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庆祝白鹿洞书院重建大会暨首届顾问教授座谈会”于一九八八年十一月十六日至二十日,在庐山白鹿洞书院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福建、广东、安微、南昌等地三十多位白鹿洞书院顾问、教授。  相似文献   

2.
正白鹿洞书院概况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东南,庐山市北9公里处。它建于公元940年,南宋时经朱熹重建扩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完备的书院。与当时的岳麓书院、应天书院、嵩阳书院并称为"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以悠久的历史、幽静的环境、宽敞的殿堂、严谨的教规而享誉天下,曾被推崇为  相似文献   

3.
《理论导报》2013,(7):I0002-I0002
白鹿镇地处星子县城北郊,背倚庐山,面临鄱阳湖,因境内有全国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而得名。总面积108平方公里,其中属庐山旅游生态林保护面积40平方公里、鄱阳湖水域面积27平方公里、星子县城城区6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和1个生态林管理所,157个村小组,27837人。现有耕地面积13894亩,山林面积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8%。境内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2,(1):81-81
庐山国家公园地处江西省北部,风景区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1996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给出的评价是:庐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的佛教和道教庙观,代表理学观念的白鹿洞书院,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联系的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5.
《党课》2009,(10):119-119
这几年,在中国的东西南北,书院这种古老的教育形态再次兴起。在山东,山东省作协主席张炜创办了“万松浦书院”,另外还有“尼山圣源书院”;在陕西,有陕西作协主席陈忠实领头的“白鹿书院”;在天津,市文联主席冯骥才开办了“北洋书院”;在贵州,学者蒋庆创办了“阳明精舍”;在江苏,南怀瑾的“太湖大学堂”更是声名远扬:而在长沙,唯一绵延至今的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另三个为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的讲坛热度同样是有增无减。  相似文献   

6.
焦淑娟 《世纪桥》2007,(4):99-100
书院在我国历史上存在达一千年之久,书院的存在和发展打破了单纯的官办教育系统,开启了书院教育与官学相并行发展的双轨教育体制,这是以前的社会所没有的。官学的衰落和科举的腐败是书院发达的直接原因,但是在封建社会高度专制的制度下,书院兴起和发展的原因就不仅仅在此。本文试图探讨在我国古代封建专制制度下,书院这一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这一相对自由的教学组织形式仍能存在并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万宇  徐雁平 《唯实》2014,(5):84-86
<正>中国书院是一种历时近千年的独特教育机构,始于藏书之所,之后自然成为读书之处。在士人们聚而读书,相互质疑问难,释疑解难的过程中,讲学之风勃兴,读书讲学、教授课徒,逐渐发展成为书院。清人有言:"交友以自大其身,造士以求自身之不朽。"交友造士的适宜场所首推书院。两宋时期见诸于史载的书院有203所,可谓书院的始兴时期。自宋以后,历元、明、清三朝,书院不断得到发展。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廷明谕"改书院为学堂"。在近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制度完备、影响深远的中国书院  相似文献   

8.
黄卫东 《党史纵横》2013,(1):53+49-53,49
位于辽北重镇铁岭的银冈书院是与河南嵩阳,湖南岳麓、石鼓和江西白鹿洞相齐名的中国清代五大书院之一,也是我国东北地区唯一保存下来的古代书院。铁岭银冈书院是中国近代传授进步思想和启蒙教育、培育人才的摇篮。从这里曾相继走出了一代伟人周恩来,前苏联红军"中国团"团长任辅臣,寻求救国血洒雨花台的石璞,抗日救亡运动的先驱刘国安,受过列宁接见的任栋梁等革命者。  相似文献   

9.
黄三畅 《新湘评论》2014,(19):51-53
建于清代的观澜书院坐落于武冈州高沙镇(今洞口高沙镇云峰村)蓼水南岸,观澜书院之得名,缘于书院前的高沙八景之一的"观澜涌月"和始建于明代的观澜桥。书院左右和后面是林木葱郁的云峰环拱,环境清静优美,实在是个读书求学的好地方。清代,武冈书院众多,较为人称道的有鳌山书院、观澜书院、紫阳书院、襟江书院、峡江书院、青云书院等九所,观澜书院是其中之突出代表。  相似文献   

10.
平凉有书院始于明初.在明清两代,平凉境内先后创办了13所书院,其中影响较大的有7所. 阿阳书院 明宪宗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知州祝祥在静宁州城隍庙西创建陇干书院,不久即废.至清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静宁知州黄廷钰复建陇干书院于州署东侧,即今静宁县委所在地.院门向南,有“正谊堂”“托素轩”“洗心亭”等建筑.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知州王烜捐资置学田,重修陇干书院.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知州王赐均用700重金买田数十亩,建“亦乐园”,改陇干书院为“亦乐园书院”.他亲自教授,又捐资以供膏火,一时间,士子云集,文风大变.至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知州余泽春补修后,更名为阿阳书院.  相似文献   

11.
周萍 《学习导报》2014,(11):53-55
山云水月,天然真乐,无往弗在,亦奚以功名为哉?吾见为臣皆忠,为子皆孝,民风士习必为丕变。他日祀享于祠,以骈诸贤多矣。若但呻吟占毕,图应取以激利达,而于道漫不究心,固非圣贤著书教人之盛心,亦非书院创建之意也。——明·宏治十七年茶陵知州林廷玉《江书院记》  相似文献   

12.
熊洪斌 《当代贵州》2012,(36):38-39
笔山书院孕育一代人才,书院弟子中,经由笔山书院,以公私费用出国留学者,在清末民初达30多人,是全省之冠。  相似文献   

13.
江西是书院大省,从唐朝书院萌芽时候开始,江西的书院无论从时间还是数量上都领先全国。江西最早也是全国首批具有教育功能的书院是桂岩书院,属于幸氏家族书院。江西家族书院以完善的制度建设和较大的社会影响促进了中国书院的发展成熟,在书院发展的早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宁夏的书院     
吴忠礼 《共产党人》2006,(14):45-46
书院的办学方式是儒学教育的发展,但仍然属于儒学教育的范畴。宁夏的书院,明代以前不详,现能查到的资料表明,明朝正德年间宁夏开始试办书院。明清两代,宁夏书院从小到大,由少到多,不断壮大。明朝宁夏著名的书院有养正书院(更名揆文书院)和朔方书院。  相似文献   

15.
现代书院制作为高校学生管理改革的新手段,陆续在各类高校实施。制定适合高职院校的运行有序、管理有方、培养有功的书院制实施方案,是高职院校进行书院制改革的前提。文章从书院的功能定位、育人目标出发,对高职院校现代书院制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6.
张明 《当代贵州》2013,(11):62-63
明代是贵州书院讲学运动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契机肇始于阳明先生在"龙岗书院"和"文明书院"的讲学活动。贵州是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地,故贵州独得风气之先,首传阳明心学。在王阳明之后一百年间,黔中王门弟子在贵州新建40多所书院,掀起了三次书院讲学运动高潮,形成五大王学重镇,对贵州民族地区社会文明和文化教育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世彬 《当代贵州》2013,(14):24-25
明、清以来,由于黔南各族人民的辛勤开拓、顽强斗争,加上"调北填南"和"改土归流"使大量汉族移民迁入,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使得黔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有了显著的发展。特别是民族地区教育事业有了长足进步,学校除明代起设有卫、府、州、县的官学以外,明、清两代各地还建了22所书院,办了不少私塾。据记载,明、清两代457年间(1448—1904)黔  相似文献   

18.
书院制育人模式的探索与改革顺应现代大学生教育管理改革的趋势,是大学开展学生教育管理的一种创新举措。目前,高校采用书院制育人模式日益增多,书院制的发展类型日趋多元,执行书院制建设的高校发展规模与水平各有差异。但是,作为一种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模式,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于书院制建设过程中学生管理、党团建设等角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对于书院制建设的指标体系与发展策略,尚未形成全面的研究结果。因此,结合书院制的发展现状与建设类型,分析书院制建设指标,探索可执行的发展策略成为研究的前瞻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古代书院选址体现了较为丰富的德育环境思想。选址于依山傍水之处体现了山水比德思想和生态道德观念;选址于城郊结合部是古代文人"出世"与"入世"矛盾观念的体现;选址于历史文化遗迹之处体现了注重人文环境对生徒的熏陶。古代书院的选址能为目前高校的德育环境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 《理论导报》2012,(11):I0011-I0011
宁都县固厚中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学校,前身是宁都五大书院之一的仁义书院,创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学校地处固厚河中心的小岛上,四面清水环绕,岛上绿树成荫,是办学求知的理想场所。学校现在共有学生,1148人,教师50人,省骨干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11人。学校继承和发扬百年书院的优良传统,重在修身育德.明理达义,走出了一条具有书院特色的办学之路。学校连续8年教育教学质量名列全县前茅。其中陈如意获2011年高考县文科第一名,张东成同学获2009年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