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0 毫秒
1.
宪政基础上的和谐——宽容、妥协与自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宪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市场经济体制是建立民主宪政、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前提。宪政法治所需的宽容精神和妥协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精神资源和思想条件。掌握庞大国家机器的政府对民众要讲宽容:掌握大量财富和社会资源的社会强势集团对收入低下的社会弱势群体要讲妥协。宪法就是统治阶级自律的宣言书,宪政秩序就是统治阶级自律的政治成果。各国家机关的自律是宪政基础上社会和谐的条件与保障。  相似文献   

2.
日本循环管理法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曲阳 《法学》2005,(6):124-128
日本制定循环基本法的现实动机,是为了统合废弃物处理法制与资源再利用法制,构建一元化的循环管理法体系。我国在建立节约型社会过程中,应该汲取日本的经验教训,摒弃废弃物处理法制与资源再利用法制的二元体系,确立资源循环及废弃物管理一体化的立法模式;理念型的循环基本法为日本首创,可以借鉴这种立法模式,构建我国循环管理法的框架体系,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提供法律保证。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文明法治、稳定和谐、谅解宽容、节约与和谐的社会。中国人口多,人均资源不足的基本国情要求我们节约资源,高效和循环的利用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随着对节约型社会认识的不断深化,如何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司法公正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司法成本、有效利用司法资源获得最大效益,也逐渐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社会和谐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命题。笔者试从刑事诉讼角度,对节约司法成本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廖标 《法制与社会》2010,(35):84-85
资源短缺成为制约当前经济发展的“瓶颈”,中央明确提出发展节约型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在发展节约型经济成为当前唯一正确选择的中国。本文认为效率违约减少了社会资源在各个环节的浪费,对社会资源进行了最优配置,提高了资源的整体利用率,是符合节约型经济发展要求的;同时对节约型经济下的效率违约进行了成本、收益分析,进一步证明了效率违约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肯定了它的经济价值。“违约”本来是法律上的一个概念,效率违约在司法界也尚未被认可,但法律最终是为经济服务的,所以本文认为从经济学角度讲,效率违约应该被我国所接纳,进而探讨性提出了效率违约在节约型经济发展下的引入和走向建议。  相似文献   

6.
传统与变革:英国宪政的成长之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资产阶级革命和建立宪政的国家。经验主义的哲学思想基础、保守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立足于传统与变革之间的宪政道路 ,构成了其宪政的主要特征。大革命前的社会结构奠定宪政成长的基础 ,通过对传统的继承和变革使社会结构日益成熟即市民社会的成长与壮大 ,标志其宪政之路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7.
自由是近现代西方社会的基本价值,是其政治、经济、文化的基石和源泉。宪政是在自由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政治体制,自由乃宪政之根。对近现代中国而言,宪政的困境有两个一是社会价值系统的缺失,传统中国很难发掘出用来构筑宪政制度的思想资源;二是历史语境的错位,在严酷的二十世纪里,中国的宪政建设并不具备适宜和充分的条件。中国宪政制度的生机寄托于这两大困境的消除。  相似文献   

8.
宪政主义作为一种制度和理念,资本主义可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在社会主义时期,要利用市场经济,也必须利用宪政主义。在东方社会,宪政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性要素,社会主义可以称为宪政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建设节约型社会”正在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也成为人大机关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节约型政府是节约型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节约能源资源方面率先垂范、先行一步,带动全社会广泛开展节约能源资源活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政府带头节约资源,既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任务.又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加大建设节约型政府的工作力度。”因此,人大机关应当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表率,所有工作人员都要率先垂范,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相似文献   

10.
民主+宪政=理想的政制——比较宪政国际讨论会热点述评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正> 1987年美国学术团体联合会在福特基金会的赞助下计划组织全球性比较宪政研究。这个计划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宪政及其社会结构、动力资源和文化场进行跨学科、跨文化、跨政体,跨时代、多边性考察和分析,激励世界各地的学者和公民对宪政这个到目前为止仍然相当薄弱  相似文献   

11.
市民社会与美国宪政的成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宪政理念深受欧洲影响,但美国自由成长的市民社会是宪政的结构基础,为美国宪政成长提供了社会支持。独立战争前,初步形成市民社会,进行立宪。经过南北战争、工业化道路的选择等一系列措施,使市民社会得到空前发展,宪政基础基本奠定。通过对美国宪政成长之路的反思,得出决定美国宪政的关键因素是市民社会这一历史结论。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一度以“地大物博、物产丰富”自诩,在泱泱十三亿人口为分母,加之这数十年来的资源无计划开发与浪费,造成各领域资源紧张,缺水、缺电、缺煤等现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于是,建立“节约型社会”一时成为国人热议的话题,建设“节约型机关”“、节约型企业”“、节约型家庭”等活动轰轰烈烈地展开,特别是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和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通知,要求中央和国家机关切实加强资源节约工作,办公区域夏季空调温度不得低于26度的出台。这一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率先垂范,有力的推…  相似文献   

13.
论社会宪政     
社会宪政既不同于传统的国家宪政,也不同于所谓的"新宪政"论,它是以规范和调控社会公权力为核心的宪政形式。国家公共领域和社会公共领域并存的公共领域二元化结构是社会宪政的社会学基础,社会公权力和人性尊严的密切相关是社会宪政的价值论基础,人性的善恶双重性是社会宪政的人性论基础,国家宪政对社会宪政的兼容性是社会宪政的政治学基础。在价值层面,社会宪政遵循民主、法治、人权的基本理念;在制度层面,社会宪政主要由社会民主制度、社会公权力制约制度和社会公权力保障人权制度构成。在全球"社团革命"浪潮冲击下,社会宪政是我国宪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力较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因此,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建设节约型社会,除了领导重视、认识到位、全民动员之外,还需要法治和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宪政模式的走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郑贤君 《中国法学》2003,7(1):14-23
自由民主宪政是自由原则与民主原则的复合结构 ,根源于自由宪政与民主宪政两种不同的宪政传统。巴黎公社创建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民主宪政理论模型和实践传统 ,认为宪政的实质是保障民主。迈向自由民主的社会主义中国宪政既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宪政理论的继承 ,也是这一宪政传统在新的社会形势下继续完善与发展。该宪政模式在价值上兼顾自由、民主与平等 ,反映在制度上 ,就是除继续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外 ,尚需加强中立机构的建设 ,并注重公民社会权利的保障 ,以实现社会主义平等价值。  相似文献   

16.
学界对宪政主义与市民社会的引入与研究普遍地存在割裂了西方语境下的宪政主义与市民社会的历史逻辑链条的问题,它忽视了公民主体性这个宪政发展与市民社会构成的基础性与结构性的要件。现代宪政意味着权力自身的矛盾运动,它需要对权力的矛盾运动予以限制和控制以使得其在理性的轨道中运行。权力精英之间的权力博弈在现代宪政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这种权力博弈如果没有具有主体性的公民组成的成熟市民社会的参与,那么它就可能导致宪政体系的崩溃。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现代,政党体系经历了复杂的嬗变,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由游离于宪政之外到逐渐与宪政融合,由无序结构演化为耗散结构.在成长过程中,政党体系完成了自我的否定.这种演化从一个方面折射出中国宪政的艰辛起步与特殊路径.宪政需要政党引导,政党集聚社会资源推动宪政.政党需要参与宪政,只有参与宪政才具有生命.但在建设宪政的过程中,政党的作用也并非总是积极的,某些政党会背弃宪政的基本精神,使宪政建设偏离正常的轨道,而宪政最终也会将其淘汰.  相似文献   

18.
论建设节约型机关的长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政府机关节约资源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政府机关的浪费十分惊人,建设节约型社会,首先要从建设节约型机关做起。为此,政府机关应建立建设节约型机关的教育机制;制定规范的日常管理制度;加强对政府机关消费的监督;实行“阳光工资”制度,进行职务消费改革;建立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制度;建立新的后勤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9.
宽容是宪政的前提,无宽容即无多元社会进而即无宪政;宪政是宽容的准则与机制。当下中国的宪政建设需要宽容,宽容应当是宪政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宪政社会基础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华 《河北法学》2002,20(1):7-11
国家与社会的合一及国家权力空间的扩展是中国宪政社会基础建设面临的最主要障碍。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确定国家与社会的界限 ,是确定宪政社会基础的前提条件。宪政社会基础同价值取向具有内在联系 ,应兼顾各种价值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