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文摘     
区分两种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诞生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西欧;他们始终把社会主义看成是资本主义经过发展之后的社会制度。马恩之后,实现社会主义所直接取代和继承的,大多不是已经有了较为充分发展的资本主义,而是早期的资本主义,甚至是前资本主义。这种社会主义包含着一系列完全不同于马、恩当时所论述的发展环节和历史任务。可见理论的社会主义与现实的社会主义是两种不同发展阶段含义上的社会主义,而长期以来,我们恰恰忽视了两者之间的差别,把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标定在资本主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比较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发展过程。通过新民主主义来建立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实际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在改革开放中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大胆利用资本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实际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理论创新和开拓实践;科学发展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经受住考验不断走向胜利的宝贵经验。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比较关系的认识达到了新水平、新高度。在和平发展主题下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市场经济中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处理国家间的关系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为依据划线;在社会主义国家内两制并存条件下学习利用资本主义;在改革开放中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批判借鉴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原则,总结了包括我国在内的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研究了前苏联、东欧国家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理论,探析了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开拓创新精神,排除各种干扰,顶住各方压力,突破了“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的传统观念,第一次明确地、果断地把社会基本制度与社会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4.
资本主义现代性由于其历史的先发性长期占据着人类社会发展的主导地位,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被塑造成为唯一的现代性路径,但是其内在的资本逻辑存在从宏观、中观到微观难以调和的内在矛盾。改革开放带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也同时塑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性形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其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公有制、外生性和内生性、公平和效率的制度生成逐渐实现了包括在认知方式、制度背景、价值关怀上对资本逻辑内在矛盾的三重跨越,从而使中国现代性建构比资本主义现代性更加有活力、有前景,对世界现代性进程更加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鹏程 《前沿》2008,(11):65-70
文章从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尽快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尽快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个方面对市场经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治理思想和资本批判逻辑、社会历史发展理论是内在统一的。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分析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解蔽了笼罩在资本主义国家治理身上的物的外衣,直达物压迫人的价值层面。在批判资本主义国家治理以物为本的基础之上,建立了以人为本的共产主义国家治理机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必须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其根本目的在于运用社会主义国家力量规范和引导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7.
论《资本论》对现实经济建设的指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的《资本论》深入考察和研究了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揭示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最终走向灭亡的运行规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研究《资本论》 ,需要由批判转向建设 ,用马克思的市场经济理论、平均利润理论、资本运行理论、社会总产品的实现理论等来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处在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要追求制度的优越性 ,更要追求生产力的先进性。面对“一球两制”的现实 ,需要正确地对待资本主义 :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 ,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致力于创造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论述的社会主义应具备的经济条件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彭曼丽  杨虹贝 《创造》2024,(4):12-1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资本市场功能,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潮中的中国,如何规避资本主义科技发展弊端、走出一条科技自立自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重大现实问题。《技术创新与资本逻辑结构化互动研究——基于马克思文本解读的视角》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技术创新与资本逻辑结构化互动思想和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战略历史景深来回答这一问题的力作。通过对该著作的评述,考察了技术创新与资本逻辑结构化互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阐释作为生产力的技术创新和主导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资本逻辑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及二者结构化互动产生的影响。该思想是指导当今社会扬弃资本逻辑主导下技术创新的发展路径、通向科学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9.
列宁对国家资本主义的再认识是在解构西欧国家资本主义现象的基础上,立足苏俄建设实际生成的,涉及内涵、性质、实现形式、作用和地位.它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过渡理论的守正创新,巩固了新生苏俄政权,推进了苏俄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还为新中国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及其后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可以以列宁对国家资本主义的再认识为理论支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实为实践素材,驳斥肃清中国国家资本主义论调.  相似文献   

10.
陈旭 《传承》2010,(15):94-95
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再次爆发全面经济危机,新自由主义登上西方资本主义的舞台,世界各国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的影响。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深得人心,正确认识新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以及新自由主义给我国市场经济带来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必须正确把握改革开放的方向,必须高度警惕和抵制国内外新自由主义的消极影响和干扰,毫不动摇地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从理论创新的理论基础和时代背景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发展,有着深厚的思想理论来源和鲜明的历史时代背景;就理论创新的实践基础而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以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教训为历史根据,以新中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成功实践为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就是对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正确道路进行科学界定,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这条道路,包括“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确定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目的,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了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相似文献   

13.
戴木才 《桂海论丛》2013,29(5):7-12
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在全党、全社会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对此进行的不懈探索和长期实践,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和实践基础。与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紧密相连,中国共产党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轨迹,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体现了不同的时代内涵和重点,体现了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和深化升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论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创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给我国的政治生活带来了巨大冲击。只有建立起一个既适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又适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 ,才能解决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问题。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既是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 ,也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成功选择。  相似文献   

15.
张荐华 《思想战线》2002,28(5):19-2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是多种所有制、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 ,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关键在于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价值形成和收入分配问题的正确认识。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条件下 ,劳动创造出价值即纯产值 (V +M) ,纯产值不仅按劳分配 ,而且按其它生产要素如资本进行分配 ,通过市场竞争 ,等量劳动取得等量收益 ,而等量资本也取得各自的平均收益。在市场经济运行中 ,必然存在资本剥削 ,但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 ,这种按资分配是劳动者当家作主的社会对资本所有者的一种奖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劳动运营和资本运营并行不悖 ,共同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向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小雨 《桂海论丛》2008,24(5):17-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它的主线是发展。这一科学理论体系内在地蕴涵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总体性向度、从理论探索起点到理论体系形成的阶段性向度和在改革开放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实现与时俱进的开放性向度。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6.25”重要讲话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大局出发,明确强调必须做到四个“坚定不移”。党的十七报告进一步强调了四个“坚定不移”的科学内涵。四个“坚定不移”,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关键问题,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特殊的时代内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紧紧围绕大局,全面、深入、持久地落实四个“坚定不移”。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的必然规律。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必将取代私有制。但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已经影响到人们对社会主义前途的认识。如何正确理解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前途的关系,这是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难点。虽然非公有制经济将在很长时期内获得巨大发展,但生产资料公有制取代私有制仍将成为人类历史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仍将是人类历史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明确地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做出部署,并将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目标,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也丰富和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王兆铮 《桂海论丛》2008,24(6):9-12
中国的改革开放既雄辩地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根本原则的颠扑不破,更为科学社会主义根本原则不断充实着丰富的时代内容。深刻研究《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的历史进程,坚持一脉相传和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更好地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现方式的探求,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多的贡献,是我们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最好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