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司法理念是社会法律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是社会法律发展的理论指导。司法理念给予社会法律结构完善、法律执行提供理念引导。同时,司法理念也是社会发展阶级利益在制度层面的反映,是社会发展的潜在动力。随着社会经济结构逐步优化,我国司法理念也实现历史阶段性演变。我国司法理念是基于古代封建制度的基础上,逐步由"法律至上"向"人本至上"转变。对我国司法理念的探究,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司法理念的历史演变的阶段进行分析,针对现代司法理念发展阶段,进行司法理念的反思,提出我国司法理念进一步优化完善的发展新趋向,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健全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
喻中 《新视野》2012,(3):101-104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法治应当追求的价值目标。要实现公平正义的理念,可以通过三种法律机制来实现:通过分配正义的法律机制,实现分配领域内的公平正义;通过交换正义的法律机制,实现交换领域内的公平正义;通过矫正领域内的公平正义,实现矫正领域内的公平正义。把三种法律机制结合起来,可以全面实现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3.
《求是》2015,(10)
<正>法治既表现为法律规范和法律实践,也表现为价值理念。作为法律规范,法治是公民意志的集中反映,是引领和规范社会生活的准绳,是国家根据社会性质、政治体制与历史文化作出的制度安排。作为法律实践,法治是以和平理性的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是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叠加而成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在法律规范与法律实践的背后,支撑、引导它们的则是价值理念。法治理念清晰,制度安排才合理;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法治才能真正得到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主  相似文献   

4.
从维护社铜急定的大局出发,实现法院执行工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是新形势对法院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从理论上说,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二者统一不是问题,但在法院执行实践中,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统一的实现并不容易。在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并不完全协调统一的时候,我们需要从立法、机制等制度层面和法律意识、社会环境等方面保证追求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最佳平衡。  相似文献   

5.
化解社会矛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衡量法律监督工作效果的重要标尺。侦查监督工作作为刑事检察工作的"大门",直接与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接触,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矛盾。要想快速、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侦查监督部门必须创新工作制度、方法及措施;着力培养司法服务型理念,未雨绸缪,将矛盾化解在源头;增加人员配置,升级办案装备,使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得以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6.
<正>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法治与德治在功能上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善治,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1]。这是我们党总结古今中外治国理政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论断,也是基于中国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作出的科学决策,是推进国  相似文献   

7.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它要求社会成员能够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公平地实现权利和承担义务,并受到同等的法律保护。公平正义的理念一方面要求人们在法律面前或诉讼中的地位平等,另一方面要求居间者的不偏不倚、公而无私;一方面要求实体正义和实质正义,另一方面要求程序正义和形式正义。它是实体与程序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试论中西传统法律信仰的差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昀 《求实》2006,(Z1):88-89
一、法律信仰的涵义《辞海》中对信仰的解释是“对某种宗教或对某种主义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动的准则。”由此推论,法律信仰就是坚信法律所具有的价值和功能能促成人类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正义、自由、平等、秩序等的实现;坚信法律是人类走向真、善、美的桥梁;坚信法律能够(至少部分地)决定社会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坚信法律之于人有如生命般重要,由此自觉地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并以之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法律信仰是法治社会的精神支柱和心理基础,是法治社会中的最高层次的理念问题。法治社会能否真正形成,它必须以公众是否树立起…  相似文献   

9.
袁俊  邹星 《求实》2005,(12):54-56
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促进和实现社会和谐的政治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建构法律至上、崇尚人性尊严、权利本位等法治理念;要坚持立法为民,保障民众最大限度地有序参与立法过程,充分反映和汇集民众意愿,有效沟通和协调不同的利益诉求,推进立法民主化;要深化体制改革,加强权力制约与监督,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切实维护和确保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0.
<正>法学家在弘扬法治理念,普及法律知识方面负有天然的职责,法学家应当努力通过讲授和撰写各种论著在社会上不断的普及法律知识,传播法律文化,弘扬法治的理念与精神。什么是法学家的社会责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人会说,法学家的社会责任就是阐释法律的精神,探寻法学的真谛;有的人会说,法学家的社会责任就在于维护社会正义,推动法治进程;还有的人认为,法学家的社  相似文献   

11.
从价值视角判断,法治的全新理解是:“众人之治优于一人之治”,在于尊重了由多元社会文化决定的多元价值判断的“重叠共识”;正义性的“良法”,在于所确定的价值判断标准符合了客观规律和社会需求;“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在于法律作为人们行为评价和规制标准得到了普遍实现;法律的确定性和稳定性在于该价值判断标准在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相对稳定性。法的制定、法的实现和法律监督,其意义在于法律如何确定科学的价值判断标准并使之得到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法治理念,以公平正义为价值追求,以监督制约为内在机制。对于检察机关来说,要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就必须强化法律监督职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于检察机关维护公平正义,提高法律监督能力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徐晓波 《唯实》2007,(8):144-147
政治文明是司法主体性理念产生与存在的政治基础;法律的正义观是司法主体性理念的法理学渊源;西方社会中的主体性原则是司法主体性理念的哲学根基.  相似文献   

14.
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担负着惩治犯罪、维护稳定,化解矛盾、促进发展的重要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检察机关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提高法律监督的能力和水平。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理念,自觉坚持严格执法,切实推进法治建设。检察机关把依法治国理念贯彻到工作实践中,就是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树立和维护法律的权威,切实有效地实施法律;严格依法办事,职权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既要坚持严格执法,保障法律统一正确实施,又要有效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对滥用公…  相似文献   

15.
"恶法非法"传统在中国社会的养成是法治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小农经济是阻却"恶法非法"传统产生的直接根源:欠发达的市民社会是阻却"恶法非法"传统发展的社会动因;儒家文化是阻却"恶法非法"传统生成的文化因素.在这些经济、社会、文化的因素阻却中,"恶法非法"传统在当代中国法治中的养成可以从如下路径推进:从制定法律上防止恶法产生;从法律的实施上良法得以实行;从法治理念上法律被民众信仰;从救济机制上对"恶法"的危害及时矫正.  相似文献   

16.
徐晓波 《唯实》2007,(9):144-147
政治文明是司法主体性理念产生与存在的政治基础;法律的正义观是司法主体性理念的法理学渊源;西方社会中的主体性原则是司法主体性理念的哲学根基.  相似文献   

17.
刘旺洪 《唯实》2008,(5):47-5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人类优秀法治文明建设成果与当代中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的有机统一。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应当注意把握好三对关系:即把握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之间的内在统一的关系,创新党的政策与法律之间的冲突和矛盾解决机制;注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实践,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实践高度统一起来;增强大局意识,注重执法和司法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国的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建设缺乏公正的建制理念和法律支持,且面临资金来源不足的难题。实现公正的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必须要提升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公正建制理念,加快法制建设,加强财政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9.
公共政策的合法性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占志刚 《探索》2003,3(6):40-44
公共政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属于调控和管理社会的规范体系的一部分.作为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它应当与现行法律相一致;作为行动方案,它应当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如果一项公共政策有违现行法律或民众的价值理念,那么,它在实施过程中就有可能因遭受抵制而无法发挥其作用.因此,对公共政策合法性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当前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时代课题。法治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保障。应以尊重和保障人权、民主参与、程序正当、权力制约等法治理念为指导,建立健全社会管理法律体系;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加强相关法律机制建设;加强基层民主自治,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