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现代宗教世俗化的发展历程、特征及社会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的发展,促使现代宗教发生了结构性的社会变化,导致宗教神圣性逐渐衰退,亦即世俗化。这使得宗教在神权和人权、教权和政权、神性神道和人性人道相互关系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种世俗性的发展变化,不仅代表现代宗教的发展趋势,而且对当今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现代宗教世俗化迎合了人们现实生活的需要。其次,宗教世俗化把传统从社会生活的核心移向了社会生活的边缘。最后,世俗化宗教精神契合了现代人社会心理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刘聪 《唯实》2007,(3):12-15
宗教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宗教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形态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自我转型的历史。在近代社会,宗教的转型主要表现为宗教的伦理化、宗教的世俗化和宗教的多元化。宗教的现代转型不仅是宗教得以存在的前提,也是宗教寻求发展的内在需求。以当代中国的现实来说,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既是宗教内在需求的逻辑延伸,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佛教是对中国文化及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宗教,而禅宗的兴起则是外来的佛教本土化、世俗化的转折点.自其产生之日起,禅宗就在宗教教义和宗教生活上努力与"人间"社会打成一片,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佛教同当时中国社会的关系,使佛教与社会相适应.禅宗的入世宗教伦理对稍后的新道教(包括后来成为道教主流的全真教)的宗教伦理有着关键性的影响.禅宗的入世宗教伦理对稍后的新儒家(即"道学"或"理学",以及更晚出的"心学")的"宗教"伦理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并终于与"人间的"文化系统打成一片.禅宗宗教伦理与韦伯所归纳的"新教伦理"内涵一致,前者却比后者至少早了700多年.禅宗是"人间佛教"的第一次成功的尝试,其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都十分深远,今天中国佛教界所倡导的"人间佛教"即是承禅宗而来.  相似文献   

4.
民族地区乡村的宗教形式多样,层次多元,表现活跃,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呈现出跨区域传播,易受境外影响和世俗化趋势明显等特征,基层宗教工作中也存在规范引导不足,基层组织宗教治理能力不足等现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宗教的正向功能,应在分类引导基础上,重点做好宗教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道德法制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适应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5.
在世俗化历程中,马克思的宗教批判理论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意义,这一方面是由于马克思的宗教批判理论具有更为彻底的批判性和现实革命性;另一方面则因为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后半叶乃至现今仍为众多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因而能够与现实政治相结合,从而对世俗化的历程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西方文明本质上是基督教文明,启蒙运动、文艺复兴以来,西方文明开启了世俗化进程,科学与理性成为打破宗教蒙昧的两杆大旗。但世俗化抛弃了超越世界的神性,张扬了人自身欲望的合理性一面,同时也功利性地将人置身于一个没有终极情感寄托的世界中。在西方从宗教文明走向法治文明的进程中,由于世俗化颠覆并割裂了西方传统法文明的文化根基,从而导致法律脱胎成一种纯粹的权术政治而脱离其原有的神圣性基础,西方法文明开始面临新的危机。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释、道精神在唐代西域的传播不仅影响了西域各族民众的日常行为体系和价值体系、促进了西域宗教文化的发展,而且表现出官方信仰的政治导向性和民间信仰的功利性、世俗化特点。更重要的是,不管是儒学、道教还是经中原本土化的发展回授西域的汉传佛教,都要与当时所处社会相适应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以史为鉴,今天我国的宗教也应该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按照中国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琼 《学习月刊》2012,(18):13-14
在西方国家,宗教教育一般都经历过世俗化的进程。如今大多数西方国家都遵循的是政教分离的政策,并以此为原则和依据来处理公共教育事物,除了美国、法国外,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其公立学校开设了某种形式的宗教课程。但在具体宗教教育内容、政策上还是有  相似文献   

9.
萨仁 《理论研究》2012,(6):32-34
内蒙古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种宗教并立,多元文化共存的地区。本土宗教和外来宗教都曾得到广泛的传播和信仰,即使到了今天,各种宗教仍有相当的信仰群体,并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多元化、世俗化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0.
宗教与现代化问题,是一个复杂的、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多层次的研究课题,同时也是一个涉及当代世界发展的普遍性课题。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现代化对宗教带来了相当大的冲击,但同时又为其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而宗教进一步表现出世俗化、公民化、多元化:功利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无神论者最活跃的时期往往是宗教和政治的关系结合的最紧密的时期,21世纪初的美国宗教右翼和政治保守主义的联姻使得"新无神论"接连发声,成为代表知识分子精英的世界观。在当前世界面临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威胁时,厘清无神论尤其是美国无神论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状况,有利于我们拨开当前世界"宗教热"的迷雾,从有神论的对立面之维审视和分析无神论作为世俗化社会基石的功能和地位,坚定人类前行的信心和勇气。  相似文献   

12.
王思远 《唯实》2012,(6):27-30
上世纪60年代末以来,宗教世俗化理论成为国内外宗教社会学界的主要论题,宗教信仰出现了逐渐转化为私人领域和"私人"事务的趋势。在当前我国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宗教思想为指导的宗教文化在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影响下,也呈现出了私人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杨薇 《求实》2004,(Z3)
在 2 0世纪高度现代化的今天 ,宗教不仅未走出人类的生活 ,而且经过几个世纪的调整与变革 ,越来越切近现代人类的生活 ,成为现代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合之一。与此同时 ,由宗教理念而产生的社会效用 ,也越来越为宗教社会学家所肯定。现代宗教不再是高高在上 ,远离尘世的超凡脱俗之物 ,而是愈加世俗化、生活化 ,越来越成为现代人所钟爱之物。一、现代世界宗教管窥当今世界已进入微电子技术时代 ,科技高度发达 ,但现代人对宗教的热衷依然有增无减。西方世界生活充裕 ,然而成千上万的人却在不知不觉中走入教堂圣殿、寺院禅房 ,从神灵那里寻求安慰…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藏传佛教逐步跨越传统民族宗教的边界,开始向世界宗教发展。在此过程中,藏传佛教也在结合民族特点逐步进行自身的文化整合。面对新形势,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宗教的正向功能,需要牢牢把握现代化与信众生活适应、世俗化与市场经济适应、法制化与宗教事务管理适应等层面,做到对藏传佛教事务有效引导,牢牢掌握对藏传佛教工作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5.
从启蒙思想家的理智性宗教到黑格尔的理性宗教再到马克思对宗教的解构,宗教批判图式经历了从知性、理性再到实践的深度延展。启蒙思想家和黑格尔对宗教之批判仍停驻于观念的王国中,费尔巴哈使批判从天国下降到尘世,实现了神学世俗化之还原,马克思以生产实践为解读依据,通过对宗教奥秘的经济学解码,敞开了被宗教遮蔽的历史内容,完成了宗教批判的实践转向。启蒙对宗教采取知性形而上学之批判方法,规避了宗教中飘忽不定的非理性要素,避居于理智之无可辩驳、永恒的自然法则中,建立了理智性宗教。黑格尔站在理性辩证批判之立场上,从宗教中汲取了人性最深刻的灵感和富源,克服了理智性宗教的道德缺位,把全部理智力量和道德力量扩展到上帝的概念中,使神学置于绝对理性辩证演化之下,建立了真正的理性宗教。马克思在实践基础上廓清了宗教史上对宗教本质的迷雾般幻象,以经济科学为依据,深度解读了经济异化与宗教异化之间的隐秘链接,显示了历史决定论的方法论力量。  相似文献   

16.
正确认识和调动我国宗教的积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调动宗教中的积极因素为社会发展和稳定服务是做好新世纪初宗教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社会主义社会为调动宗教的积极因素、抑制宗教的消极因素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要努力使已经存在的宗教,多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服务。  相似文献   

17.
宫观是道教举行宗教活动场所的总称,是道教宗教观念的载体,在道教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唐末五代著名道教神话故事集《道教灵验记》中记载了很多宫观灵验故事,体现了福佑、惩戒等方面的主题,表现出道教不可侵犯的权威与无所不能的神通,也反映出道教与现实结合日益紧密的世俗化色彩。  相似文献   

18.
曾强 《实践》2005,(7):15-16
我国的宗教工 作是党和国家的重 要工作,其任务是认 真贯彻执行党和国 家的宗教方针政策,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 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正确解决宗教矛盾, 使宗教组织和宗教 信仰者和其他社会 力量团结一致,共同 维护社会的稳定与 团结,共同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事业。也 就是说,宗教工作的 目的是使信仰宗教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两种社会制度对立的国际背景共同构成了考察中国宗教问题的三个至关重要的坐标系,也正是这三个坐标系决定了中国宗教问题不同于他国的特点。因此,解决宗教问题,必须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以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基本指针,抓住防范宗教渗透这一关键环节,以宗教社会功能的调整规范为具体实施途径,推动宗教的改革,使宗教最终成为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作为一种信仰,一种思想,一种文化,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产物,并不完全是消极的,也谈不上必然反动与愚昧,更不必然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异己力量。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既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我国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各宗教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