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击证人对犯罪嫌疑人辨认的结果可以作为定案的重要依据,但目击证人的错误陈述又是案件错判的最常见原因,因此提高目击证人辨认的准确性有利于惩罚犯罪和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通过探测奖励方式、预警呈现时刻对目击证人错误记忆影响,结果表明:(1)预警呈现时刻主效应显著,即预警提示可以降低错误记忆;(2)奖励方式主效应不显著,即奖励方式对错误记忆的产生没有明显作用;(3)项目类型主效应非常显著,即实验成功引发了DRM范式的错误记忆效应。  相似文献   

2.
引起辨认犯罪嫌疑人失真的侦查心理微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司法实践中 ,引起辨认犯罪嫌疑人失真的因素很多。文章从侦查心理的角度入手 ,依次探讨了侦查人员心理、犯罪嫌疑人心理、被害人心理和目击者心理、陪衬者心理的影响 ,这对辨认规则的制定和减少实战中辨认失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侦查列队辨认中陪衬对象的选择对保障辨认的可靠性至关重要。为了减小无辜的犯罪嫌疑人被错误辨认的风险,辨认对象之间应具备必要的相似性;为了确保有罪的犯罪嫌疑人被准确地识别,辨认对象之间又应具备适度的差异性。确立以与目击证人描述相似为主,以与犯罪嫌疑人相似为辅的陪衬对象选择标准能够有效地解决上述冲突,实现辨认程序灵敏性与公正性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刑事辨认是发现案件线索、确认犯罪嫌疑人的重要手段之一。辨认手段、辨认结论能否发挥作用,取决其客观性之高低。目前我国的刑事辨认在立法上和实践上存在着制度建构粗陋、辨认成本溢于收益、证据地位模糊、权利保障欠缺及监督制约失衡等问题,导致辨认欠客观问题产生。因此,应从增设辨认方法规则、设置证据运用规则、建立辨认权利保障体系及网络化辨认陪衬者数据库等路径着手,推进辨认欠客观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视野下的刑事辨认规则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认对侦查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辨认的准确性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刑事辨认过程中要提高辨认的准确率,必须遵循混杂辨认规则、说明规则、禁止暗示规则、分别辨认规则、保密规则、制作笔录规则。从心理学的视角看,我国的刑事辨认规则应进行如下修正:让不知情的人主持辨认,告知辨认人犯罪嫌疑人有可能在也有可能不在队列中或照片中,按顺序呈现辨认对象。  相似文献   

6.
刑事辨认是一项重要的侦查方式,刑事辨认有利于发现案件线索、查获犯罪嫌疑人,同时辨认结论在诉讼整个过程中有重要的证据价值。然而综观这次刑事诉讼修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尽管明确了辨认结论的证据资格,但是对辨认制度依然没有做出详尽、统一的规定,有关辨认规则的规定粗糙、模糊,而鉴于刑事辨认极易受到主观心理和周围环境影响这一特点,刑事辨认的实施存在非常大的隐患,成为我国冤案产生的温床。本文试图通过对辨认制度的风险分析、我国辨认制度的缺陷研究,同时汲取西方法治国家有关辨认制度的立法和实践经验,进而提出我国辨认制度的完善建议,以期对辨认制度的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尽管辨认在我国侦查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现实中仍然暴露出实施辨认的条件把握不严、辨认前的询问和告知程序被忽略、主持辨认的侦查人员数量和身份不合法、混杂辨认对象的数量混乱,且陪衬对象的选择过于随意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辨认在侦查中的作用,建议进一步加强对辨认的立法、完善辨认规则、制定科学合理的辨认操作程序、加强对辨认的监督和完善对辨认结论的审查判断机制。  相似文献   

8.
尽管辨认在我国侦查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现实中仍然暴露出实施辨认的条件把握不严,辨认前的询问和告知程序被忽略,主持辨认的侦查人员数量和身份不合法,混杂辨认对象的数量混乱,且陪衬对象的选择过于随意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辨认在侦查中的作用,建议进一步加强对辨认的立法,完善辨认规则,制定科学合理的辨认操作程序,加强对辩认的监督和完善对辨认结论的审查判断机制。  相似文献   

9.
在辨认过程中,提取辨认人对犯罪行为人的面孔记忆是一项不易的工作,这是由于辨认人对犯罪行为人面孔的编码、存储和提取过程受到主客观因素的诸多影响。刑事诉讼法于2012年修改后,辨认笔录从"一介平民"跻身至"法定证据"种类行列之中。为了保障辨认的准确性,侦查学与认知神经科学进行跨学科合作意义重大。ERPs技术以面孔图片作为刺激,通过对辨认人实验测试,分析其特定的认知脑电位,以排除影响辨认准确性的负性因素,增强面孔再认的可靠性,进一步明确犯罪嫌疑人与案件事实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侦查辨认中,辨认人自身因素对辨认的影响很大。但同时,客观因素对于侦查辨认能否到达预期效果也有着极大的影响。这些客观因素主要包括:辨认客体的特殊性和稳定性;案发时的客观因素;辨认过程中的询问方式、地点和环境以及辨认的方式和规则等。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新泽西州的刑事诉讼实践中,通过与心理学研究之间的密切互动,形成了一个对辨认组织、执行规范,辨认结果使用规范为一体的错误辨认风险司法防范措施体系,较好地防止了错误辨认结果被采纳从而酿成错案的风险。2012年修正后的中国刑事诉讼法首次将辨认笔录作为一种独立的证据种类予以规定,但本法对于辨认的组织、执行、辨认笔录的质证等缺乏相应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对辨认准备、执行的规定不仅简略、粗糙,而且相互冲突。从提高辨认结果可靠性的角度考虑,可以借鉴新泽西州目击证人辨认规则与实践变迁的历史和经验,吸收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以进一步完善中国刑事诉讼中的辨认规则。  相似文献   

12.
近期兴起的“松江家庭农场经营体制”是对改革开放之后建立的“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重大突破。前者具有以下特色:①成为家庭农场经营者必须具备户籍、家庭人口、年龄、技能、职业活动等五个方面的条件。②家庭农场的规模较大,即80—150亩。③原始取得家庭农场经营权的依据是:流转合同加承包合同。④家庭农场经营期根据经营者是否具备条件而定。在实践中一般为三至十年。⑤家庭农场经营者在使用权、所获农产品的处分权、经营权的流转方面受到限制;⑥家庭农场经营者承担维持农业用途、维持农业生产经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土地、缴纳土地流转费之义务。  相似文献   

13.
与矿物油的鉴别相比,植物油类之间的成分含量集中且所含脂肪酸种类也极为相近,对植物油的鉴别一直是刑事技术中的难题。实验采用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甲醇甲酯化前处理方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检测方法,分析了案件中常见的18种植物油,并总结了其特征规律,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证言对案件侦破和定罪量刑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证人证言的可靠性是指其准确性、一致性和完整性,它会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心理学以往研究得出证言可靠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1)证人年龄、性别等个体因素;(2)证人作证时的心理状态;(3)证人感知案件时的环境因素;(4)询问方式和类型。这些研究虽然存在效度等问题,但也大大地拓宽了...  相似文献   

15.
如何实现老年党员想干事、愿干事的意愿,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是老年党支部的职责所在。结合胜利油田胜北社区管理中心老年管理中心老年党支部工作实践,老年党支部履职的关键在于:一是高度重视老年党员工作,领导班子有作为;二是健全老年党支部制度并落实到位;三是建设“学习型”老年党支部;四是积极引导老年党员为和谐建设作贡献,做到老有所为;五是打造暖心工程,做到老有所养;六是搭建老年党员自我展现平台,做到老有所乐。  相似文献   

16.
闭路电视监视系统人像识别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人身识别证据的质量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研究表明,熟悉面孔的识别和陌生面孔的识别都具有相当难度,比较而言,熟悉面孔的识别较为可信;反复观看录像资料能否提高对嫌疑人面孔的熟悉程度还需更多的实验;专家证据对于其他法庭证据是一种印证和加强,认为高清晰图像不一定要求专家意见来佐证的看法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行政诉讼法》日渐显露出诸多结构性缺陷和深层次矛盾,这些缺陷仅靠司法解释已经无法彻底解决,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已成为紧迫课题。已正式提交我国权威法制机关的中国人民大学版专家建议稿认为,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精神和基本框架仍然可行,但部分内容已不适应行政法治发展的要求,亟须加以修改补充。为此,中国人民大学版专家建议稿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修改建议,其主要创新亮点是:(1)调整重述了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目的;(2)增加了司法最终裁决原则;(3)用"行政争议"替代"具体行政行为"作为界定受案范围和起诉权的基本标准以扩大保护范围;(4)提出了改革现有行政审判体制的改革方案;(5)系统构建了指定异地管辖制度;(6)将电子数据证据作为新的证据类型;(7)确立了诉讼停止执行被诉行政行为的原则;(8)增设调解制度和简易程序;(9)系统构建了公益行政诉讼制度;(10)将司法建议制度正式化并强化其功用;(11)建立赔偿(补偿)专项准备金制度和法院支付令制度;(12)增加执行措施,加大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18.
等价性理论是为解决处罚不纯正不作为犯和罪刑法定原则之间的冲突而提出来。等价性是犯罪可罚的等价性,是对行为人进行处罚的根据,而不是决定行为人正犯的等价性。判断不纯正不作为犯成立在思维逻辑层面有三个步骤。等价性判断的内容是社会危害性的严重程度、犯罪性质等。等价性考量的具体标准是:(1)特别行为要素;(2)保证人地位;(3)行为人对法益侵害具有排他的支配力;(4)法益面临现实、紧迫的危险。  相似文献   

19.
以四川警察学院为例运用问卷法调查公安院校大学生的警察职业认同感现状,结果表明:(1)公安院校大学生职业认同感程度相对偏高,其中职业意志平均分最低;(2)公安院校大学生的警察职业认同感存在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高于女生;(3)是否是独生子女不影响公安院校大学生对警察职业认同感的程度,但会影响警察职业认同感的某些维度;(4)公安院校专科大学生的警察职业认同感程度显著高于本科大学生;(5)体改生和学历生的警察职业认同感程度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但在警察职业价值因子上学历生显著高于体改生;(6)公安院校大学生的亲戚中是否有警察对警校生的职业认同感程度有一定的影响作用。(7)来自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对警察职业认同感程度没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刑事诉讼法关于目击辨认制度各方面的规定比较粗疏、操作性差,尤其是被辨认犯罪嫌疑人的相关权利的缺失以及难以得到充分的、有效的保障。学习、借鉴域外两大法系尤其是英美两国的相关成熟的做法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我国的传统法律文化、诉讼制度、经济发展水平、侦讯技术水平等因素,弥补、完善我国刑事诉讼相关法律这方面的不足,以求达到目击辨认程序中控辩双方的大体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