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明超 《唯实》2008,(11):32-36
现代性,作为崛起于后封建的欧洲,而在20世纪日益成为具有世界历史影响的行为制度与模式,最突出的本质属性是其价值的两重性:解放和异化的混合物。现代性的结构性矛盾和缺陷及引发的现代性危机在其发展的初始阶段就受到了启蒙现代性所开启的批判反思传统的质疑。马克思的批判精神把启蒙现代性中所蕴含的批判精神改造为实践的批判精神,并运用这一批判武器对资本现代性及其所造成的现代性危机进行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以寻求超越现代性的合理路径。在人类面临现代性困境和危机的今天,高扬马克思的批判精神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对资本现代性批判和劳动现代性重建构成了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核心内容。马克思立足历史唯物主义立场,通过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为核心的生产和以物化为表征的生活,揭示了资本逻辑的自反性,使劳动现代性取代资本现代性成为历史必然。劳动现代性重建的过程实际上是劳动摆脱资本的奴役,从异化劳动回归到自由劳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无产阶级扮演着革命主体的角色,并在此基础上,共产主义才能取代资本主义成为现代性的主导力量。中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遵循了马克思对资本现代性批判和劳动现代性重建的阐释路径,探索出中国式现代化这一资本现代性的拯救方案,实现了对资本现代性的主体、动力、社会和品性的重塑,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了充满智慧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批判是近现代以来人的生存境遇及其反思的哲学话语表达。马克思针对现代性问题批判了异化劳动给人的心灵带来的扭曲,并以资本批判为核心来重塑人的社会性。现代性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因此马克思在现代性批判的同时也给出了解决现代性问题的方案——人学道路,对此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也形成了自己的批判理论,将现代性批判问题融进了人学意蕴,并对我们现代的社会建设和人的发展问题产生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以实现"人类解放"为旨归,对以资本勾连起来的资本主义现代性进行了武器性批判。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包括"哲学人类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社会政治学批判",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现代性中的人是"现实的人"、"异化的人",发现隐藏在资本主义现代性中的特洛伊木马——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同时,马克思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实践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为建立社会主义现代性,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自由的人"提供了有原则高度的批判力量。  相似文献   

5.
陆寒 《世纪桥》2008,(8):81-82
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是对当代现代性的批判、观照、审视、反省的产物。他认为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工业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为的风险已经成为了后工业时代现代性的重大问题。因此何为现代性以及如何审视现代性,成为我们时代无法回避的焦点性问题之一。而马克思对异化劳动中人的异化批判,早已从根本上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状态,开启了现代性批判的先导。所以我们不难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中找到对当代风险社会问题的现代性根源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现代性是当前学术界最炙手可热的研究课题。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是这个领域研究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子课题。通过对学界关于现代性的内涵与现代性的困境、马克思思想与现代性的相关性、马克思如何展开他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的研究成果的梳理,我们欣喜地发现了当前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的丰硕研究成果,同时也察觉到了研究中存在的缺憾,为学界下一步研究明确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王祥 《求实》2014,(3):30-34
发端于启蒙运动的现代性运动推动了西方现代化进程,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现代性危机,引发了一系列关于现代性争议和批判的社会思潮,而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以其深刻性和前瞻性,在现代性争议中具有天然的"在场"权和话语权。同时,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这样的后发国家面临着更为迫切的现代性构建问题,今天我们仍然要坚持以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循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推动当代中国现代性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建构面临着共生性困境、特殊性困境等诸多理论困境。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建构需要引入现代性批判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尤其是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处理好中西文化之间的关系才能成功建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哲学与启蒙关系问题是一个有待深入的研究课题;马克思既是启蒙思想的继承者儿子,又是启蒙的尖锐批判者。他批判了启蒙的阶级立场及其“应当”逻辑,吸收转化了其人道理想;通过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政治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空想社会主义批判,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使在启蒙那里陷入乌托邦的人道理想具有了现实可能。马克思哲学是一种超越现代性的现代性哲学。  相似文献   

10.
刘建新 《求实》2006,1(8):7-9
马克思以辩证的态度来审视作为现代性面相的资本主义。对于现代性导致的社会裂变和异化现象,马克思进行了深刻的批判。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集中体现在对资本的批判和对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的揭露。在当前现代性全球扩展的情势下,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对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作为"新的时代"的理论表征,在黑格尔哲学达到主体性形而上学的顶峰。海德格尔和马克思都实现了扬弃传统形而上学的理论自觉,然而,在关于现代性整体理解和发展出路方面,两者的思想却大相径庭。海德格尔通过对现代性的存在主义解读,认为主体性形而上学导致"哲学的终结",现代性反省需付诸对技术座架的批判,同时指出关于现代性救赎的此在之路。马克思通过对现代性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读,以现实性和历史性为解释原则,重新审视启蒙精神和现代性困境,跨越时空地对海德格尔现代性批判作出三点回应,这也正是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作为"新的时代"的理论表征,在黑格尔哲学达到主体性形而上学的顶峰。海德格尔和马克思都实现了扬弃传统形而上学的理论自觉,然而,在关于现代性整体理解和发展出路方面,两者的思想却大相径庭。海德格尔通过对现代性的存在主义解读,认为主体性形而上学导致"哲学的终结",现代性反省需付诸对技术座架的批判,同时指出关于现代性救赎的此在之路。马克思通过对现代性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读,以现实性和历史性为解释原则,重新审视启蒙精神和现代性困境,跨越时空地对海德格尔现代性批判作出三点回应,这也正是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现代性具有双重内涵:一是资本现代性(资本主义社会);二是人类解放的现代性(共产主义社会),这二者紧密关联。马克思试图通过批判和解构资本现代性最终来达至人类解放的现代性。马克思对资本现代性的批判方式和途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从形而上学批判与意识形态批判双重并重,经哲学革命与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三者紧密结合,到资本批判与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三重结合,才最终实现对资本现代性的科学批判,使人类解放的现代性逐渐变得清晰、现实起来。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现代性具有双重内涵:一是资本现代性(资本主义社会);二是人类解放的现代性(共产主义社会),这二者紧密关联.马克思试图通过批判和解构资本现代性最终来达至人类解放的现代性.马克思对资本现代性的批判方式和途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从形而上学批判与意识形态批判双重并重;经哲学革命与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三者紧密结合;到资本批判与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三重结合.才最终实现对资本现代性的科学批判,使人类解放的现代性逐渐变得清晰、现实起来.  相似文献   

15.
大众文化批判虽然也冠以批判二字,似乎与后现代理论的精神实质有点相近,但是就其实质而言,大众文化批判是一种现代性理论,它之所以批判大众文化,其理论的落脚点不是为了破坏而批判,而是为了重新恢复被异化了的合理的社会现实,它追求主体、自由等价值理念,是一种以批判为表现形式的建构理论。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政治意蕴是马克思区别于其他现代性理论的核心.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是人与社会、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背景和主题是人与社会的分离,其核心内容为市民社会批判.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市民社会的方法论批判,第二阶段为市民社会的实证性批判,第三阶段为市民社会的现象学批判.现代性问题的最终解决是实现共产主义,达到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建构必须经历现代性批判理论的洗礼才得以可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建构需要坚持、发展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坚持资本批判、形而上学批判和意识形态批判的统一;运用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回应社会热点,增强马克思主义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对社会矛盾的批判力;创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学术语言,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话语体系,变革思想政治教育的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18.
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及其制度化的性质和内在限制是黑格尔和马克思面对的根本问题.黑格尔一方面承认现代性的成就,同时也在自由国家看到没有实现的要求.通过对自由主义的批判,他提出了超越市民社会和超越自由国家的任务,但是黑格尔把落后的普鲁士君主国家理解为现代性在更高程度上的实现.在严厉批判黑格尔的哲学唯心主义和政治保守主义的基础上,马克思重新解释了现代性的内在困境,展开了对市民社会与国家的批判,并通过对共产主义的论证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现代性理想.黑格尔、马克思批判、超越自由主义的努力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现实基础上重椒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必须以对资本生产方式的当代领会为前提。马克思通过对资本社会生产方式的揭示展开对资本社会的内在批判,并以劳动范畴为核心完成对资本社会的内在克服。罗骞先生力图揭示马克思哲学的本质部分——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资本批判。然而他无法区分作为贯穿现代社会的“基础”原则的资本与作为特定活动(经济活动)的资本的差异。马克思哲学的本质由此被“现代性批判”——资本批判所遮蔽。因此。罗著回避了最重要的问题:对资本原则的生成机制作出切合当代人类生活的阐发。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不仅是理想,而且是现实的运动,不仅是结果,更是过程。作为理想它包含了乌托邦的批判精神,作为现实的运动,现代化是实践中的社会主义不可回避的历史任务。面对现代性悖论,应继承和发扬列宁的社会主义观,批判吸收健康的乌托邦精神,坚持社会主义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在现代性与鸟托邦的张力中发展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