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制度构建中将人民性优势转化为国家制度优势,坚定了制度自信;在治理实践中将人民性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优势,提升了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进程中不断贡献中国力量,展现了对人民负责、对世界尽责的大国形象和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文明视野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明显的制度优势和比较优势,把制度优势和比较优势有效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中国道路、创造中国奇迹的关键密码。全面认识中国道路和中国奇迹,关键是在人类文明视野下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科学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不仅影响到人们对资本主义文明“好”的反思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评价,而且加速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开启。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文明视野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明显的制度优势和比较优势,把制度优势和比较优势有效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中国道路、创造中国奇迹的关键密码。全面认识中国道路和中国奇迹,关键是在人类文明视野下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科学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不仅影响到人们对资本主义文明“好”的反思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评价,而且加速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开启。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大地出现了完全新型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式的无产阶级政党。初创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在思想、组织等多个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治优势,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共性和中国共产党个性的有机统一。正由于具备了这些独特的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在复杂多变的社会条件下和极端艰难的战争环境里得到迅速发展壮大,在激烈的革命斗争中脱颖而出,为发动和领导中国革命走向高潮和取得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党的领导制度建设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耦合,是中国以制度优势增强制度自信、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的关键。基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理论依据、中国共产党探索领导制度建设的历史依据、国家建设的现实依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政治领导制度建设、以意识形态建设为切入点推进思想领导制度建设、以"党组织嵌入"为方式推进组织领导制度建设,将党的全面领导原则贯穿于国家治理中。这些实践举措有助于在发挥政治领导本领中增强党的全面领导能力,在优化党的领导机制中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在完善国家制度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治理工作取得重大成就,社会治理体系基本健全,社会治理能力显著提升,社会长期保持和谐稳定.其中最根本的规律总结就是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入新发展阶段后,进一步探索将党的理论优势、组织优势和民主协商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和效能的实践路径,对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师伟 《探索》2015,(1):78-82
中国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建构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框架、要素及总体格局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历史地形成和确定的。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对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继续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导引功能。在中国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中国共产党负有重要的政治领导责任,必须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做好主心骨。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的诸多角色扮演均应有较为严格的形式与程序要求,这些形式与程序的要求集中体现在法律体系中,就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法律定位。  相似文献   

8.
如何在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实现科学有效的国家治理,是历史、时代、人民留给中国共产党人的艰难考题。经过百年奋斗和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一条中国式国家治理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中国式国家治理新形态,科学回答了中国之治的历史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世界之问。中国式国家治理现代化新道路新形态,可以概括为“十个坚持”,即坚持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长期执政,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中国特色单一制的国家体制,坚持以数字化赋能国家治理,坚持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70年的发展道路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理论创新不停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思想理论优势,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宝库增添了璀璨瑰宝,是中国发展道路能够最终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独特的政治制度优势提升了中国的治理效能。70  相似文献   

10.
王阳 《理论学刊》2023,(4):99-108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区别于建基于法理性权威基础之上的科层制理想,中国共产党在引领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践中形成了以“科层为体”的法治基础建构和“德治为用”的权威治理协调机制,构成了德治科层的本土类型,实现了大国治理传统和科层制经验的融合与转型。近年来,由于缺乏对德治科层现实情境的认识,在治理现代化实践中出现了科层理性扩张和德治权威消减等现象,造成了形式主义、基层负担过重等问题。基于此,国家治理现代化应注重法治与德治的辩证统一,在治理精细化的同时充分发挥德治权威在大国治理中的积极意义,保持科层治理的规范性、灵活性和整体性优势。  相似文献   

11.
《求实》2015,(1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宏伟目标,要完成这一宏大任务,需要全社会同心同德、共商伟业。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政协60多年的发展历程证明,协商民主是不可多得的民主实现形式,人民政协作为多党合作协商机构,能够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经验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和智慧优势。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我国国家治理的制度规定,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发挥好党领导国家治理的优势。新时代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历史自觉和精神主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治理的“中国之治”成功经验。党的领导体现国家治理的显著优势集中体现在方向引领性、制度规范性、体制系统性、能力现代化性、领域覆盖性、资源整合性等方面。在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的接续奋斗中,坚定不移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赋予党领导国家治理现代化以崭新的实践内容。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构建起了一套有别于西方的国家治理结构,在探索对传统科层制运用、改造与超越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近五年来,中国共产党明确了以构建党对国家治理结构的全面领导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点,实现治党逻辑与治国逻辑高度互洽,进而超越传统科层制国家治理模式,充分激发出蕴含于中国制度中的现代化治理能量。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新型国家治理结构,正是实现政治与行政辩证统一于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践进程的组织依托,通过“政治”领导优势有效抑制“行政”的“负功能”,为消弭与科层制相伴而生的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问题开辟了全新道路。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四中全会《决定》),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显著优势进行了总结。在四中全会《决定》总结的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中,被列在第一位的就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这个首位的优势,是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论断的延伸和拓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理念,建立和不断完善了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特色的政治制度。我们可以从理论、实践以及现实三个维度认识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15.
《探索》2016,(2)
随着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深入发展,公职人员利益冲突的防范和治理日益成为我国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公职人员利益冲突理念源自西方的廉政建设话语,对我国廉政建设理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吸收和借鉴西方利益冲突治理和防范理论必须基于我国的国情,只有认识我国治理和防范公职人员利益冲突的伦理基础,分析我国治理和防范公职人员利益冲突的政治优势,才能更好梳理我国防范和治理公职人员利益冲突的基本策略,为探索利益冲突治理的中国路径奠定基础。《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新形势下治理以党员干部为主体的公职人员利益冲突问题提供了政治伦理基础和纪律保障,为以党内治理引领国家治理奠定了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6.
农村基层党组织整合治理:优势、内涵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实》2022,(3)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引领基层治理是中国社会治理中最突出的特色和最核心的模式。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整合治理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保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前提。在乡村治理中,基层党组织拥有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和资源优势。面对治理主体多元化、多元文化对村民价值观的影响、农村利益分化和治理制度不健全等难题,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不断完善党建领导机制、健全核心价值引领机制、优化利益协调机制、形成制度治理机制,提升自身的整合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无论在战争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统一战线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在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的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工作仍然对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为:以充分的政治协商推动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提高;以有序政治参与能力的提高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以自身独特的协调优势形成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18.
陈曙光  李娟仙 《党建》2019,(2):35-36
正中国改革的成功,不能忽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不能忽略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和社会治理模式。相对于三权分立、多党竞选、轮流坐庄的西方政治制度和治理模式,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和治理模式具有鲜明的比较优势,也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密码。社会整合的能力中国能办大事,也办成了许多别国办不了的大  相似文献   

19.
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生态辩证思维进行探究,既有利于把握其辩证特质,又有利于它的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古代优秀生态思想、新中国成立以来本土化的辩证生态思想是构筑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生态辩证思维形成的理论源泉。基于理论、实践的探索和总结,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生态辩证思维主要包括生态自然观、生态发展观、生态系统观、生态治理观和生态共赢观等方面。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生态辩证思维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内涵的实践拓展,又为中国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着方向性指导,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中国式智慧。  相似文献   

20.
团结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重要关键词,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基本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党内团结、党群团结、民族团结、社会团结和国际团结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增进和巩固团结的策略,也为创造新的历史伟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新的历史征程上,中国共产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赢得新的历史主动,必须注重在目标定位上要实现举旗定向与路径选择有机统一;在实践主体上要实现党的领导与人民主体有机统一;在方式方法上要实现制度优势与治理绩效有机统一;在视野格局上要实现自信自强与兼容并蓄有机统一;在基本保障上要实现国家安全与人民安全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