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0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外交思想不断创新,逐步完善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总结我国外交实践,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外交思想,为新阶段我国开展外交战略提供了理论之基、实践之源。新时代,我国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大国外交战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实现中国梦为使命,走和平发展道路为宗旨,以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目标,实现我国扩大开放和合作共赢的大国外交模式,为维护世界和平、地区稳定提供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
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直接影响着一国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因此,各国在外交中均重视开展周边外交,与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中国作为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一个陆海兼备的大国,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如邻国众多、强国环立等,更突出了搞好周边关系对国家安全乃至发展的重要性。正因如此,周边外交历来在中国的外交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的周边外交中,邓小平对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如何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周边外交思想。对邓小平的周边外交思想进行总结和研究,无论是对中国外交的发展,还是对当今周边外交问题的处理都具有极其重…  相似文献   

3.
王少伯 《党课参考》2023,(Z1):96-106
<正>学原文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十个明确”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其中第九个明确是:“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  相似文献   

4.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史、中华民族复兴史、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圆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进军,“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阔步前行。这一年,我们党隆重庆祝百年华诞,胜利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形成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这一年,我们党的伟大实践成就和理论创新成果为人类文明多样化发展、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振兴等进步事业不断作出新贡献。展望未来,全党全国人民必将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正《大国外交》王帆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大国崛起,需要大国外交!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崛起成为世界的一抹亮色,正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实现了从"韬光养晦"到"大国外交"的重大转变,外交新理念不断推出,南海推进战略,APEC与中国,亚投行,"一带一路",种种新举措,令世人炫目,充分体现了大国外交的智慧和力量。但是,中国的周边形势仍存在若干不利:美国高调推行所谓亚太地区"战略再平衡",钓鱼岛争端,南海问题,朝鲜核问题,台湾问题……纷争不断,波谲云诡。秉持特色大国外交  相似文献   

6.
中外学者对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转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的转型研究是个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目前对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转型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转型的性质和意义,转型的内容和特点,对转型动因的解释三个方面。由于相关档案尚未公开,研究的科学性、准确性还难以令人满意。在研究方法上,主要还是史学研究较多,定性研究多,政治学的研究、定量研究较少。研究视野也有待拓宽,除了研究大国外交、外交战略,周边外交、多边外交、经济外交、公共外交、外交决策等方面的转型也是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7.
《前线》2014,(11)
<正>"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高举"改革"的旗帜,谋求国内发展的可持续、国际环境的可塑造,外交行为的"有所作为"战略开始显现。十八大报告对中国外交布局框架予以接纳并进行了充实完善,内涵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十八大以后,中国外交呈现新气象。这些外交实践可以总结为:"周边是支撑,大国是重点,多边是路径,发展中国家是后盾,公共外交是补充。"更加重视周边外交2013年10月24日至25日,中央召开周边外交工  相似文献   

8.
论我党周边外交思想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周边国家最多、处理周边外交问题最为复杂的国家。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周边国际环境状况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国际地位等方面均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中国周边外交历来在整个外交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继承了毛泽东、周恩来的睦邻友好、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化解障碍的周边外交思想,并根据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创新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和平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场外交成为中国外交的一大亮点,这些高规格、宽领域的中国主场外交活动不仅传播了中国理念、中国方案,更使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塑造与传播进入了全新发展阶段。在中国全面展开特色大国外交的新时代,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内涵及重要价值,准确把握主场外交中党的成功实践和形象定位,塑造具有时代担当、人类胸怀和国际影响的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对塑造好党的形象、传播好党的声音,增强中国国家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21年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回望历史,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参与各类国际事务,呼吁各国和平解决争端,在促进国际社会发展、推动联合国机构改革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党的十八以来,伴随大国外交的深入开展,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地位和责任日益彰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宏伟蓝图拉开了序幕,并取得重大进展。通过对2013—2020年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草案投票统计,分析投票背后的原因及演进,对研究中国外交理念和联合国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杨闯 《唯实》2015,(1):82-86
中国新领导集体对外交全局的新谋划从地区性大国向全球性大国转变。据统计,习近平主席自2013年3月就任国家主席,至2014年9月出席上合组织杜尚别峰会和访问亚洲的塔吉克斯坦、马尔代夫、斯里兰卡与印度四国,在一年六个月时间内出访20次,到访了30个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足迹遍及亚、非、美、欧四大洲。中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首访选择的国家,不仅与中国外交布局"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  相似文献   

12.
多国丽 《廉政瞭望》2013,(24):54-55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以来,非常重视外交工作,不仅与大国总统、总理密集互访,还专门就周边外交召开高规格会议。不过,人们对外交官的“修炼”、赴任、升迁、日常生活,仍然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3.
《探索》2015,(5)
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在具体的外交布局和政策落实方面展示出一些不同以往的与时俱进,包括合法国家利益在中国外交政策中的指导性地位愈加凸显;新型大国关系体现了党中央处理中美关系的新思路;"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新形势下中国经略周边的外交新战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带来了安全外交的新形势。这些外交政策的与时俱进有效地维护了国家利益,塑造了有利的周边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构建了中国外交"新常态"。  相似文献   

14.
郑锦龙 《世纪桥》2023,(5):79-81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起点,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因此,在新形势下,为了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应积极探索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与高校思政教育相融合,主要从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关键因素、路径探究展开论述,从而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实际行动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激励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5.
《当代贵州》2013,(32):59-59
高铁外交,是中国在乒乓外交、熊猫外交、借款外交之后,启动的一种新的外交形式。近年来,中国高铁走出去,通过陆路延伸以及技术和资金参与等形式,向周边以及其他大陆的国家和地区扩展,被外媒称为中国的“高铁外交”。  相似文献   

16.
黎海波 《学习月刊》2013,(19):25-26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开幕式上所作的报告全面阐述了中国对国际形势的看法和以及中国所奉行的外交理念与战略。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对比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十八大报告在外交上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如新型大国关系、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建设国家关系的社会基础以及公共和人文外交等。“合作共赢”精神构成了其中的一个亮点和主题.报告全文提及“共赢”(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互利共赢;合作共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互利共赢)达5次之多.  相似文献   

17.
3月22日至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刚果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这次访问是我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外交开局之旅,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有利于维护我周边稳定,有利于夯实我外交基础,有利于推动大国关系良性互动,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是一次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成功实践。图为3月24日,坦桑尼  相似文献   

18.
1969年前后党对外交战略的重大调整张保军邓小平曾指出:“‘文化大革命’期间,外事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尽管国内动乱,但是中国作为大国的地位,是受到国际上的承认的。中国的国际地位有提高。”①那么,在“文化大革命”那样严重内乱的大背景下,外事工作为何能排除...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四年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新中国外交六十多年形成的大政方针和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带领我们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使中国外交有了新称谓、新理念、新基调、新布局,为我国"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辟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与邻为善 以邻为伴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将继续加强睦邻友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加强区域合作,把同周边国家的交流和合作推向新水平。”这既是对迄今我国周边外交实践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又为我们在新世纪、新时期的周边外交指明了前进方向,对进一步做好周边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任何国家都重视与邻国的关系。“远亲不如近邻”,周边外交在我国外交全局中也始终占有重要位置。与周边邻国关系搞好了,有利于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开创必要的外部环境;有利于更有效地维护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有利于我们站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