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简称《提纲》)中的“总和”概念通常被理解为一种数量或内容的叠加,由此出发,必然会把《提纲》中的“社会关系”理解为在人之外的、与人无关的“物”。事实上,《提纲》中的“总和”概念的核心内容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的主动聚集。因此,马克思在《提纲》中并不是从客观制约性的角度,而是从主体能动实践的角度来理解社会关系的。因为此时的马克思还没有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正面的研究,而只是将其作为批判的对象,社会关系的客观制约性还在他的理论视野之外。对《提纲》中的“总和”概念的考察,对于打破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的客体化思维,推进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孙厚权 《理论月刊》2003,4(7):29-31
马克思恩格斯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费尔巴哈论》三篇论著中阐述了相同的主题:批判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构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思想的历史链接。《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点,《德意志意识形态》展开了《提纲》中的思想,突出了生产实践,在《费尔巴哈论》恩格斯从发展过程和内容等方面较为全面地评价了费尔巴哈哲学,强调了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地位,继承和发展了《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张银 《传承》2010,(3):48-49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第一次以崭新的姿态揭示了革命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阐明了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始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是中国的革命、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
袁方 《理论月刊》2006,1(2):24-26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科学实践观,并以此为基石构建了新唯物主义即实践唯物主义。提纲揭示了在实践基础上的主体和客体、神圣与世俗、理论与实践等矛盾关系的生成、展开以及扬弃过程,孕育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为随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逐渐成熟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第一次以崭新的姿态揭示了革命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阐明了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始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是中国的革命、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张荣 《桂海论丛》2006,22(3):58-60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有关“人的本质”的论述,曾被当作一个定义来解读。其实,马克思旨在为揭示人的本质之谜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合理途径,向世人昭示他关于“人的本质”理论视角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高欢 《传承》2010,(24):68-69
对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三条进行深刻解读,分析其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从而正确认识马克思关于人与环境和教育的关系理论,并详细分析了人与环境和教育的关系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一点拙见。  相似文献   

8.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提出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经典论断,实现了人们理解和发展"人的本质"的观念革命,真正实现了"个人"与"社会"的融合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理解和发展"人的本质"是题中应有之义。这个经典论断意蕴着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立场和观点,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在"现实性上"、"历史的进程中"、"社会生活中"理解和发展"人的本质",具体地、发展地、全面地理解和把握教育对象,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充分融合。  相似文献   

9.
符永雄 《新东方》2002,(1):47-49
马克思、恩格斯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旧唯物主义、人本主义进行了批判,阐发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第一次对唯物史观作了经典表述。从中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新哲学的变革性和优越性,在反思中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新哲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社会实践在人的发展与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学习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体会李祖超马克思1845年写成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不仅是一篇重要的哲学著作,而且对教育的论述也十分精辟。文中第三条通过对“环境决定论”等错误观点的有...  相似文献   

11.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产生于黑格尔理念哲学转向费尔巴哈人本哲学这样一个至高点上,因而,它是马克思在这个至高点上向人类学方向的进一步开拓。《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使用了三个不确定的词———感性的人的活动、实践、主体方面来表达马克思确定的哲学新思想。它既通过上述三个词的互释而呈现出这种哲学新思想,又通过对三个词不同方面的强调而表达出了人的人类学特质。在这一意义上说,人就是以人的人类学特质来理解对象、现实、感性,即人的周围世界的。因而,马克思是在这种人类学特质的根基上,构建了他的人类学唯物主义、人类学世界观、人类学活动论、人类学实践论、人类学辩证法等,并据此提出了改变世界的哲学要求。这就充分表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所本有的人类学哲学特质。而这种对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新理解,对迎接人类学时代的来临,则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同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无论是在篇章结构上,还是在对"现实"概念的理解上,都是一致的。但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不同,《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没有把"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上升到马克思世界观基本问题的高度,也没有把实践活动概念化,这是二者的主要差异。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共十一条,内容言简意赅,结构严密。人性论、实践观、哲学观是马克思在《提纲》中所要表达的三个主要领域。正确的实践观是建构科学人性论的基础,科学人性论是确立正确的实践观的前提,在实践观和人性论辩证统一的基础上建构了崭新的对人类终极关怀的新哲学观。中国当前的社会治理应以科学的人性论、实践观、哲学观为指导,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4.
《手稿》、《提纲》、《形态》,这三个文本以不同的方式阐述了共同的思想主题——作为马克思哲学核心的实践唯物主义。《手稿》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秘密诞生地,是穿着费尔巴哈外衣的《提纲》;《提纲》是马克思对费尔巴哈误解的澄明,是脱去费尔巴哈外衣的《手稿》;《形态》是对前两者比较系统、全面的深化,标志着成熟形态的马克思哲学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三大部分——哲学批判、经济批判和社会批判中,"感性活动"、"异化劳动"已经本质性的产生并成为马克思新世界观的核心要义和理论基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宏大而又深邃理论体系中以其时间维度和理论意蕴的双重价值一举超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成为马克思新世界观的源头。  相似文献   

16.
费尔巴哈是对马克思的思想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哲学家,这种影响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并在《手稿》结束的写作中表达了对费尔巴哈的“崇高敬意和爱戴”.然而,《手稿》后马克思在《神圣家族》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便立即对费尔巴哈展开正面批判.但是深入考察就会发现,黑格尔是站在费尔巴哈后面影响马克思《手稿》时期思想形成的深层逻辑.对马克思《手稿》时期的三大重要概念,即异化劳动、类哲学和感性的深入研究能够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17.
《新东方》2014,(1)
本文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为研究文本,从思维方式、阶级属性和理论旨趣三个维度对马克思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及一切旧哲学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之"新"主要体现在":实践思维方式"对"直观思维方式"的超越;"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立脚点对"市民社会"立脚点的超越;"改变世界"原则对"解释世界"原则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既肯定了费尔巴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对其理论的局限性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恩格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扬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云阁 《新东方》2014,(1):8-12
本文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为研究文本,从思维方式、阶级属性和理论旨趣三个维度对马克思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及一切旧哲学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之"新"主要体现在":实践思维方式"对"直观思维方式"的超越;"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立脚点对"市民社会"立脚点的超越;"改变世界"原则对"解释世界"原则的超越。  相似文献   

20.
一 从一个理解的困惑谈起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共十一条,其中12处提到实践范畴。在我国,由于对其中实践范畴理解不同,长期以来存在着由对实践范畴的引申而引起的理解上的困惑。一种引申说,马克思把实践引入认识论,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认识论,由此而产生了如下理解上的困惑:马克思在《提纲》之前,如在1843年《手稿》,1844年《手稿》或《神圣家族》中,都是侧重为研究以后称之为唯物史观的问题,而在《提纲》之后,如在《德意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