状可能更为严重。联合运用ADL、SDSS和MMN可以作为初步判断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中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症状特点、影响因素及鉴定中应注意的问题。 方法 回溯即往一年半的鉴定资料 ,根据CCMD -3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症状分类对被鉴定人临床表现进行整理归纳 ,整理被鉴定人颅脑受伤的类型 ,统计分析评定时机及评定结论。 结果  65例样本纳入本研究 ,平均评定时机10 .2 3± 7.2个月 ,临床主要表现为智能和记忆损害 ,人格改变和神经症样综合征占有较大的比例 ,精神病性障碍和情感障碍较少 ,未见意识障碍和癔症样障碍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智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及精神病性障碍与伤残等级负相关。 结论 智能和记忆障碍在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一般应在伤后六个月才宜进行伤残评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中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症状特点、影响因素及鉴定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回溯即往一年半的鉴定资料,根据CCMD-3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症状分类对被鉴定人临床表现进行整理归纳。整理被鉴定人颅脑受伤的类型,统计分析评定时机及评定结论。结果 65例样本纳入本研究,平均评定时机10.23±7.2个月,临床主要表现为智能和记忆损害,人格改变和神经症样综合征占有较大的比例,精神病性障碍和情感障碍较少,未见意识障碍和癔症样障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智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及精神病性障碍与伤残等级负相关。结论 智能和记忆障碍在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一般应在伤后六个月才宜进行伤残评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人交通事故受伤后精神伤残鉴定临床特征。方法对109例老年人发生交通事故受伤后精神伤残司法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非老年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老年人多为被动性损伤、受伤后颅内血肿发生率高、致残的原因88.07%是智能及精神障碍所致,损伤程度及伤残等级以中、重度多见。结论最佳评残时机为脑外伤一年后为宜,应结合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点,提高交通安全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后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昏迷时间与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值、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表(ADL)值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常州市德安医院司法鉴定所及苏州大学司法鉴定所颅脑损伤被鉴定人281例,详细记录损伤部位、损伤程度、昏迷时间、GCS评分,是否手术治疗、是否为多发伤;同时应用SDSS量表及ADL量表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GCS评分与颅脑损伤6个月后SDSS值低度相关,与ADL值中度相关;昏迷时间与颅脑损伤6个月后SDSS值低度相关,与ADL高度相关。结论 GCS评分及昏迷时间与颅脑损伤后ADL值、SDSS值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对颅脑损伤司法鉴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引起人们对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重视,客观评定其伤残等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设计,对我院2002年至2003年834例活体损伤鉴定案例进行分析。结果脑外伤发病率:交通肇事25.54%;故意伤害10.65%;意外伤害5.75%;其他0%(χ2=53.816P<0.001)。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发病率:交通肇事71.42%,故意伤害38.70%,意外伤害30.76%(χ2=13.864P<0.001)。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分类:神经症样综合征25.75%,智能损害22.72%,人格改变18.18%,脑震荡后综合征16.66%,持续植物状态9.0%,精神病性症状4.5%,癫痫3.0%。鉴定前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诊断率的分布:精神病性症状、重度智力损害、癫痫、持续植物状态100%,中度智力损害57.14%,轻度智力损害40%,脑震荡后综合征54.54%,人格改变25%,神经症样综合征0%。结论交通肇事是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主要原因;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类型与国内有关报道不尽相同;鉴定前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率与精神损害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现行的伤残评定标准关于精神疾病分类和诊断标准应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为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道路交通事故致轻度精神伤残者功能障碍评定方法。方法以躯体伤残者为对照,运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theBarthelindexofADL.BI)、社会功能活动调查(FunctionalActivitiesQuestion.naire,FAQ)、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ocialDisabilityScreeningSchedule,SD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ofDailyLivingScale,ADL)、躯体生活自理量表(PhysicalSeIf-maintenanceScale,PSMS).工具性日常生活量表(InstrumentalActivitiesofDailyLivingScale,IADL)等标准化评定工具,评估轻度精神伤残者功能障碍程度。结果除BI外,FAQ、SDSS、ADL、PSMS和IADL总分均与精神伤残等级相关。各量表总分在不同躯体伤残等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十级伤残水平,FAQ、ADL总分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I、SDSS、IADL总分精神伤残组高于躯体伤残组,PSMS总分则低于躯体伤残组;在九级,PSMS总分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I、FAQ、SDSS、IADL、ADL总分在精神伤残组均高于躯体伤残组:在八级,BI、PSMS总分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AQ、SDSS、IADL、ADL总分在精神伤残组均高于躯体伤残组。结论在轻度伤残范围内,精神伤残和躯体伤残的评定指标应当存在差别,在鉴定过程中应该探寻合适的评定指标。  相似文献   

10.
<正> 交通事故所致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是指在交通事故中颅脑遭受直接或间接外伤后,所产生的各种精神障碍。该类案例在法医学评残鉴定中较为常见。本文作者对1996年8月至2000年8月鉴定的19例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的伤残评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伤残程度评定的要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类型及鉴定的合理时间,探讨脑损伤程度及鉴定时间与智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对534例脑外伤患者的司法精神病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类型中,器质性情感障碍最多(51.1%),其次为器质性神经症样综合征(24.0%)、器质性智能损害(18.0%)。伤残程度鉴定为Ⅷ级和Ⅸ级伤残最多,分别为219例(41.0%)和177例(33.1%)。智能损害组的脑损害程度、中国修订版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评定智力缺损程度明显高于非智能损害组(P0.05)。伤残等级和脑损伤分级、WAIS-RC评定结果、鉴定时的脑CT变化以及脑电地形图(brain electrical activity mapping,BEAM)异常分级具有相关性(P0.05),而智能损害程度与鉴定时间及脑损伤分级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影响智能损害的因素很复杂,伤残程度鉴定时脑CT、BEAM、WAIS-RC等客观检查也是重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42例颅脑损伤伤者的法医学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颅脑损伤诊断按照病史资料和颅脑CT/MRI确定;精神障碍按照CCMD-Ⅱ-R、CCMD-3及龚氏修订的韦氏智力量表(WAIS-RC)确定;伤残程度评定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将所获得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精神障碍以脑震荡后综合征居首位(26.2%),其次是遗忘综合征(21.4%)、神经症(16.6%)等。精神障碍以脑伤的低伤残等级多见(Ⅹ级52.4%,Ⅷ级14.3%,Ⅶ级19.0%),但整体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多分布于脑器质性损伤(脑挫裂伤54.8%,脑干损伤16.7%);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多分布于脑功能性损伤,其中脑震荡占21.4%,其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智力缺损多见于脑器质性损伤(P<0.05),80.6%分布于脑伤的Ⅹ级、Ⅷ级和Ⅶ级(P<0.01)。结论 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及智力缺损的发生与颅脑损伤的类型、性质有关,与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并不平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司法鉴定中PTSD患者影响其社会功能的相关因素及症状分布特点。方法对101例精神疾病司法鉴定诊断为PTSD的案例进行回顾性症状分析,并以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评估其社会功能缺损情况。结果 PTSD患者的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外伤史及案发至鉴定时间的社会功能缺损间存在统计学差异,不同性别间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无统计学差异。情绪不稳、紧张、恐惧、睡眠障碍及外伤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影响较大。结论 PTSD患者的社会功能缺损程度与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外伤史及案发后鉴定时间等存在一定关系,影响患者社会功能的症状分布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14.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解读与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旭 《证据科学》2013,(6):724-730
本文就《人体损伤程鉴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立法本意、“重伤一级”与残疾等级的对应关系、标准框架、标准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等内容,予以解读。本文作者认为,(1)《标准》满足了司法审判中对“严重残疾”予以医学界定的需求,其中的“重伤一级”即是对“严重残疾”的明确界定。(2)对比分析显示:“重伤一级”的24个条款中,有23个属“严重残疾”状态,其残疾等级分属“1-4级”。(3)《标准》延续了原重伤、轻伤标准的鉴定原则不变,并修订大量条款,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4)《标准》大量吸纳了国际上ICF、GEPI等残疾分类的新理念,更具有进步性。当然,研究显示,标准亦存在一些技术问题:(1)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对技术标准的形式要件要求;(2)标准条款之间有不平衡、不严谨的现象;等等。预测:在未来的几年内,对《标准》条款的解读、争议、规制,将是中国法医临床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大鼠脑挫伤后脑组织NTE和COX-2的表达变化,并评价其法医学的意义。方法健康SD大鼠48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挫伤组(按挫伤后处死时间再分为lh、12h、1d、3d、7d、14d共6个组)每组6只。以自由落体撞击法制作脑挫裂伤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OX-2和NTE在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用SPSS13.0软件分析COX-2和NTE的表达情况与脑挫伤后存活时间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绢NTE和COX-2均呈低水平表达,脯挫伤组伤后NTE和COX-2表达逐渐增强,均于1d达到高峰,至14d时COX-2表达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而NTE仍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挫伤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除1h组灰度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其余各组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脑挫伤后脑组织NTE和COX-2的表达均呈现先增强后下降的趋势,其表达规律有望为脑挫伤诊断及损伤时间推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检测技术在尺神经损伤预后评估的应用前景.方法 对12例健康青年志愿者、1例尺神经完全损伤者双手第1骨间背侧肌的代谢物进行1H-MRS检测,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健康女性成年人第1骨间背侧肌的细胞外脂质(extra-myocellular lipids,EMCL)峰下面积高于男性(P<0.05),胆碱、肌酸、细胞内脂质(intra-myocellular lipids,IMCL)在两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手间各峰下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尺神经损伤者患侧EMCL峰较健侧偏高,且FDI面积缩小.结论 1H-MRS对肌肉代谢物的无创性以及定量检测对周围神经损伤的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道路交通事故轻度精神伤残者智能损害评定方法和价值。方法通过分析智商测定在轻度精神伤残者评定中的运用,探索智商测定在轻度精神伤残者智能损害评定中的运用价值。结果不同性质颅脑损伤组间不同智能损害程度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量表智商与颅脑损伤性质有关(P〈0.05),除继发全面性与继发局部性损害(P〈0.05)、继发局部性与混合性损害之间(P〈0.01)有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各组两两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不同颅脑损伤程度组间不同智能损害程度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量表智商与颅脑损伤程度呈负相关(P〈0.01),除中型与重型损伤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各组两两之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智能损害程度、量表智商均与精神伤残等级呈正相关(P〈0.01);量表智商并非评价智能损害的唯一指标,智能损害也并非精神伤残唯一的构成因素。结论智商测定对评价智能损害与精神伤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精神伤残评定需根据颅脑损伤性质与程度、智能损害或精神障碍程度以及生活、社会功能状况综合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