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博客"一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但事实上,在中国古代就有人写博客了.如果大家有空可以看一下是纪昀(字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这可能是中国古代官员最早的"博客"了.  相似文献   

2.
悦闻 《政府法制》2011,(29):45-45
纪晓岚是清代的学者、文学家。有一次,他春节回家探亲,乡内有一家三兄弟请他写春联,他稍加思索,就写了一副:“惊天动地门户,数一数二人家”,横批是“先斩后奏”。  相似文献   

3.
王吴军 《政府法制》2011,(32):32-32
纪晓岚,名昀,“晓岚”是他的字。清朝乾隆时期的进士,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大才子,曾任《四库全书》的总编辑,并著有流传后世的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纪晓岚聪明滑稽,才思敏捷,留下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纪晓岚在编纂《四库全书》时,一天,正值盛夏,打着赤膊坐在案前。这时,乾隆突然驾到。衣冠不整见驾就有欺君之罪,更何况纪晓岚这副模样!他慌得连忙钻进桌子底下躲避。其实乾隆早就看到了,向左右摇手示意,叫他们别作声,自己就在纪晓岚藏身的桌前坐下来。时间长了,纪晓岚感到憋气,听听外面鸦雀无声,又因桌围遮着看不见,闹不清皇上走了没有。于是偷偷伸出一根中指,低声问:“老头子走了没有?”  相似文献   

5.
黄健翔曾在博客《丑话说在前边》一文中提到,杜伊把“国家队首席跟队记者”“搞成了宫外孕”,并称“因为我现在是个体户,不用代表单位领导主管部门权威,可以充分享受关于中国足球的言论自由”。  相似文献   

6.
近日,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连续在博客上发文,纵论医改话题。 廖新波在门户网站网易上开了个博客,网名叫“医生哥波子”。在他博客上发的最多的是医改话题,专栏“医生哥谈医改”已经有480多篇文章,受到网友和媒体的热捧。  相似文献   

7.
《科技与法律》2007,(6):105-106
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协办的《博客服务自律公约》发布暨“绿色网络文化产品”征集和推介活动启动仪式2007年8月21日在北京召开。人民网、新浪网等14家博客服务提供者签署了《博客服务自律公约》,2006年“社会责任”优秀博客作者王孺童宣读了《文明博客倡议书》,同时,“绿色网络文化产品”征集活动也正式启动,并开通了活动官方网站。  相似文献   

8.
武红平,深圳龙岗荷坳派出所的警长。2006年元月,他以“社区民警”的名义在辖区居民的社区论坛发帖,建立QQ群,开设民警博客,用电子网络架起了警民沟通的新桥梁。在博客时代,警长武红平的博客有点“不同寻常”。他从其他同行将博客作为“私人空间”的路上走出来,将博客作为工作辅助手段。创立这个便捷、迅速、平易的警民交流平台的,武红平在当地民警中是第一人。  相似文献   

9.
《公民与法治》2013,(12):41-41
通观一部《资治通鉴》可以发现,司马光对选官用人问题给予了突出关注,并以“臣光日”形式的议论,对中国古代的选官用人原则进行了高度的总结。这些原则是他站在治国理政高度上对用人之道的总结,是对历史的总结。  相似文献   

10.
知识产权故事:博客著作权保卫战 李健是一位出租车司机,也是一位十足的体育迷.电台里的体育节目陪伴着李健驾车行驶过了北京这个异常繁忙和拥堵的大城市的角角落落. 李健还是一个“键盘侠”,他注册了微博和博客.休息的日子里,他会时不时地在微博上发表一些小感言,他的“西北风”博客也渐渐地有一些粉丝了.  相似文献   

11.
陈鹤 《政府法制》2012,(8):36-36
中国古代官员往往给人一种严肃端庄、不苟言笑的印象。但其中也不乏另类,例如人们熟知的东方朔和纪晓岚。其实这样的官员宋代也有,比如宋仁宗时期的石中立。  相似文献   

12.
吕娟 《法律与生活》2010,(13):33-34
背景:2009年5月,一个名为“小三论坛”的网站悄然创建。创建者“新生活”是一名大学刚毕业的男孩,当初他为写一篇关于婚姻法律的论文,上网搜索资料时,发现很多家庭被第三者破坏,当时他很鄙视“小三”。在浏览了大量“小三”的故事和情感博客后,他深感第三者现象已成一个社会问题,于是做电子商务的他突发奇想,创建了“小三论坛”。  相似文献   

13.
方圆 《公民与法治》2013,(18):38-38
近日,著名作家梁晓声发表声明关闭了他的博客。“我曾对网络产生的正能量寄予很大期望,但现在出现的一些污言秽语和我的想象很不同,我在我的博客上发表了告别声明并关掉它。”  相似文献   

14.
《证据科学》2006,13(2):F0002-F0002
“我是法医”(http://blog.sina.con.cn/m/wzmczzh)是温州医学院的法医教师张志浩在新浪网上建立的个人专业博客,张老师在这个博客中不断讲述工作中遇到的各类案件,犹如福尔摩斯破案故事,或残忍,或悬念重重,或充满真情。很多网友成了他的”粉丝”,开博不到两个月,“我是法医”点击量已超过17万.张志浩意外地成了网络红人,源源不断的约稿便接踵而来。有杂志希望他写报告文学,有出版社要给他出书,还有剧组说要把他的故事搬上荧屏……对于这些请求,张志浩一一婉拒。  相似文献   

15.
“则天”立法、行法等可谓是中国古代法律在制定和运行问题上的最高原则。然而引为遗憾的是,传统学界长期以来似仅或主要着眼于从抽象层面的天道、天理等意义进行论说,而对法律究竟如何具体“则天”的问题则未有充分揭示。事实上,在对天予以神灵信仰的语境中,中国古人充分运用星占学说,从立法、司法、修法,乃至相关法律设施的设置,其实都在具象层面上基本体现了对“天”之物质表征—“天象”的一种间接甚至直接的星占式模拟。这种模拟即是中国古代法律如何“则天”的一种具体路径。法律的星占式模拟在中国古代有其独特的种类、微妙的策略变迁及双刃剑式的共性意义。可以说,星占学为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法律如何“则天”提供了一个绝佳视域。  相似文献   

16.
作为思想家的托尔斯泰,毕生关心世界各国文化交流。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他的世界观“激变”以后,他对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研究,则不仅仅是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关心和兴趣,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著作中寻找与他的“托尔斯泰主义”相一致的思想,寻找“真理”——即人应该如何生活,采取什么途径才能使世界消除罪恶,变得美好。  相似文献   

17.
“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汉文帝刘恒算是“孝”皇帝之冠,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进入“二十四孝”的皇帝。 刘恒登基为帝后,生母薄氏卧病三年。刘恒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亲自侍奉母亲。母亲所服的汤药,他总要亲口尝过后,冷热相宜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俗语说:忠臣孝子人人敬,佞党奸贼留骂名。刘恒的做法得到了众多臣子由衷的拥戴,辅佐他开创了“文景之治”的大好局面。  相似文献   

18.
刘典 《法律与生活》2012,(12):48-49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真的有“为民请命”的人,他的法律思想流溢着对草根的温馨关怀,他的司法理念体现了百姓心底最真实的心声。  相似文献   

19.
乔杉 《政府法制》2009,(8):25-25
“我们最应当在意的,是人民的表情。”这是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散文家赵丽宏曾经在他的博客上有感而发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20.
佚名 《政府法制》2011,(32):17-17
古代的地震,除了有史书记录外,民间的“好事者”也会自动加入采访和记录的队伍,他们的记录姑且算是一种原始的微博和博客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