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规定,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受侵害人的陈述,被调查人的陈述、视听材料、现场笔录、鉴定结论和勘验检查笔录等九种一在违纪案件中常用的证据有证人证言、书证、受侵害人的陈述、受审查人的陈述(即上述的被调查人的陈述)等四种。  相似文献   

2.
证人证言是司法机关查明案情,实践诉讼活动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证据.证人证言是指证人就其亲身知晓的案情向司法机关做出的口头或书面陈述.  相似文献   

3.
证人证言是刑诉中的重要证据,对于查明案件事实、保证被告人包括质证权在内的辩护权、提高诉讼效率具有重要价值,尽管2012年新刑诉法已规定强制证人出庭作证,但证人不出庭作证的顽疾依然没有根本扭转。在我国当前司法资源有限、难以承载所有证人出庭的情况下,完善关键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或许是保证诉讼公正与诉讼效率最佳结合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杨瑞华 《实践》2014,(12):33-33
<正>杭锦旗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在庭审过程中,被告为证明其主张,向法庭提供了4份证人手书的证言,但是证人均未出庭作证。被告代理人称,由于所证明的事实发生在农村,开庭时正处于农忙时节,因此证人不能出庭作证。法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九条规定,对其提供的证言不予认定,对其所证明的事实不予认可。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三条规定,证人负有在人民法院进行法庭审理时出庭接受询问的义务。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提交书面证言。可见,对于证人证言的作证方式,法律做了明确规  相似文献   

5.
案件调查笔录,是指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案件调查、案件复查及补充调查的过程中,为核实案件事实,收集证据,而向被调查人和证人以及其他有关人员调查了解与案情有关的情况时,所制作的记载调查情况的笔录。  相似文献   

6.
证据裁判原则是现代刑事诉讼中认定案件事实应当遵循的核心原则。从世界范围来看,诉讼证明方式的演进历经神明裁判、口供裁判和证据裁判三个阶段。我国刑事诉讼中证据裁判原则的确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口供裁判、证据裁判精神体现到证据裁判原则确立的漫长发展之路。在我国贯彻证据裁判原则,要做到正确理解案件事实的内涵,有效解决证人出庭问题,进一步完善口供补强证据规则,并对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作中国化解读。  相似文献   

7.
<正>一、完善我国证人出庭制度之必要性《刑事诉讼法》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证人证言必须经过质证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司法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  相似文献   

8.
李早 《理论学刊》2008,(5):97-99
英美法系的诉讼制度以对抗性为突出特点,其中当事人双方积极对抗和法官消极仲裁是此种模式平衡的基础.在这一总的制度环境下形成了具有独立价值的证据制度,包括承认当事人对证据规则的使用和事实的认定有积极能动的作用,律师具有充分的调查取证权等等.这一制度对我国证据法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远林 《探索》2001,(3):130-132
在刑事诉公中,证人出庭作证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但在现实生活中,多数证人不愿出庭作证。这固然与其自身原因有关,同时也与国家的保障不力有关。证人不出庭作证,对有关证据的真伪性的确认的难度加大,当事人也无法通过认证、质证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利于我国刑事诉讼的庭审方式的改革。因此,必须通过立法、加强有关法制宣传、加大对证人保护的力度等措施来改革和完善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从而保证我国刑事诉讼庭审方式改革的顺利进行,实现刑事诉讼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熊志海  杨远林 《探索》2003,4(5):136-139
"诉讼证据是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这一主流的证据定义并不正确.在诉讼中,证据是中性的,并不就是事实.既有与案件事实有着客观联系,因而蕴含有案件事实的真实的证据,也有不符合事实、与案件没有联系的虚假的证据.因此,任何证据都必须经过审查判断,查明证据中确有能够证明待证事实的证据事实,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人证与物证"则是证据的存在形式.因此,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并不是证据,而是证据中蕴含的证据事实.  相似文献   

11.
仲卫东 《唯实》2009,(12):76-78
品格证据是一种特殊的证据形式,为了避免偏见以及保证诉讼效率,英美证据立法确立了品格证据的一般排除规则。然而规则当中也有例外,例如当品格处于案件争议时,其证明价值不可否认。品格证据规则的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不同诉讼主体的运用上,通过对被告人的品格、被害人的品格以及证人品格等三个方面的阐释予以说明,为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品格证据规则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行政诉讼证据制度是行政诉讼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它既是当事人进行行政诉讼、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武器,也是人民法院查明案件事实、辨别争议事实真伪的工具。行政诉讼证据提供规则要有期限要求、形式要求、证据交换制度、证据补充与证据交接等。因此,必须要以保障相对人权益、限制行政权为基础,体现审判机关对行政权的监督,加强证据提供规则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不断完善我国行政诉讼证据制度。  相似文献   

13.
证据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是案件事实的客观存在物和相关人的主观反映。无论是案件事实留下的客观存在,还是有关当事人的主观反映,都要通过办案人员去收集取证和分析鉴别。然后,去伪存真,运用真实的足够的证据去“复制”“还原”已经成为过去时的案件事实。搜集证据、运用证据的过程,就是重视案件的过程,也是破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亮点一: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严禁刑讯逼供在刑诉法中其实早有明文规定。紧随其后的是最高检、最高法的一系列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因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获取的证言和陈述不能作为定案依据。去年,“两高i部”联合下发的《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定》更是在此问题上作了详细规定。但刑讯逼供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在不得刑讯逼供的条文里,这次修法要增加新规定不得强迫自证其罪。”  相似文献   

15.
我国法律规定 :一切证据均需查证属实后 ,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鉴定结论是鉴定人运用自己的专门技术知识、技能、工艺以及各种科学仪器、设备等就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分析、鉴别或判断后所提供的结论性意见。从实质意义上说 ,鉴定结论同证人证言一样 ,同属于言词证据。由于言词证据的可靠性易受到诸多社会、自然因素的影响 ,因此 ,为了确认鉴定结论的可信度 ,鉴定人应当出庭接受诉讼双方对其所作的鉴定结论进行质证。这即能够保障诉讼双方充分行使其诉讼权利 ,又能保障法官在正当程序的基础上对其鉴定结论加以采信的决心。同时又是实现…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鉴定从诉讼法的角度理解是指一种职权行为,从证据法的角度理解是指一种证据方法,我国刑事诉讼法对鉴定从两个角度都做了规定,在侦查、审判程序中将鉴定作为查明案件事实的职权行为加以规定,在证据制度中将鉴定意见作为法定的证据类型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为保障证人证言调查程序的有效展开和调查目的的实现,证人到庭并如实作证是其基础条件,对此稳定的基础建设须得体系化的有效保障措施来构筑。申请与决定的制约,强制与处罚的推进,保护与补偿的激励,严格与例外的安排这四大机制对于保障民事诉讼证人出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梁建光 《河北党风》2003,(11):46-46
纪检监察机关在查处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时,需要找当事者、知情者调查取证。在找证人取证时,有的证人拒绝或推辞出证,甚至出具伪证,严重干扰了案件调查工作。因此,研究证人的心理,准确把握证人的心理特征及变化规律,采取有效方法,使其如实地提供证据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证据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在审查起诉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证据的收集过程中,应当采取合法的手段以保证证据的客观真实;在对证据的审查工作中,应从实体和程序两方面入手,以保证其充分的证明力。  相似文献   

20.
司明 《实事求是》2008,200(1):67-71
国际货物买卖,又称为国际货物销售,是国际间进行经济交往的主要内容,是国际贸易的核心。预期违约问题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比在国内货物买卖合同中更为常见和复杂。预期违约理论不仅在英美法系成为被普遍接受的制度,而且对大陆法系国家合同立法也产生了巨大冲击,并被《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所采纳。我国《合同法》在保留大陆法系不安抗辩权制度优点的同时,也吸收和借鉴了英美法系预期违约制度的精华,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有机结合,构筑了一个相对先进并有中国特色的不安抗辩和预期违约的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