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某种程度上,本章意欲成为一个评论,即对新近某些比较法学家所提倡的重新定位比较法与法律社会学之间关系的评论。在新近讨论A.沃森关于比较法中研究法律移植命题的重要性时,W.伊瓦尔德将其作为前提与出发点。在本章的前半部分,笔者打算批判伊瓦尔德观点所存在的问题,这种问题以沃森的著作为基础,涉及的是比较法与法律社会学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2.
比较法的方法与今日的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前言 (一)比较法既具有作为比较实用法学的侧面,同时又是所谓基础法学的组成部分之一,与法史学、法哲学、法社会学、法人类学等各学科相互之间具有密切的协调关系。本人所承担的“基础法学与比较法”这一课题,本来也许应该以确定作为独立学科的比较法的概念和本质为目的,论述比较法与其他属于基础法学的相邻学科的关系和界限。然而,我认为  相似文献   

3.
纪念著名法学家杨秀峰百年诞辰周贤奇今年2月27日,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杨秀峰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杨秀峰同志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又是一位著名的法学家、教育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早在三十年代,他即致力于社会学、法律学、教育学的研究和马...  相似文献   

4.
埃利希和现代法社会学的诞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埃利希和现代法社会学的诞生华东政法学院教授何勤华现代西方的法社会学,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欧和北美,其创始人主要有德国法学家耶林(R.vonJhering1818~1892)、波兰籍奥地利法学家贡普洛维茨(L.Gumplowicz,1838~...  相似文献   

5.
<正> 1992年4月7日至10日,北京大学法律系比较法和法律社会学研究所主办了一次国际比较法学会议。这是我国在比较法领域召开的第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第一次学术会议也同时举行。会议收到了美、加、英、法、德、意、瑞士、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和香港地区的外国比较法学家的12篇论文和我国国内法学家的30多篇论文。会议主题是“比较法学的新动向”。外国学者论文内容主要是有关比较法学的一些理论问题;国内法学家论文内容大部分是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6.
<正> 合并召开的这两个会议是于1992年4月7日至10日在北京大学体教大楼举行的。前一个会议由北大法律系比较法与法律社会学研究所主办。十余名外国比较法学家和四十多名中国比较法学家出席了会议。中外比较法学者聚集一堂,就比较法学的方法论、比较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庞德与中国近代的法律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健 《现代法学》2001,23(5):22-29
美国著名法学家庞德及其社会学法学学说长期在中国流行和传播 ,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后一位来华的外国法律顾问 ,他还从比较法的视角对近代中国法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系列方案和建议 ,其中某些意见对今天的法制建设仍有一定的参考或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学法理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社会学法理学 (sociologicaljurisprudence)的特征 ①(一 )社会学法学家所关注的是法律运作 (即法律秩序的运作、指导审判之权威性原则体的运作 ,以及司法过程和行政过程的运作 ) ,而非权威性律令的抽象内容。分析法学家在律令要素 (亦即指导审判之权威性原则体中的律令要素 )的意义上使用“法律”这个术语 ,历史法学家在所有社会控制的意义上使用“法律”这个术语 ,但是社会学法学家却倾向于在法律秩序的意义上使用“法律”这个术语 ,或者倾向于特别强调这种意义上的法律。② 不过 ,晚近主张法律社会学 (sociologyoflaw)的论者也用法律…  相似文献   

9.
“社会与经济的变迁,也引起法的变迁。改变社会和经济生活基础的同时而不带来法律上的相应变化,是不可能的。”——20世纪奥地利法学家埃利希((法社会学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0.
认识法学家梁启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少有人认识法学家梁启超。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首屈一指的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大思想家。他对中国近代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史学、文学、社会学、宗教学、伦理学的开创性贡献,是无与伦比的。这一切人们都已认识到了。但是,作为一代法学家的梁启超对中国近代法...  相似文献   

11.
规范比较、结构比较与功能比较——比较法方法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范比较、结构比较与功能比较——比较法方法论研究饶艾在比较法理论的研究中,比较法方法论的研究应该说是薄弱的一环,中外学术界概莫能外。当代著名的比较法学家德国学者K·茨威格特和H·克茨就曾这样说过:“迄今关于比较法的方法很少有系统的论著。”①在我国,即...  相似文献   

12.
尽管比较法在当代已经普遍受到重视,但是对于比较法的概念,比较法是不是法学部门的一门科学,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看法。认为比较法不仅是一种研究方法,而且是一门学科的观点,是比较普遍的。持这种观点的著名法学家有法国的达维教授、西德的茨威格特教授等代表性人物;与此相反的意见认为,比较法不是一门学科,而只是一种法学研究的方法。持这种观点的以苏联的齐希瓦杰教授、英国的戈特里特教授等为代表。  相似文献   

13.
林端 《现代法学》2007,29(4):3-14
德国社会学家韦伯(Max Weber,1864-1920)与奥地利法学家凯尔森(Hans Kelsen,1881-1973)对"法律社会学"(Rechtssoziologie,sociology of law)的定位存在异同。他们一个从社会学家的立场,一个从法学家的立场,探讨了"法律社会学"在19世纪末叶跟着社会学(Soziologie)一起诞生的时候,究竟应该如何对这新兴的学问加以定位的问题。他们两位都是法学家出身,同样受到当时哲学思潮新康德主义(Neukantianismus)的影响,主张划分"实然"(Sein)与"应然"(Sollen),也同样对促进德语世界法律社会学的诞生有积极贡献的"自由法学派"(Freirechtle-hre)与奥地利法律社会学家艾利希(Eugen Ehrlich,1862-1922)提出了批评意见,但是他们对于"法律社会学"这门新兴的学科,却还是有不完全相同的定位。  相似文献   

14.
以创造者为标准,宪法监督及其相关概念可分为宪法概念与宪法学概念。宪法概念是指制宪者在宪法文本中使用的概念,本质上反映了制宪者对现实生活的判断;宪法学概念是宪法学家基于研究的需要而创造的概念,反映了宪法学家对现实生活的判断。两类概念的一致性程度标志着制宪者与宪法学家对基本问题判断的一致性程度。  相似文献   

15.
美国著名的批判法学家罗伯特·昂格尔,运用其社会批判理论,对以传统的自由主义为基础的法律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指出在现代社会中传统法律的危机,即认为传统自由主义法律思想的意识形态属性具有工具性和虚伪性,对其修补是不行的,必须彻底地完全地否定;并提出在新的社会条件下要用新的方法开展法社会学的研究,要重建法律的理论,为批判法学运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指出批判法学家昂格尔这种关于资本主义社会法律性质问题的探讨和对法律制度的高度反思,对我国法学家来说,是有参考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卡多佐是美国最具影响力、最伟大的法学家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卡多佐实用主义法学思想的形成以及他的司法方法论,进而探讨卡多佐社会学方法下衡平地追求社会福利、注重司法的社会效果和他对法官造法的态度以及社会学方法之于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司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岛屿国家,日本的法文化在经历漫长的演化之后才得以形成,独具特色。为了进一步推进日本法治文明发展的进程,本文在深入解析法社会学在日本兴起的历史原因的基础上,指出了日本法社会学思潮的主流是法文化研究,提出了比较法文化研究促进法社会学思潮繁荣,以期实现加快推动日本法治文明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唐纳德·布莱克(Donald Black,1941—),美国当代著名的法学家,行为主义法学和纯粹法社会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布莱克曾任耶鲁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现为哈佛大学法学教授,刑事司法研究中心主任。他的主要论著有《法社会学的范围》(1972年)、《法的行为》(1976年)、《社会控制的一般理论》(主编,  相似文献   

19.
与其他社会制度相比,法律似乎更应强调其自身的稳定性,但这决不意味着法律面对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变化仍僵化不加以发展。然而,选择何种模式来发展法律,法学家们却难以达成一致,争论的焦点问题是如何处理法的移植与法的本土化关系。本文指出对于法律移植和本土化的研究,从法社会学的视角可谓是一种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正"不知别国语言者,对自己的语言便也一无所知。"〔1〕比较法学家克茨引用歌德的这句话,被以后的比较法学家广为引用,强调"法律如同语言,不懂外国法律,也不能深知和悟解本国法律的特征和品格。"〔2〕与此相联系,比较法学者如果不知其他学术领域,可能对自己的学术领域也不能深知和了解。对于比较法的研究,一直有学者强调从跨学科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