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鹏宇 《人民论坛》2014,(14):166-168
萃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大一统思想主张以"一"为主、"一"中有"多",将其发扬光大,就要做到"一"与"多"的统一。"一"和"多"的统一就是民主和集中的统一。坚持和发展民主集中制,是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培育。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努力探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载体和途径,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开设讲堂讲座,广泛传播,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一是开办公益文化讲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认同。开办公益讲座——“港城大讲堂”,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普及传统文化,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增强对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认同。讲堂每月举办一次,先后邀请余秋雨、刘书林等众多嘉宾登台演讲。  相似文献   

3.
在全社会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人民群众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继承世界文明成果等基本要求,遵循培育的目的性和过程的规律性相统一、个体发展的个体需要与社会发展的整体需要相统一、先进性目标与基础性目标相统一等重要原则,通过顶层设计、榜样示范、家庭熏陶、舆论引导等方法,多措并举,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冯华 《前进》2017,(9):55-5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在许多重大会议、重要场合,总书记都特别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这就充分说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层培育离不开家风家训的积淀和烘托。一、审视家风家训建设,进一步传承创新中国优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包含影响深远的核心价值理念,而且积淀了丰富的人文教化和个体修养方法。”[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农村的培育与践行,是当前农村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潜在的道德资源,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更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农村场域的复归性实践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6.
正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离不开核心价值理念的支撑;民族复兴的梦想,需要精神旗帜的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力弘扬,将在全社会凝聚起向上向善的蓬勃力量。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深层动力在于文化价值层面。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资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文化基础和培育平台。在民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充分挖掘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并对其进行  相似文献   

7.
由浙江省文明办、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今年已经是第九届了,本届主题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届研讨会认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知行合一,浙江要积极打造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地方样本,在发挥社会经济组织的有益价值元素、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创新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实践载体。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提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有其深刻的思想文化动因。科学揭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文化动因,是我们当前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着力提高培育工作有效性和针对性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9.
从传统文化向度研究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刻的文化哲学意蕴。中国传统文化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文化沃土。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之一。要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科学对待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载体,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现实必要性和理论可行性,是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高校可以在注重传统文化理论学习、开展传统文化育人活动、加强传统文化社会实践三方面上开展工作,提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培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切实有效地培育大学生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王军 《北京观察》2014,(4):22-27
正已残存不多的旧城是新老北京共生共荣的根基,对其依法施行整体保护,不使继遭破坏,是实现城市科学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守的底线。2014年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  相似文献   

12.
对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做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近日,通过重温《道德经》“上善若水”篇,对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文化资源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化具有相通性,作为当代中国文化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应从传统文化中发掘其精髓同时淘汰劣质文化;文化具有发展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彰显时代特征。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植根于传统文化同时超越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凝练、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的精髓和内核,凝练和培育城市精神对于一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城市精神的城市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应该具有高度的统一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对整个社会价值观体系起着引领作用。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各种途径不断培育和践行。城市精神有十分深厚的历史底蕴,也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和具体体现。培育和践行城市精神的过程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以文化形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文化的独特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形,社会主义文化有魂,二者互生共赢,具有重要意义。文化育人特性、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文化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历史经验说明了以文化形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行。运用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增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性,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生力和吸引力。要遵循文化创作和传播内在规律,使文化更好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润物无声。  相似文献   

16.
以文化形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文化的独特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形,社会主义文化有魂,二者互生共赢,具有重要意义。文化育人特性、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文化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历史经验说明了以文化形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行。运用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增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性,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生力和吸引力。要遵循文化创作和传播内在规律,使文化更好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润物无声。  相似文献   

17.
舒刚 《时事报告》2014,(4):38-3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相似文献   

18.
《传承》2015,(7)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铸就中华民族灵魂的工程,要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足点,从传统文化中追根溯源,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将传统文化中独特的价值理念融入思想里,将崇高的价值规范贯彻到行为中。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它涉及全球环境、文化背景、实践展开、理论源头、主体依靠和制度保障等多个方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力有六个方面:环境助推力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在引擎;文化整合力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支撑;实践推动力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理论发展力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源泉;主体牵引力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依靠力量;制度支持力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约保障。  相似文献   

20.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超越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融为一体,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继承与超越、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转化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