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高质量的就业。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要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这一系列的表述说明,扩大就业,尤其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对实现国家未来可持续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创业带动就业将成为今后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对高校毕业生来说,如何通过进一步开展创业教育,使他们能成为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实践者,增强我国的创新能力、缓解就业压力。已成为摆在高等教育面前一道不得不正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的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对象与评价模型的指标选取、指标量化及权重赋值方法的对应关系,认为应当依据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对象的不同,构建多视角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模型;并分别对劳动者福祉视角下、大学生视角下以及政府视角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模型的指标选取、量化及权重赋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褚红素 《湘潮》2013,(1):117-119
就业质量评价重点关注与劳动者个体就业状况相关的内容要素,包括工作质量、社会福利保障、个人成长与就业稳定性。通过抽样跟踪调查上海金融学院金融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分析217名毕业生的就业取向,从职业内涵的角度剖析用人单位的需求定位;归纳总结金融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毕业生具有的能力素养、毕业生欠缺的职业素养;从毕业生、用人单位、政府及高校等层面考察设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就业质量提高的主要思路和途径: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建立金融职业发展教育阶梯、提升毕业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赵恩忠 《奋斗》2004,(3):32-33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在高校毕业生取消指令性分配之后出现的,一定程度上是大学生就业走向市场的产物。从大的环境看,是国家教育改革的必然。随着200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展开,大学生就业问题又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2004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280万人,比2003年净增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各个高校教育工作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高等教育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本文首先从供与求两个视角分别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和用人单位人才需求进行了调查,避免了单一视角调查的片面性。然后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对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各种因素进行筛选分析,进而找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思想脉络。最后根据所筛选出来的几点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就业指导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6.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困扰政府和社会的一大难题,与此同时,建设新农村和统筹城乡发展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目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存在岗位供应不足、条件艰苦、创业艰难等问题,因此,拓宽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的渠道,政府应大力开发基层岗位、改善农村工作条件;高校深化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培养农村急需的人才;加强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毕业生自身应转变就业观念,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7.
电商主播、网约配送员、在线咨询师等新职业不断涌现,在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劳动者收入等方面作用独特。2020年1-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9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2.1%。就业形势好于预期,离不开政策保障,也得益于新就业形态提供了大量灵活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8.
农民增收的重要性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通过参与百村调研,笔者认为“就业状态”是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关键。农民“就业状态”包括四个基本内容:就业环境、就业结构、就业能力和就业保障。笔者认为,从改变就业结构看,非农就业收入将是农民持续增收的主要途径;从完善就业环境看,各项政策的出台将为农民非农就业提供制度保障;从提高就业能力来看,各地正在完善就业培训机制,提高劳动力素质;从促进就业保障来看,低保、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政策的实施为农民就业提供坚强保障。  相似文献   

9.
林诗锋 《世纪桥》2009,(18):78-78,86
目前,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突出,政府、高校和学生以及企业等各方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参与构建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长效机制。《中国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施行,对构建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长效机制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桐  刘莎  孙丽娜 《世纪桥》2009,(19):99-100
在金融危机下,面对依然严峻的就业形式,许多高校不同程度地开展了面向毕业生的创业教育。毕业生创业已成为扭转高校就业困境局面的主要形式。本文从大学生如何在转变就业观念的情况下,发挥主动性,挖掘潜力,开辟以创业为主的就业新渠道的分析入手,认为大学生创业需要把握四个方面的内容:用思想决定行动、一桶水对一碗水、创业也要细规划、万事俱备欠东风。做好这些方面,对创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又可增加毕业生创业成功案例比例,促进毕业生创业成为就业形式的常态。  相似文献   

11.
吴同  孙哲 《理论文萃》2005,(3):7-13
2003年是中国高校扩招后第一届本科生毕业的年份,全国共有280万高校毕业生,其中212万人涌入了就业市场。2002年7月份,全国待就业毕业生为50万人,2003年7月份达到70万人。2004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达到280万人,比上年增长68万;到2005年,进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将很有可能突破340万。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已经是不争的社会问题;但就具体而言,大学生就业难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孙智凭 《实践》2009,(6):37-37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很大压力。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和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内蒙古大学交通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把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提高到关系学生  相似文献   

13.
林诗锋 《世纪桥》2009,(17):78-78,86
目前,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突出,政府、高校和学生以及企业等各方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参与构建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长效机制。《中国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施行,对构建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长效机制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郑莉 《兵团工运》2021,(5):9-11
全国总工会日前印发《关于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这是继全总制定《关于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意见》、启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集中行动"后,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和维权服务工作作出的又一项重要部署. 《意见》有六部分15条,2200余字,主要围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人会工作的几个关键性问题——"怎么建""入到哪""怎么人""怎么管""如何吸引"以及经费保障、组织领导等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15.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引导一流大学毕业生前往国家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就业成为当前就业工作的重点。本文立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围绕一流大学就业引导工作体系创建,提出优化高校就业布局,提升就业质量的相关工作思路与推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民情     
国家将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今年将其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一是将积极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领域,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知识结构和就业期望的岗位。推动相关部门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毕业生培养模式和专业设置方式。使毕业生更加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二是进一步畅通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城乡基层、中西部就业的渠道,完善相关政策。三是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在强化创业服务和创业培训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7.
2009年,辽宁省预计有高校毕业生229253人,较去年增加6276人,增幅为2.81%。加之一批往届学生毕业后未能及时就业,今年全省需要解决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累计达到29万多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张卫国 《山西青年》2023,(8):172-174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现实中,高职毕业生存在文凭认可度低,人文素质相对较差和个性心理不稳定等不利因素,就业形势严峻。为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政府主管部门应充分开发就业岗位、做好就业服务、确保政策落实落地,高校应优化服务载体、加强心理干预、完善培养方案、调整专业设置。同时,企业应转变用人观念,毕业生积极提高自身素养,全社会形成合力,共同促进X省高职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19.
今年,温家宝总理在多个场合强调,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蔓延,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必须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0,(3):39-39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为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国务院办公厅就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