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陈和平 《刑事技术》2003,(Z1):19-19
检验射击弹壳上的痕迹特征,常规方法主要是对枪弹在装弹、发射、抛壳等过程中枪支有关机件与弹壳对应部位在紧压贴合下产生相对运动和相互作用时在弹壳上形成的痕迹特征的检验。枪支的有关机件在弹壳上形成痕迹的形状、大小、位置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反映了枪支的结构特点,是据此认定发射枪种的种类特征;枪支机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和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轮廓异常及点、线状细小特殊的痕迹特征是认定发射枪支的个别特征。但是在实际检验中,经常遇到由于在射击过程中受到枪弹和各种射击因素的影响或者被破坏,使射击弹壳上供认定发射枪支的个别特…  相似文献   

2.
陈钢  周海龙 《法制与社会》2012,(29):273+277
枪支发射时,在射击弹头、弹壳上将形成多种射击痕迹,对其进行分析检验可以帮助判明射击距离、射击方向、射击者和被害人所处位置,为侦查提供线索;可以确定犯罪行为人作案时所用枪支、子弹的类型;还可以根据弹头、弹壳上的痕迹,对嫌疑枪支进行同一认定,以认定现场上发现的弹头和弹壳是否嫌疑枪支所发射,为侦查诉讼提供证据.本文将根据射击弹头、弹壳痕迹特征的特定性及稳定性进一步研究其在枪弹痕迹鉴定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枪支及枪支分类在《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大全·枪弹痕迹检验》一卷中枪支(Amm)是指发射枪弹的器械,是利用火药燃烧时产生的气体型射击武器。枪支口径通常小于10毫米,重量不超过50公斤。在1996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以下简称《枪支管理法》)第四十六条中规定枪支是指以火  相似文献   

4.
在实际验枪工作中,发现同一支枪发射的子弹,有的弹壳底部出现弹底窝擦痕,有的则未出现。对于那些没有出现弹底窝擦痕的射击弹壳,如何确定其擦痕位置,是查对枪弹档案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大量枪支射击,对五四类弹壳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观察、分析和检验,从而得出击针偏斜与弹底窝擦痕之间的数量统计关系。  相似文献   

5.
从近期几起涉枪案件中发现的仿真枪支,有些在使用前稍经改制和加工、有些竟然在买到手以后可以直接装填子弹进行射击。一、玩具仿真手枪的结构性能□仿五四式手枪该枪外观上与真枪形状相似,尺寸略小,枪身由金属材料制成,一般由底座把、枪管、发射机构组成。所用子弹为经过改制的5.6mm小口径运动枪弹,由于受抛壳口长度的限制,未经改制的子弹尺寸较长,无法通过抛壳口塞入枪管末端。使用8发经改制的5.6mm小口径运动枪弹进行实验射击,全部射击正常。实验结果表明该枪结构虽十分简陋,但其性能却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射击后弹壳表面烟垢较多,击针痕呈扁圆状凹陷,位于弹壳底部边缘与中心之间。射击弹头一般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形变,并且有明显的擦碰痕迹,这是由于弹头在出枪口之前与枪管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五四式手枪偶然射击产生的枪弹痕迹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枪支机械和枪弹痕迹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底火击发检验认定枪支发射能力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文 《刑事技术》2005,(1):54-55
历史上 ,物证鉴定领域内枪支检验的对象主要是军用与民用制式枪支 ,并且集中在弹道轨迹、枪与弹同一认定两个方向。而当前与今后 ,随着黑社会犯罪、暴力犯罪增多、经济利益矛盾的尖锐 ,涉枪涉爆犯罪 ,涉及物证检验的非法制作、持有枪支案件 ,除了常见的土铳 ,还有电发射的钢珠枪、改制枪、仿制枪、仿真枪等等。另一方面 ,由于法律对证据的科学性要求逐步提高 ,要追究涉枪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 ,必须鉴定涉案的“枪”是否法律意义上的枪 ,这也是刑事技术学中枪弹检验专业的新课题。1 统一枪支检验标准势在必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  相似文献   

8.
李刚 《刑事技术》2003,(3):57-58
1概述在涉枪犯罪的案件中,有大量使用的是自制的非制式枪。这些枪支是否是有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应该受到处罚的枪支,需要进行技术鉴定。本文提供一种较为简约的鉴定方式,以引起国内同行的兴趣和商榷。有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应该受到处罚的枪支,最高人民法院在2001年5月15日颁布的《关于审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爆炸物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将这类枪支定义为:以火药为动力发射枪弹的非军用枪;公安部2001年公通字犤2001犦68号文件发布的《公安机关涉案枪支弹药性能鉴定工作规定》中对这类枪支虽然没有明确定…  相似文献   

9.
1 枪弹痕迹对侦查破案的作用枪弹痕迹在刑事侦查破案中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区分枪种,认定枪支,为破案提供证据;二是分析案情,为侦查提供线索.重视对涉枪案件枪弹痕迹的现场勘查和概念,在侦破涉枪案件中具有重要作用.对枪案现场的仔细勘查和研究,对现场痕迹物证的认真检验和充分利用,对正确确定案件性质和明确侦破方向,都有帮助.因此,在遇到涉枪案件时,首先应结合现场遗留的弹头,弹  相似文献   

10.
就侦破涉枪案件而言,如何发挥刑事科学技术在侦破涉枪案件中的作用,是打击涉枪犯罪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枪击案件中可利用的痕迹物证比较多。如根据枪击案件现场射击痕迹(弹孔、弹道、射击残留物等)及现场的其他物证(弹头、弹壳),经过分析、检验,可确定枪种,发射枪支,判断是几支枪发射,并据此枪种的特征参数和条件(如弹重、弹径、弹形、初速、落角及气象条件等)进行弹头诸元计算,以划定侦查范围或解决证实犯罪所需要的诸种问题。实践证明,公安机关只有高度重视利用刑事技术在涉枪案件侦破中的作用,切实加强领导,充实技术力量,不断培养技术队伍,提高技术水平,才能更有效地打击涉枪犯罪。  相似文献   

11.
田蕊 《刑事技术》2015,(1):79-81
由制式64式手枪改制的枪支,其射击弹头、弹壳上的痕迹位置、形态也因改制手法和部件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给检验增加了难度,利用其射击弹头、弹壳上的痕迹对发射枪支进行同一认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案中,笔者在非制式64式手枪的拉壳钩上使用颜色标记,并对标记枪支发射的带有自制底火的改制弹壳进行检验,从而对拉壳钩在异常位置遗留的痕迹进行了确认,为使用异常位置拉壳钩痕迹进行发射枪支的同一认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射击弹壳痕迹区分小口径枪支种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小口径枪支的种类、性能特点,探讨通过射击弹壳痕迹区分制式、非制式枪的方法,重点分析了匕首枪、单管枪、双管枪、转轮枪等枪种的区分依据,研究了小口径枪弹壳痕迹在检验鉴定中的稳定性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涉案枪支的杀伤力鉴定标准。方法 采用直尺测量方法 ,分别测量制式枪弹、送检枪弹射入同一客体的深度及送检枪弹径。将制式枪弹各数据及送检枪弹径代入新公式 (d1/d2 ) 0 75(h1/h3) 0 7=v1m1/ 5 .2 4d2 ,得出送检枪具有最低杀伤力时射入客体深度h3,该深度标准与送检枪弹射入客体深度h2 比较后可判断杀伤力。结果 该方法计算出的h3值为一区间范围 ,若被检枪弹射入客体深度在区间右侧 ,有杀伤力 ,在区间左侧 ,无杀伤力。结论 用射入客体深度进行枪支杀伤力鉴定 ,方法简单、实用 ,有助于探讨建立枪支杀伤力标准。  相似文献   

14.
杨春明 《法制与社会》2013,(22):170+178
射击距离判断是枪击犯罪现场重建关键环节,分析案情、缩小侦查范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射击距离的精准度对于案件的侦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确定射击距离就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从枪支射击基本原理、枪弹创形成机理分析,结合痕迹学、法医学、微量物证等几方面来测算枪支射击距离。  相似文献   

15.
利用颅骨枪弹创骨折类型推断射击方向和顺序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利用颅骨枪弹创骨折类型推断射击方向和顺序的方法。使用国产五四式7.62mm口径手枪及五六式7.62mm口径半自动步枪,以3m的距离2次射击16具尸体的头颞部及枕部,造成颅脑贯通创,制成颅骨枪弹射入、出口各32例,并根据定位标记进行观察。结果显示:颅骨枪弹创骨折形态可分为带有斜面的孔状骨折,锁孔状骨折,放射状骨折和环状隆起骨折4种类型,其出现多见于低速枪射击,并与射击方向和顺序有直接关系。根据颅骨枪弹创骨折类型可推断射击方向和顺序。  相似文献   

16.
利用抛壳痕迹区分发射枪种的模糊聚类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析了56式冲锋枪和63、81式自动步枪射击弹壳上抛壳痕迹中稳定、易测的特征,并介绍了针对以上特征采用模糊聚类分析区分发射枪种的数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枪弹检验鉴定过程中,有时需要对故障枪支进行检验并分析故障原因。造成枪支故障的因素较多,一方面由于枪支结构复杂,参与射击动作的零件众多,且各动作需由多机构相互配合并逐一完成,  相似文献   

18.
李刚  牛勇 《刑事技术》2001,(6):42-42
1999年3月1日,某市一栋住宅楼的四楼一扇窗户玻璃被一流弹击中,现场提取五一式手枪弹弹头一枚。检验该弹头,发现其弹头膛线宽度仅1.5mm左右,明显窄于五一类手枪膛线痕迹为1.9~2mm左右的技术指标,疑是其他枪种。检验其膛线其它技术参数,得到如下结果:膛线数:4条;旋向:右旋;膛线缠度∶30;膛线缠角∶5度。以上参数均反映出为五一类手枪射击的弹头痕迹。但为何其膛线宽度如此大幅度低于五一类枪支发射痕迹的正常值?为此,笔者数次反复检验其膛线痕迹,终于在其中两条膛线的起始端的左侧,发现数条与膛线平行的细…  相似文献   

19.
当前,涉枪犯罪呈上升趋势。犯罪分子除利用制式枪支作案外,相当一部分表现为利用非制式枪支(土枪)犯罪(约占40%以上),这里的非制式枪支是指:射击运动枪支、猎枪、麻醉注射枪、气枪、钢珠枪、催泪枪、电击枪以及其他足以致人伤亡或者使人丧失知觉的枪支。新刑法和《枪支管理法》对打击涉枪犯罪都作了严格规定,实践中,对于利用制式枪支犯罪,一般来说,认定较容易,打击也较严厉。但对于非制式枪  相似文献   

20.
1案件简介1999年6月13日凌晨,怀远县某运输公司货车在凤怀公路凤阳城西段行驶过程中遭埋伏在路边的犯罪分子伏击,驾驶员李某遭枪击当场死亡。该路沿线类似案件发生多起,社会影响恶劣。技术人员在现场提取了3枚猎枪弹壳,将之和案发地周围村庄收缴的嫌疑枪支送往上级鉴定部门,要求鉴定现场的弹壳是否为送检枪支所发射。但送检枪支之一刘某某的嫌疑猎枪的击针头断裂在枪体里(图2),被上级鉴定部门退回,认为击针头断裂无法进行试验射击以取得试验样本,因此不具备检验条件。笔者利用击针头顶端的细小痕迹与弹壳底座撞击时形成的击针孔撞击痕迹的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