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前学界多是从消费角度来认识消费和谐内涵的,把消费和谐看成是消费单方面去适应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的要求。事实上,消费和谐是指消费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自然环境的相互协调,最终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自然生态平衡的消费理想状态。显然,这需要消费者和社会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才可能实现。因此,我们在认识消费和谐内涵时,不能仅从消费角度,而应多角度辩证地去认识。  相似文献   

2.
孟秋菊 《党史文苑》2008,(10):53-56
目前学界多是从消费角度来认识消费和谐内涵的,把消费和谐看成是消费单方面去适应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的要求.事实上,消费和谐是指消费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自然环境的相互协调,最终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自然生态平衡的消费理想状态.显然.这需要消费者和社会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才可能实现.因此,我们在认识消费和谐内涵时,不能仅从消费角度.而应多角度辩证地去认识.  相似文献   

3.
易林 《支部生活》2007,(4):45-45
“消费和谐”,被中消协确定为2007年消费年主题。确立这一为年主题,就是要在全社会消费领域中树立一种“消费和谐”的理念,经营者、消费者、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消费和谐”的市场环境,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4.
消费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消费者在消费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疏忽大意或不按规定使用,又由于经营者的原因,受到一些人身伤害或经济损失。在日常的消费生活中,消费者权益更是需要受到保护。由于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起步较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保护上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权利范围、行政保护体制、维权途径等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消费者权益的内容进一步扩张,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主体将来也会进一步扩大,对此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要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国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社会物质产品日趋丰富。充裕的物质供应,琳琅满目的商品,激起了群众强烈的消费欲望,唤醒了在短缺经济条件下长期被压抑的消费意识,导致了消费方式的变化。然而,在改革发展的不同时期,由于收入水平、年龄层次的差异,人们的消费心理是不一样的。在国家采取多种措施扩大内需的今天,老百姓并没有形成火爆的消费场景。原因何在?出路何在?本文就这个问题探讨一下社会改革与群众的消费心理。 一、消费心理及其特征 消费心理是消费者对消费品产生的认知、情感、兴趣等内心活动。消费心…  相似文献   

6.
论和谐消费——来自消费性质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费性质集中表现在其自然性、经济性、文化性和社会性,相应地,它对应的消费形态也分为自然型消费形态、经济型消费形态、文化型消费形态和社会型消费形态及其最高形态--和谐型消费形态.从我国消费形态的发展可以看出和谐消费观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尤其是和谐消费观,重新审视消费领域中的消费需求问题、小康消费问题、消费价值观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对消费问题的论述中,谈到了消费活动中人的需要、人的社会本质、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等问题,彰显出他的消费思想中的人学意蕴。在他看来,消费的目的是满足和创造人的需要;消费活动是人的社会本质的确证;消费的价值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消费要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前提。  相似文献   

8.
刘能 《新视野》2023,(5):74-82
伴随着新一代青年消费者逐渐登上中国社会消费决策和消费执行的主舞台,在某些产品品类中,出现了国潮消费的现象,也即青年消费者对国内品牌的市场支持极大改变了市场份额的分配。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在常规品牌选择的微观解释之外,多重结构性变迁趋势的聚合、消费社会化的真实体验,以及不稳定国际关系背景下的政治消费主义立场,是解释国潮消费现象之兴起的三大线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为社会文化活动的消费,已经越来越脱离开纯粹经济效用的理性范畴,而日渐发展成为一个关于认同忠诚、符号重构和文化选择的社会建构领域。  相似文献   

9.
许小主 《世纪桥》2008,(2):155-156
随着城市化的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文化中存在着与城市社会不和谐的因素。城市文化伦理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城市的人性化价值取向;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树立城市生态文化观;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规范城市生态消费文化行为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消费方式的变革与和谐消费伦理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容提要】会产生着巨大的负面影响,消费领域的这些不和谐因素的解决,需要正确的消费伦理。创新消费道德观念、优化消费结构、建设和谐的消费环境是构建和谐消费伦理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1.
盗版行为侵蚀了版权制度,扰乱了市场秩序,侵害了作者的知识产权,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近年来,盗版行为之所以猖獗,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中国传统文化心态影响下人们的版权意识不强;巨大的经济利益是盗版行为的主要动力;不健全的行政体制为盗版提供了温床;不完善的法律制度使盗版有机可乘等。因此,依法反盗版行为,必须增强反盗版意识,加强对盗版行为的惩罚力度,完善市场准入法律制度,完善版权法律制度,不断增强法律规定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西部少数民族权益法治保障具有理论依据、宪政依据和现实依据。因此,必须加强法治建设,保障西部少数民族权益。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家庭虐待事件在社会生活中屡见不鲜,家庭虐待现象的形成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目前我国现行法律对家庭受虐者提供的保护并不完善。要充分保护家庭受虐者的合法权益,必须进一步完善我国相应的法律规定,让法律为家庭受虐者提供最强有力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劳动合同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法》是调整我国劳动关系的一部重要法律,其颁布实施对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等,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但实践中,用人单位规避和违反《劳动合同法》、不签订劳动合同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因此,必须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的良好氛围;深入调查研究,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加强监督检查,保障《劳动合同法》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5.
农民权益的界定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论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实践中看,几乎所有的农民问题乃至“三农”问题都可以和农民的权益问题联系起来,都可以归结或还原为一个权益问题;权益问题能否解决或解决好,关系到整个“三农”问题能否解决或解决好。这既显示了权益问题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了权益问题的广泛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吕学军 《宁夏党校学报》2006,8(1):94-96,F0003
在现代行政程序中,行政相对人成为主要程序主体的地位理应受到尊重。而通过行政程序法确认相对人程序参与权利正是弘扬权利保障这一时代主旋律的具体体现。行政相对人行使程序参与权有其深远的民主与法治基础。行政程序法不仅要明确规范确认行政相对人具体的程序参与权利,而且要对行政相对人行使程序参与权利提供法律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提升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就要加强对各基层党政干部和民众的法治理念和公共精神的培育,转变政府治理模式,完善社会管理的工作机制,并大力培育民间组织,实现民众合法权益的有效维护和保障。  相似文献   

18.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党内激励机制和社会激励机制同向地从精神激励为主向利益激励为主转换。对自身合法权益的勇敢追求是广大党员新觉悟的显著表现。但党内激励机制转换过程中严重的紊乱和矛盾,也向党的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共产党人超越"经济人"的路径的两个关键环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体系的真正建立。  相似文献   

19.
土地发展权是经济法意义上之权,具有公权和私权的二重属性,其所保护的法益为社会公共利益,它有利于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在构建生态发展区土地发展权转移机制时应坚持经济法的理念和原则,调制的实体内容和程序规范要有法可依,调制行为要符合生态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调制的绩效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在推进生态发展区土地发展权转移时必须定位实施主体,明确职责,建立高效、透明的开发区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设立招商引资门槛,以保障生态发展区的发展机会与发展权利。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中,逮捕作为一项最严厉的强制措施,起着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但实践中由于办案人员普遍存在重打击轻保护的执法观念,导致很多不该捕或无逮捕必要的嫌疑人都作了批捕,以致打击面过宽,其结果无疑对嫌疑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应当建立和完善我国审查逮捕的立法规定及有关制度,保护审查逮捕中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