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抵押权是典型的担保物权,就性质而言,担保物权具有从属性、不可分性和物上代位性,抵押权也同样具备上述三种特性,抵押权的物上代位性主要涉及到抵押权的效力问题,即抵押权的效力所及的范围,具体而言,它是指抵押物的代位物的范围。同时,抵押权的物上代位性也与抵押权的物上代位的性质、抵押权的物上代位的实现方法有关。  相似文献   

2.
我国最高额抵押权制度的理论基础是抵押权附随性、特定性缓和理论。日本的最高额抵押权制度除了具有保全债权的功能外,还具有更为强大的投资、融资功能,而我国的最高额抵押权制度在这方面存在制度缺失。我国最高额抵押权制度应适应担保法发展为融资工具之趋势,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我国最高额抵押权制度的理论基础是抵押权附随性、特定性缓和理论。日本的最高额抵押权制度除了具有保全债权的功能外,还具有更为强大的投资、融资功能,而我国的最高额抵押权制度在这方面存在制度缺失。我国最高额抵押权制度应适应担保法发展为融资工具之趋势,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完善抵押权制度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先受偿性不是抵押权的属性,而是抵押权担保债权的效力。从有利于债权人的立场出发,可以承认抵押权的不可分性,但应当设有例外。抵押权的物上代位,可以不采取法定债权质的法律构成。抵押权的效力原则上及于抵押物的附合物、从权利,对从物则宜区分情形。在采取抵押权次序升进原则的情况下,应当承认所有人抵押。  相似文献   

5.
最高额抵押附从性探析覃捷所谓抵押权的附从性,即指抵押权的发生与存在须以一定债权关系的发生与存在为前提。最高额抵押乃抵押权一种,故也有此特性,但鉴于最高额抵押的特殊性,所以在附从性的具体内容上不尽相同。一、无成立上的附从性。普通抵押权的成立以既定的债权...  相似文献   

6.
邓娟  王静怡 《法制与社会》2010,(21):110-110
最高额抵押权以其在制度上的独特设计,使传统抵押权与担保债权一一对应的关系得以突破,以此得以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得到人们的普遍适用。但最高额抵押权制度与其他法律制度一样存在正反两面性的问题,所以完善最高额抵押权制度以抵消、扼制其消极影响对社会市场经济的实践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关于抵押权的追及力的存在与否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如今仍有学者认为立法应承认抵押权的追及力.物权法颁行之后,从其规定可推知物权法实际上没有认可抵押权的追及力,文主要从与抵押权追及力的相关理论及法律规定的抵押物转让和抵押权的物上追及性等内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8.
陈华彬 《现代法学》2014,36(5):39-48
所有人抵押权是所有人于自己的财产上存在的抵押权,它是近现代私法上的一项特殊制度。其中,德国法对此制度于较大范围内予以认可,规定了三种类型的所有人抵押权形态,并就每种形态的所有人抵押权的发生事由定有明文。瑞士法在所有人抵押权制度上更加严格地贯彻了顺位固定规则。要理解所有人抵押权的法律构成,有必要厘清其与顺位固定、顺位保留、抵押权的附随性(附从性)、对自己之物的权利及混同之间的关系。我国现行法制仅于混同的例外情形认可所有人抵押权的立场应予变更。为有利于我国不动产信用关系与金融资本信用关系的发展,我国应在较大范围内认可所有人抵押权,摒弃抵押权的不可分性规则,改采顺位固定规则。  相似文献   

9.
航空器抵押权的立法反映了航运融资的需要。航空器抵押权的性质是动产抵押还是不动产抵押,主要取决于立法选择。航空器抵押权的标的物具有合成性,包括航空器构架、发动机、螺旋桨、无线电设备和其他一切为了在航空器上使用的无论安装于其上或暂时拆离的物品,其中某些物品可单独设定抵押权,因而不能完全适用主物与从物的附加和分割原则。各国航空器抵押权的公示方法有登记、明认打刻、备案的差异,但各有利弊,立法的选择应以最大化地减少权力机关的服务和干预为理念,因为多一点服务就会造成交易的负担。航空器抵押权的公示效力以登记对抗力为特征,实行航空器抵押权的基础关系(协议)与物权变动的效力的区分有利于促进融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圣平  王琪 《法律科学》2011,(5):116-121
抵押权设定后,抵押人并不丧失抵押物的处分权。在抵押权人同意抵押物的转让的情形下,抵押权人可依抵押权的物上代位性,就抵押物的转让价金提前清偿或者提存;在抵押权人不同意抵押物的转让的情形下,抵押权人可追及至抵押物而行使抵押权,抵押物受让人自可代为清偿债务而消灭抵押负担。抵押权人的同意只是其主张抵押权的物上代位抑或追及效力的分界。无论抵押权人是否同意,均不影响抵押物转让合同的效力。  相似文献   

11.
文章根据对抵押权及抵押权转让的概念和法律特征的分析,评析了抵押权转让的生效要件、抵押权转让合同的生效、抵押权转让生效及转让法律效果中所涉及的各种实际问题,并给出了解决方法,最后根据最高额抵押权与一般抵押权的不同,给出了最高额抵押权转让的实现方案和法律后果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付欣刚  盛坚 《山东审判》2006,22(5):68-72
在抵押物遭到毁损之后,价值往往转移于代位物上,抵押权人对此类代位物享有优先受清偿的权利,是为抵押权物上代位性,也常被称为物上代位权。抵押权物上代位不以占有代位物为必备要件,权利人之所以享有优先受清偿的权利,是基于法律的特别规定产生,所以,抵押权物上代位的本质应该是法律为保护抵押权人的利益而特设的优先权。一、第三人对抵押权的侵害与物上代位抵押权的侵害可分为对抵押标的物的侵害与对抵押权的侵害,因侵害的情形不同,对抵押权人的救济方式也不相同,以下详述之:(一)有抵押登记存在,加害人侵害设有保险之抵押物时,对抵押权人的…  相似文献   

13.
论抵押权的实现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啸 《中外法学》2012,(6):1190-1207
抵押权实现程序对抵押权制度之融资功能与担保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我国《物权法》既承认了抵押权的约定实现程序,即抵押人与抵押权人可以协商实现抵押权,也规定了当事人协商不成时应适用的法定实现程序。抵押权的约定实现程序能高效便捷地实现抵押权,但也有损害其他担保物权人及抵押人的普通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之虞,故立法上须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现行法承认抵押权约定实现程序的做法值得肯定,但其允许当事人对抵押权的实现条件做出约定以及完全禁止流押契约的做法,甚为不妥。《物权法》第195条第2款新确立了抵押权的法定实现程序,该程序应界定为非讼程序。惟其如此,方符合抵押权作为支配权、变价权的本质,同时也有助于高效地实现抵押权,充分发挥物的效用。  相似文献   

14.
抵押权与租赁权的冲突与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把握物之交换价值的担保物权,抵押权完全可能与把握物的使用价值的租赁权并存于同一物上。同一物上并存抵押权和租赁权包括两种情形,即租赁权先于抵押权设立和抵押权先于租赁权设立。无论哪一种情形,只要在抵押权实行时租赁权仍然存在,就可能发生租赁权与抵押权的冲突,各国法律基本上都以权利设  相似文献   

15.
抵押权(指担保法所称的抵押权。下同)的行使,是指抵押权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后未受清偿而依法处分抵押物的行为。一、行使抵押权的要件抵押权的本质在于担保债权的受偿,而抵押权的行使则是实现抵押权的主要步骤,是抵押权的主要效力。行使抵押权必须符合以下法定要件:1.抵押权有效存在。行使抵押权实际上是对抵押物进行处分,这种抵押权必须存在并且有效,否则不能处分抵押物,抵押权也无从行使。2.债务履行期届满债务人不履行义务。债务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后不履行给付义务,即债权人未受清偿,那么,债权人就可以要求行使抵押权,以…  相似文献   

16.
不动产所有人将不动产出租后,又在该不动产上设定抵押权,原租赁关系不受抵押权的影响;抵押人在抵押权设立后将不动产出租的,《物权法》第190条第2款规定:"抵押权设立后抵押财产出租的,该租赁关系不得对抗已登记的抵押权。"对此款规定的含义,应该:若租赁关系存续不影响抵押权实现,则租赁关系继续有效;若租赁关系存续影响抵押权实现,则租赁关系对抵押权人无效。  相似文献   

17.
抵押权探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崔建远 《法学》2004,(4):75-80
未来的物权法应当采取抵押权追及效力的方案取代现行法上的相关制度 ;应当明确抵押权的次序及其处分规则 ;应当明确土地使用权抵押和房屋抵押作为共同抵押的形态、成立要件和效力协调 ;应当承认最高额抵押担保债权的让与性。  相似文献   

18.
德国不动产担保权制度在大陆法系国家具有典型的示范功用。在法制史上,德国不动产担保权经历了由保全抵押权进到流通抵押权的发展历程。如今,德国不动产担保权的体系以流通抵押权为主,保全抵押权为辅。德国不动产担保权的这一发展轨迹并不代表世界各国不动产担保权发展的潮流或趋势。中国不动产担保权的基本形态是保全抵押权,中国未来的民事立法对于德国不动产担保权中的流通抵押权的借鉴应持比较谨慎的态度。可以考虑于立法方针上借鉴德国不动产担保权的下列各点:其一,抵押权的独立化;其二,抵押权顺位的固定;其三,抵押权的证券化。  相似文献   

19.
论抵押权物上代位性与物上追及力之共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抵押权标的物可能因各种缘由发生变动,其法律后果及救济方式因对抵押权物上代位性与物上追及力二者的关系的不同认识而异。本文力主二者共容,以维护抵押权人的合法权益,并从适用范围、逻辑体系和价值取向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抵押权的顺位及其权利系相对独立的民事权益,可以转让、放弃、变更,且在损害赔偿场合有助于计算不法行为给抵押权人造成损失的数额,但不可脱离抵押权而孤立地存在,也不会在抵押权消失时仍然存续.抵押登记是确定抵押权顺位的首要标准,但在不以登记为生效要件的动产抵押权、浮动抵押权场合,各个抵押权的顺位相同,除非其中有的办理了抵押登记.在我国现行法上,抵押权的预告登记不是确定抵押权顺位的根据,开始编纂的中国民法典应当承继这种理念.我国现行法采取抵押权的顺位升进主义,实务运作也熟悉于此,编纂民法典时应予承继,顺理成章.抵押权及其顺位权为非专属性的财产权,故未来的中国民法典承认抵押权顺位的转让,不存在法理上的障碍.我国现行法认可了抵押权顺位的绝对放弃,这与抵押权的顺位升进主义相一致,未来的中国民法典可以承继.我国现行法承认抵押权顺位的变更,但不完善,编纂中国民法典应当克服这个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