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国时期,许多文人不肯轻易出书,因为他们坚守一生只写一本书的学术理念,写出的每一本书都要有价值和重量。他们生怕自己的文字稍有不慎而贻误后人。民国时期,宗白华已经是著名文人了。但是,身为我国一代美学宗师的宗白华在他一生中却很少写书和出书,他的《美学散步》一书是他一生中最优秀的美学文章的汇集,也是他生前出版的唯一的一  相似文献   

2.
黄玉顺 《理论学刊》2023,(1):135-144
甲骨文“美”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美学意识的萌芽,而且是与“善”联系在一起的。此后的传世文献《易经》《尚书》没有“美”字。《诗经》出现大量“美”字,并且不再与“善”相关联,而是由更高的价值词“好”来统摄。这意味着中国美学意识从道德意识中独立出来,标志着中国美学意识的觉醒,这是中国美学思想的真正开端。《诗经》所有“美”字都形容人,包括女性之美和男性之美,表明中国美学思想一开始就不是艺术美学,而是“人的美学”。这意味着中国美学意识的觉醒是人的觉醒,其内涵是人的情感的解放,尤其是男女爱情的自由表达。《诗经》里的“美”字全部出现在《国风》中,这意味着中国美学意识首先出现在民众中,即并不是后儒解释的伦理政治思想。同时,《诗经》不仅开始具有诗歌艺术的诗学反思,而且开始具有诗歌艺术的美学反思,即是艺术美学思想的萌芽。  相似文献   

3.
国学大师钱基博其人其事顾育豹钱基博先生(1887-1958年),江苏无锡人,是闻名海内外的近代国学大师,系著名学者钱钟书之父。他一生著作甚丰,著名的如《经学通志》、《版本通义》、《古籍举要》、《中国文学史》、《明代文学史》、《现代文学史》等。南通实业...  相似文献   

4.
“文章最忌随人后,自成一家始逼真”—记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陶东风我国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说:“在年轻一代学者的著作中,陶东风著的《中国古代心理美学六论》是一部很值得注意的,很有独到见解的书。”该书1991年获首届全国青年优秀美学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5.
宋彦斌 《世纪桥》2011,(21):153-154
19世纪是欧洲音乐美学思想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作为先行者舒曼,他通过一系列音乐创作、音乐批评等活动为之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本文借分析舒曼的著名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内容、结构及音乐尝试对他的音乐美学思想作粗浅的研究,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相似文献   

6.
近10年来.尽管先后出版了两种《李大钊全集》,但是关于李大钊研究的新史料、新成果,正如张静如先生所言一定会时有发掘,不断出现。据我所知,近来新发现的新史料就有书信、书法、照片、启事等多件.有的已经陆续公布。这些消息令人鼓舞和欣喜。最近,又很高兴地看到滨州学院李大钊研究所首席专家李继华先生的新著《新版〈李大钊全集〉注释疏证》(中央文献出版社版2008年版,以下简称《疏证》),可喜可贺。我以为,《疏证》一书的出版可以视为李大钊研究逐步回归考据学的又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7.
读书沙龙     
正《汪曾祺全集》汪曾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在万千"汪迷"期盼中,人民文学出版社倾力打造的《汪曾祺全集》于日前出版。该全集收入迄今为止发现的汪曾祺全部文学作品以及书信、题跋等日常文书,共分12卷:小说3卷,散文3卷,戏剧2卷,谈艺2卷,诗歌及杂著1卷,书信1卷,并附年表。共400多万  相似文献   

8.
开卷有益     
古人云:开卷有益。阅读《钱学森书信》会使人受益良多。 我作为钱老的秘书.作为书信的整理和编辑人员,曾多次阅读这些信件,我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9.
试论钱钟书“打通”的思维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钱钟书先生以他的《谈艺录》、《宋诗选注》、《管锥编》、《七缀集》、《也是集》等著作响誉学界,并由此构成了令人瞩目的“钱学”。钱先生的著作对中西文学、哲学、历史学、宗教学、心理学、美学、经学、语言学等学科多有研究,这些著作或侃侃而论,或娓娓道来,妙语叠...  相似文献   

10.
1996年11月上旬,笔者应日本《中国人强制联行思考会》的邀请到日本国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有幸接识了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先生。此间,正值日本一些政要和右翼组织叫嚷钓鱼岛是日本的领土,并一次次地制造事端。为了揭露日本一小撮右翼分子的侵略嘴脸,我特意访问了井上清先生,并就钓鱼岛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井上清先生现年83岁,现任日本京都大学名誉教授。早年著有许多有学术价值的历史著作,被译成中文的就有《日本历史》、《日本近代史》、《日本现代史第一卷—明治维新》、《日本历史—〈国史〉批判》、《战后日  相似文献   

11.
封孝伦先生积多年的研究写成的《人类生命系统中的美学》一书,构建了一个独特的生命美学体系。因而在美学原理的研究中有了新的突破。这里仅就书中关于美的本质的概括谈些感受。  相似文献   

12.
新书推荐     
《听傅雷讲艺术》傅雷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文艺批评家,他涉足的艺术领域十分宽广,包括文学、美术、音乐等,并在这些领域达到了罕见的深度。  相似文献   

13.
王朝闻主编的《美学概论》作为新中国第一部概论性质的美学教材,堪称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学科建设的一次集体探索的成果。探讨《美学概论》的理论模式和本土意识,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美学的理论大厦,建基于对人类生存现象层面的密切关注,形成了从艺术生理学的角度关注美与美感问题的传统。朱光潜的美学把西方的哲学美学与中国传统的艺术生理学美学圆融贯通,构筑了中国近现代中国艺术美学研究的一座高峰。但是,自1950代美学大讨论后,美学的古典传统、艺术生理学美学隐而不彰,代之以哲学的、"马克思主义"的一元美学,改革开放后又演变为纯粹西方的哲学美学研究,造成中国美学研究的现实困境。因此,复苏朱光潜美学的巨大生命力,接续中国艺术生理学美学传统,找到中西美学的接合点,是建设新世纪中国美学的突破之路。  相似文献   

15.
张希玲  何长仁 《世纪桥》2014,(2):76-77,84
"会英说"出自毕沅《吴会英才集》,其要旨在于:会聚英才,兼收并蓄,宗唐诗风(也即中华文化之传统),以"宏奖风流",弘扬盛世精神。这一思想对后世产生较大的影响。宗白华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主张融铸中西古今文化之菁华,以建立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成为他的美学建构中的"会英"思想。宗白华美学建构的"会英"思想的具体内涵则可概括为内赋道玄、外师委圆。  相似文献   

16.
《求实》2005,(8)
江西美术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7月,长期致力于美术、摄影、旅游、少儿等方面画册、工具书、挂历以及画刊的出版。本刊遵循“面向中国、走向世界”的办社宗旨,走美术著作普及化、普及图书精品化之路,实施书刊建设的普及化、系列化、精品化建设,努力为积累民族文化、传播人类知识作贡献。历经十多年的耕耘,一批填补空白、具有极高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图书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其中《经营谋略》(图画)、《中华正气歌》荣获“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八大山人全集》(五卷本)获国家图书奖,《百年丰碑——20世纪中国城市雕塑》获中国图书奖,《中国戏曲脸谱艺术》、《中国巫傩面具艺术》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现代陶瓷艺术》、《中国戏曲脸谱艺术》获中国图书奖,《小猕猴》智力画刊获全国连环画报刊“金环奖”、首届中国优秀少儿报刊金奖等。我社自成立以来,获得全国及区域性各种图书奖共90余项。各种专业图书如《八大山人全集》(五卷本)、《百年丰碑——20世纪中国城市雕塑》、《中国现代陶瓷艺术》(五卷本)、《中国宗教美术史》、《邓伟眼中的世界名人》以及陶瓷、美教学、美术高考、雕塑等系列图书令同行所瞩目,1997年度我社被新闻出版署授予“全国出版系统先进集体”光荣称号,2000年又被评为国家“良好出版社”,2003年度被中国版协、中国发协评为“讲信誉、重服务出版社”,2004年全社共有员工91人,出版图书269种,发货码洋3100万。现任社长、总编辑陈慧荪。  相似文献   

17.
正迈克尔·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1916—2013)是英国艺术史家,毕生主要从事中国艺术史特别是中国现代艺术史教学和研究,被称为"中国艺术的知己",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中国艺术的西方知音"。苏立文有三部重要的代表性著作:《东西方艺术的交会》《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中国艺术史》。这些著作曾经由牛津大学出版社或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多次修订再版,已成为英国高等院校的中国艺术史入门教材或西方学者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叶廷芳,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德语文学研究,尤以卡夫卡、迪伦马特、布莱希特的研究见长。著有《现代艺术的探险者》《卡夫卡及其他》《美学操练》等十余部作品;编著《论卡夫卡》《卡夫卡全集》《世界随笔金库》等。随着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正式实施,一个又一个家庭开始享受到第二个小生命带来的幸福。但很少有人知  相似文献   

19.
现代广告招贴集经济、科学、艺术、文化于一身,是传播信息的工具,推动生产的手段,开拓市场的先锋,扩大流通的媒介,是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不可忽略的力量。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追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广告招贴设计思想,而广告招贴设计思想又影响着传统民族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20.
郦波 《唯实》2013,(3):81-84
曾国藩在家训中提出过一个著名的“五到”理论,又被称为“五勤”理论。他在谈到人才培养时说:“必取遇事体察,身到、心到、口到、眼至到者。”(《曾国藩全集·家书》)这里虽然说的是“四到”,但在同时与友人的书信中他又说:“办事之法,以五到为要。五到者,身到、心到、眼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