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成满 《学理论》2012,(18):149-151
唐五代时期敦煌地区的僧尼突破戒律的限制,普遍拥有私人财产。他们私有财产主要来自于宗教活动和世俗经济活动的收入、继承家庭遗产、分家析产时获得家庭共有财产和侵占寺院财产。这种现象从较新颖的角度说明了世俗化的中国佛教在这一时期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2.
古代书院选址体现了较为丰富的德育环境思想。选址于依山傍水之处体现了山水比德思想和生态道德观念;选址于城郊结合部是古代文人"出世"与"入世"矛盾观念的体现;选址于历史文化遗迹之处体现了注重人文环境对生徒的熏陶。古代书院的选址能为目前高校的德育环境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2009年10月19—21日,第四届全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论坛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数十家高校和科研单位的130位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与新中国六十年。与会学者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意识形态建设和执政党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5.
科学认识时代主题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前提.应在吸取中共把握时代主题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决定时代主题的因素,正确认识当今时代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善于认识、应对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中的不和谐因素.  相似文献   
6.
隋唐五代佛教的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成满 《求索》2007,(5):200-202
隋唐五代时期佛教的世俗化倾向增长,僧侣们更加关注社会。面对自然环境已遭到较大破坏的社会现实。他们以佛教教义的相关内容为思想武器,在放生和护生、植树造林和宣传环保等方面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教学融合是学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路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学思政课理论教学的融合要找准融合点,注重情境创设,关注学生困惑;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既可融入校外实践活动,也可融入校内实践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学思政课教学的环境融合要做到与校园物质环境、校园人际环境和校园舆论环境相融合。  相似文献   
8.
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有助于学生充分认识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及其在中国的辉煌实践成果,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大众化的大致历程;有助于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爱国僧人们为了打破日本的欺骗宣传并为中国争取更多的外援,在东南亚积极进行抗日宣传。他们采取发表演讲和公开信、会晤各界人士、创办刊物等形式,揭露日军侵华的暴行,揭露日本企图吞并中国、侵略东南亚的野心,向东南亚人民介绍中国抗战的状况,号召全世界佛教徒联合起来共同努力还世界以和平。他们的宣传使东南亚国家同情并支持中国的抗战,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地区之间的交流,也为中国的抗战募集了资金。  相似文献   
10.
明成满 《学理论》2010,(3):154-155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众化的大致历程,明确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必然性,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辉煌实践成果,这些措施有助于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