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燕 《学理论》2014,(6):1-2,5
改革开放以来,"乡政村治"体制适应了农民作为生产经营主体的需要;有助于乡村治理权力结构的合理化;促进了乡镇政权的民主化、规范化建设。而在具体实践中,当前我国乡镇政权与村委会之间总体上依然保持着明显而强烈的上下级行政命令关系,与法律规定的"指导关系"尚有相当距离。对于改革的走向,应该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在治理方式上由资源汲取型向资源支持型转变,由管治型向服务型转变,统筹城乡基层治理,在体制设计上,尝试由"乡政村治"向"乡村共治"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2.
乡镇改革:历史困境与道路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乡镇改革先后经历了"社改乡"的"乡政村治"二元治理体制、减员增效下的"汲取型"与"服务型"乡镇和后税时代的多元模式,但不同时期的改革和发展模式都存在着治理目标和具体实践效果相脱节的共同问题。而要改善乡镇体制使之适应农村建设的大局,就需要深入分析乡镇改革的历史变迁,以探索新时期乡镇改革的出路。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需要建立一个民主而富有效率的乡镇治理体系。我国自1983年恢复乡镇一级政权以来,乡镇政府为我国农村的改革、稳定、发展做出了不少贡献。但随着经济改革的推进,乡镇政权运行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开始凸显,乡镇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本文试从当前乡政村治体制困境分析出发,归纳出当前困扰乡镇治理的两个症结,通过对学界当前几种主流改革意见的评述,拟提出一种新的乡镇治理模式,并对这种模式进行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乡政村治"体制一方面使农村基层政府行政逐步迈入专业化、正规化建设的轨道,有利于提升农村基层政府的行政能力和绩效,促进农村基层政府由无限的管制型政府向有限的服务型政府的历史转型,另一方面也使农村基层政府面临诸如"责、权、利"失衡,缺乏有效的合法性生成和增长机制,职能转变滞后,功能定位欠科学,与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脱节等多种矛盾和问题。在"国家社会化"的宏观思路下完善"乡政村治"体制,是现阶段农村乡镇行政体制改革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5.
乡镇机构是我国在农村最基层的一级政权.搞好乡镇机构政革,对于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市场经济,保证农村社会稳定,加强党和政府对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县级机构改革试点的深入进行,改革乡镇机构的任务必然摆到了县、乡领导的面前,这是一项面广量大而且非常艰巨的工作. 一、充分认识乡镇机构改革的迫切性我国现行的乡镇机均,是在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这些机构基本上是以强化产品经济为基础的集权式管理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几年来,改革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建立乡镇人民政府的工作在全国各地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截至1987年底,全国共建立乡镇人民政府69842个,建立村民委员会846000多个。在建乡前,全国共  相似文献   

7.
目前,对于乡镇政权组织的建设,不论是学术研究,还是实践改革,都只仅仅局限在乡镇体制内.因此,对乡镇政权组织建设的研究应突破已有的研究框架,寻找研究乡镇政权建设的新视角,必须充分考虑乡镇政权组织建设的系统性的制约因素:乡镇政权组织处在传统家族资源、控制力减弱的国家权威和村民自治组织的夹缝中,乡镇政权组织建设受到了这些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农村税费改革后的我国乡镇体制改革主要围绕着乡镇财政困难和职能缺位、错位的矛盾而展开。其改革的内容局限于机构改革,基本不涉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制度机制创新。这种改革治标不治本,难以跳出“黄宗羲定律”的怪圈。要使改革有实质性的突破,必须从体制上对乡镇政权组织体制、权力结构及运行方式进行根本性改造,建立“乡镇分治、乡派县统”的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9.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完善乡村组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人民公社的解体,乡镇政权的建立,我国逐步建立和形成了"乡政村治"的乡村治理结构。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形势的新发展,尤其是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推进等因素,需要重塑乡村治理结构以适应乡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乡村党组织建设。一个时期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弱化的问题,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这严重影响了我们党的执政根基。为此,必须以实  相似文献   

10.
关于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我国乡镇行政体制变革的历史回顾 乡镇行政体制改革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充分认清乡镇行政体制的特点,才能确保改革的成功。 (一)乡级行政体制的历史沿革 乡镇建制的历史可追溯到我国古代的战国时期,那时在县以下就设有乡、里,设有野司寇、乡  相似文献   

11.
《瞭望》1984,(22)
我国农村正在按照宪法规定,有领导有步骤地改变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体制,建立乡政权。到去年年底,各地已经建立乡政府二万二千八百多个,在今年年底以前将大体上完成建立乡政府的工作。政社分开以后,人民公社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的一种组织形式可以保留,也可以根据生产的需要和群众的意愿建立其他名称的集体经济组织。这是我国农村又一项意义深远的重大改革,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2.
取消农业税以后,乡村两级组织由于制度性权力的弱化以及财政的困难,乡村关系在形式上发生了某些重要变化.但是由于"压力型体制"的存在,乡镇政权仍然能够通过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手段直接或间接支配村级组织,税费改革前形成的事实上的乡村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的实质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而且由于乡村关系的不畅,对村庄治理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生态建设工作带有鲜明的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型色彩。在生态建设的实践中,地方政府是集代理型政权经营者和谋利型政权经营者双重角色于一身的行动者。而地方政府权力运作的结构背景——压力型体制与非程式化的乡土社会——也决定了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正式的官僚体制制度实现对下级政府的动员,但是又必须通过某些非正式的策略来完成任务以应对上级检查。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确立和政治机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当前的乡镇治理模式日益暴露出诸多问题。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会选择不同的治理模式进行制度安排,新型的乡镇治理机制包括办事处或乡镇公所模式(县派)、乡镇自治模式(乡治)和改良式乡镇模式(乡政)三种模式,三种模式是一个整体,它们是并存的关系,但是展望乡镇治理的未来,乡镇自治模式应该是另外两种模式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5.
“乡政村治”治理格局和模武既保证了国家赋予基层政府和自治组织有效运行,又为基层社会提供了新的稳定秩序.但在新形势下,“乡政村治”治理格局中乡镇机构内部、村庄场域内部、乡村之间的关系仍存在一些不足.从乡村社会实际出发,重构乡村关系协调机制是“乡政村治”治理格局中乡村关系和谐发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6.
乡镇政权的机构设置缺乏科学论证与严格的“三定”管理,领导体制不顺,导致所属部门出现无限膨胀、职能交叉、政企不分、领导干部终身制等问题。不少乡镇已经开始尝试解决问题,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先对乡镇政权的强化弱化、职能定位等问题有一个深刻而准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乡镇职能的演变历程经过了1949年至1958年的乡镇职能初步确定,1958年至1983年的乡镇建制受挫、乡镇职能丧失及1983年以来的撤社建乡、乡镇职能恢复和发展三个时期。乡镇职能的演变与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新形势下,强化乡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既是社会转型背景下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乡镇行政生态环境改变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实践中,强化乡镇公共服务职能困难重重,主要是:压力型体制下事权与责任高度集中,财权与事权严重不匹配,政府、市场、公民社会关系失衡,乡镇政府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因此,急需通过清楚界定乡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加快财政体制改革,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加快乡镇政府人才队伍建设等途径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18.
政治信任作为巩固政治合法性的"软实力",对于推进政治民主、维护政权合法性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我国农村政治信任在"乡(村)政权""政社合一"以及"乡政村治"模式下演进历程的考察启示我们,现阶段农村的政治信任可从以下角度把握:要合理把握经济发展与政治信任之间的边界;寻求保持政治信任与理性怀疑的合理限度;注意"央强地弱"式政府信任可能隐藏的政治风险;密切党群关系是提升农村政治信任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19.
以突出"乡镇党政一把手一肩挑"交叉任职方式为特征的咸安区乡镇领导体制改革,对规范处于体制冲突和矛盾焦点的乡镇党政关系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不能简单地把其定性为"以党代政、党政不分"这种带有特定历史痕迹和政治内涵的党政关系模式;在分析这一党政关系在会议召开时间、选举方式、如何监督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要从制度设计上对乡镇党政关系的发展做出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中国“乡政村治”体制是国家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封农民个人权利承认和保护的制度性承诺,是一种基于市场、民主和法制理念的新的行政管理结构和乡村治理方式,它标志着国家行政权与乡村自治权的相对分离、国家与社会的边界的重新确定,对国家民主建设意义也特别重大。但从实践层面上看,“乡政村治”运行中也暴露了不少矛盾与问题,调整和完善农村治理架构显得刻不容缓。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乡政村治”治理架构下的体制缺憾与运行中存在的偏差,并提出制度完善与体制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