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轩宇 《传承》2013,(6):99-103
《大同书》是康有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代表作,闪耀着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异彩和奋进。求索的战斗精神,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乃至世界思想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为系统的政治哲学论著之一,《大同书》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近代思想家对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2.
汪轩宇 《传承》2013,(4):99-103
《大同书》是康有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代表作,闪耀着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异彩和奋进。求索的战斗精神,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乃至世界思想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为系统的政治哲学论著之一,《大同书》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近代思想家对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3.
康有为的《大同书》在对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传统制度进行批判的同时,建立了一个超越于现世的乌托邦。大同世界的建立是康有为精心融汇三世说和西方的政治思想的结果。在康有为看来,它并非是不可实现的空想,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大同世界的意义在于它的确为后人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制度方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王树枏以“大同”解庄,首次将“大同”的概念与庄子“至德之世”相结合,其解庄模式多围绕“大同之道”、“大同之化”、“大同之本”、“大同之盛轨”等相关术语,来解释庄子的无为至德思想.值得注意的是,以“大同”解庄的思路并非都是对庄子原意的曲解,其所引进平等、自由的观念,赋予《庄子》以新意.此外,以“大同”解庄不仅与康有为的《大同书》相表里,同时受到胡适所言庄子进化论思想的影响;不仅继承了韩愈、苏轼等人援庄入儒的传统,更为庄学思想注入新鲜血液,迎合了时代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5.
康有为的未来教育思想上海师大教授马洪林康有为在著名的《大同书》中,对未来的大同之世进行过种种预测和悬想。尤其是对未来教育的预设更闪射出中国人的智慧和光芒。他参照中酉教育的制度和内容,从学制、内容、师资、环境等多方面对大同未来教育进行精心设计,时空虽越...  相似文献   

6.
《大同书》──中国空想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同书》──中国空想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郑祖铤西方空想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516年出版的莫尔的《乌托邦》。中国空想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至今尚未定论。国内诸多论著在论及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时,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都承认洪秀全的《天朝田亩制度》、康有为...  相似文献   

7.
文廷海  丁光泮 《求索》2008,(7):226-229
苏辙在集解《春秋》时,从思想史的角度对《春秋》的思想进行解读。政治思想,首先从“尊王命”、“正周班”、“尊王官”、“尊王人”、“王者无敌”、“天子无出”、“天子不会”第一次对《春秋》“尊王”之义进行全面的解说,这是苏辙《春秋集解》的重要贡献。此外,夷夏之防、“轻刑慎杀”等政治思想,也阐发新的见解。伦理思想,以“隆君父”为说,强调《春秋》的政治教化意义和“诛心”的作用。史学思想,说经以《左传》史实为本,标举《春秋》“书实”的思想,对春秋时代作“通变”性的历史考察,灌注了自觉的史学意识。苏辙《春秋集解》阐发思想内容丰富,对当时“以意说经”的《春秋》学风有所矫正。  相似文献   

8.
王泽强 《前进》2017,(5):49-51
<正>历史的长河,总是滚滚向前。溯源而上,一条脉络清晰可见:向往天下大同,追求幸福生活。《礼记》中明确提出了"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政治主张;陶渊明勾画了一幅"世外桃源"的人间乐土;太平天国喊出了"天下一家,同享太平"的口号;康有为把全部的梦想凝聚在《大同书》中;孙中山用饱含深情的笔触镌刻了"天下为公"的匾额;毛泽东则大笔一挥,留下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古至今,这条脉络"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个梦想始终引导炎黄子孙为之  相似文献   

9.
论语注》是康有为在维新变法失败后避难印度大吉岭时所撰。该书主要有两个特征:第一,继承晚清以降的“今文经学”传统,用“我注六经”的方式,以“公羊三世”说为依据,与《礼运》“小康大同说”相配套,阐述其在不同社会阶段实行不同政治管理模式的变革思想;第二,用“援西入儒”的方式,引入西方价值观念重新诠释儒家传统概念与价值取向,利用西方理念和制度化整合出一种具有鲜明近代中国文化形态特征的新儒学,意图为其变法创造合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和公安队伍现状 ,加强和改进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而要加强和改进公安思想政治工作 ,一要以查摆问题为切入点 ,讲究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性、针对性、主动性和有效性 ,探索其新路子 ;二要以“作风建设年”为契机 ,着力做好“高”、“实”、“防”、“建”、“树”文章 ,努力实现队伍建设“三年为期”的目标 ;三要坚持政治建警原则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安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为做好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1.
江苏古籍出版社是一个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整理出版中国文史哲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从1984年建社至今,已出版了一大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并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的图书,其中如《康有为〈大同书〉手稿》、《清诗纪事》、《版面纪程——鲁迅藏中国现代木刻全集》、《金圣叹全集》、《冯梦龙全集》、《袁枚全集》、《嘉定钱大昕全集》、《李佰元全集》、《张謇全集》、《高邮王氏四种》、《水经注  相似文献   

12.
毛奇 《岭南学刊》2021,(1):48-54
从政治哲学的视阈来考察《文子》文本,我们会发现其中富含政治哲学的思想内容。《文子》从政治建构的真理性问题入手,在对“道”之为“气”的具体把握中丰盈了“道”的理性和实践维度,为政治建构提供了本体论的世界观视野。《文子》还进一步阐发了政治发展的价值依据,提出了身国同治的自然人性论,进而在关注现实中形成了其关于平等的思想、君道无为的思想以及“正法”思想等社会政治层面的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13.
陈立平  李滨 《湖湘论坛》2007,20(2):53-56
康有为对社会正义做了深刻而丰富的阐述.他对社会正义的追求,使得他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封建正统思想的范围,表现出一种鲜明的现代色彩.探讨康有为社会正义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中国也不无现实的借鉴意义.本文尝试从康有为的"社会结构正义观"、"经济正义观"和"政治正义观"三个方面对其社会正义思想做一粗线条的勾勒和描述.  相似文献   

14.
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实话实说》之所以深受亿万观众喜爱,最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节目秉承“实”的理念,坚持做到“实话实说”。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也要敢于直面社会现实,正视客观矛盾,坚持“实话实说”。  相似文献   

15.
在美丽的塞外青城,活动着一群党的基层工作者,他们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化虚为实,带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群众的深厚感情,“扑下身子,一心为民,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被社区居民称作“党的好干部,群众的贴心人。”请看《春风化雨筑彩虹》  相似文献   

16.
语出《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的耳熟能详的成语是我们在革命斗争、经济建设实践中剖析现状、把握规律、开拓进取常用的“钥匙”。在三读《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建设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加强党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工作的领导”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后 ,我深切地感受到 :为确保《决定》、《若干意见》付诸实施并取得实效 ,必先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有一由表及里、实事求是的透视评估 ,真正识别并敢于公然承认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存在的“新情况”、…  相似文献   

17.
这些年,抱怨思想政治工作难做的声音不少。应该说,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得不平衡,一些地方、一些部门、一些人做得好,一些地方、一些部门、一些人做得不好。做得不好有许多表现,其中比较普遍的一点是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致使部分群众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高空作业”,是“耍嘴皮,空对空”。这些看法虽难免以偏概全,但确实反映了一些实际情况。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不在“虚”而在“实”,“化虚为实”是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一、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与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结合起来。这是思想政治工作能够被接受,…  相似文献   

18.
林士俊 《前沿》2010,(7):116-119
康有为的边政思想集中体现在其所著《官制议》之中。在论述中央官制改革时,康有为结合当时西方国家的管理经验和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对边疆治理进行了详细地勾画,提出了区域治理和边疆地区自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坚持守正创新,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使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始终保持生机活力”……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强化党委(党组)主体责任,明确落实措施和推进步骤。《意见》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为巩固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提供了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杨师群教授的论文《老子政治思想批判》深入批判了《老子》政治思想对中国社会的消极影响,实为对中国传统文化之扬弃和开新的学理探索。“杨文”的批判对象指向比较模糊,在批判中存在多重逻辑,个别论断有失公允。一是把理论与实践、价值与事实相混同,有断章取义之嫌;二是以现代学科分化视角审视《老子》思想,不予以历史的分析,有苛责古人之嫌;三是没有辩证地看待《老子》思想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有厚今薄古之弊。《老子》政治思想的扬弃和开新,应当明确批判的对象和进路,整体把握“南面之术”和“有道治世”的思想主题,以及“正言若反”和“形而上学”的言说特征,在“《老子》注我”和“我注《老子》”的辩证统一中探析《老子》政治思想跨越时空的的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