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晏智杰 《传承》2011,(7):71-73
市场经济和道德情操是什么关系?这两者是相互排斥、对立还是相辅相成?在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能不能树立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情操?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应该树立怎样的道德情操或规范?  相似文献   

2.
文史园地     
《春秋》2006,(2)
《冯惟敏年谱(附冯惟敏着作)》出版发行由临朐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与曹立会先生合作征集、编辑的《冯惟敏年谱(附冯惟敏著作)》一书于近日正式出版发行。该书为16开本,60万字,描绘出了冯惟敏一生的轨迹,还附入了冯惟敏文赋179篇、诗词465首、散曲583套(首),杂剧2部,是迄今为止关于冯惟敏研究的最为完整、翔实的一部著作(孟繁胜王宁)  相似文献   

3.
<正>情与理相互影响。把理讲清、讲透离不开情,以情感人、育人离不开理,把握好情与理的关系问题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如何处理好情与理的关系问题就至关重要。我们要正确理解情与理的内在意涵,厘清情与理之间的关系,必须坚持情与理贯通的原则,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实效。一、思想政治教育中“情”与“理”的意涵澄明认知、情感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两个重要方面,可以帮助教育者把握情与理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讲“站如松,坐如钟”,这样的男人潇洒挺拔,女人亭亭玉立。而一旦年过60,弯腰驼背似乎成了理所应当,大家往往不觉得有修正的必要。其实,从身心健康着想,越老越应该抬头挺胸。人在交往中最想得到什么样的反馈?当然是肯定。假设你正滔滔不绝,听众却像霜打的茄子般发蔫,视线像捡钱似的紧锁地面,你心里肯定像噎住了一样难受。  相似文献   

5.
李石乔 《云南人大》2007,(12):41-4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哪里?应该怎样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又该如何保障农民唱好“主角”,使国家投资与农民发挥主体作用有效对接?这一系列问题关乎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同时又是亟待求解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时下,有的人、有的文章大谈、侈谈领导干部要“多行宽恕”,表现出对领导干部胸怀大度的饶有兴趣,然而笔者对此却颇多另一番感触。 “宽恕”,即:宽容,饶恕,不记旧恶、不计宿怨、宽以待人。这的确是人之美德,应该提倡。只有人人都能付出一点爱,相互同情和理解、相互宽恕和忍让,人与人之间才能和睦相处,才能“洒向人间都是爱”,生活也才能相安无事、平安和谐。我们有的同志,在街里邻居之间、在单位同事之间、在工作接触对象之间,关系都搞得比较紧张,究其原因,除自身德行修养比较差之外,主要的恐怕就是不能与人为善。所以我们的先人早有明训:“宽容饶恕”不啻是美德,更是“聪明人之举”。“得饶人处且饶人,退步行最稳”。([明]冯惟敏《醉太平·家训》)  相似文献   

7.
论散曲家冯惟敏隐逸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散曲家冯惟敏 ( 1511——— 1578) ,字汝行 ,号海浮山人 ,山东临朐人。他是明代最有代表性的散曲家 ,也是元明散曲的殿军人物。除散曲外 ,他的诗、杂剧也别具风格。他的散曲 ,继承了元代散曲豪爽本色的风格 ,在题材上又有新的开拓和发展。其中 ,不仅有对黑暗政治的猛烈抨击 ,也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讴歌。冯惟敏一生曾两度隐居 ,十年仕宦。他的一生 ,是在“仕”与“隐”的矛盾心态中度过的。历来研究冯氏的文章 ,对这种矛盾都有所揭示 ,不乏真知灼见。然而对于其思想深处那种浓厚的隐逸情结 ,学术界还没有充分注意。他是醉心科举 ,还是…  相似文献   

8.
徐燕  张宝山 《中国人大》2012,(14):10-13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机关党建应该怎么做?走在全党基层组织建设的前头——机关党建的带头作用应该怎么体现?  相似文献   

9.
现在如果有人问:北京人都在干什么?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又是什么?人们肯定会说,那还用问吗?肯定都在做着与奥运有关的事情.谈论的也是与奥运相关的话题。可奥运之后,它能给北京留下哪些永远抹不去的“印迹”呢?  相似文献   

10.
李建新 《人大研究》2008,(10):35-36
如果我们面对这么一个问题:“选举就是投票,投票就是选举吗”?我想,很多人都会做出肯定的回答,甚至有人会说这样的问题还用问吗。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认为,正确的答案应该是,“选举须得投票,而投票却并非就是选举”。更准确的答案应该是,在间接民主(即代议制民主)的条件下,基本上可以说“选举就是投票,投票就是选举”;在直接民主的条件下,则应该是“选举须得投票,而投票却并非就是选举”。  相似文献   

11.
正全书围绕在世界范围内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及世界带来的巨大冲击,分析应对疫情的中西方思想文化差异和冲突,进而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在比较的视野中探讨自由与生存、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情与理等如何相互融合、共生共存,实现偶然性与必然性、情与理的有机统一,并指出,用中国传统生存智慧的"情理合一"来最终化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身心,直至人与诸文明等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文艺创作中的情与理韩广信情与理在文学、艺术创作中,一直是理论家、艺术家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有人认为文艺主情;有人认为文艺主理;有人认为文艺乃情与理的统一;还有人认为在文艺创作的不同阶段,情、理的作用也不同。而我认为文艺主情,但对理具有选择权。-、文艺...  相似文献   

13.
功名与利禄     
历朝历代.许多人都追求功名利禄.但他们未必知道功名利禄是什么?功名利禄实际上是一个人为社会和国家作出贡献所得到的肯定.而不只是名利地位、待遇享受,更不是无功受禄。如果无功受禄,或薄功厚禄,本来不应该得到的利禄最后得到了,则未必是好事。至于通过阴暗手段得到的功名利禄,有些身陷囹圄,有些身败名裂.结局都相当悲惨。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14.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中国道家哲学蕴含丰富的人文关怀精神,主要体现为:其一,道家哲学的"道";其二,人与自身的关系;其三,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其四,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这四个方面重要内容分析道家哲学,可以说道家哲学根本上是"以人为本"的,其表现了对人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5.
如果有人问你有没有梦想?我想回答一定是肯定的。如果有人问你的梦想是什么?我想答案会因人而异,不同的人梦想会不同,不同的人生阶段梦想也会不同。如果有人问你梦想能否成真?我想回答会不尽相同,有的人会很坦然,有的人会很淡然,有的人会很茫然。  相似文献   

16.
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种关系?应当说,这是一个老话题,但更是一个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春秋》2020,(4)
正临朐县老龙湾风景区内有一明代建筑,名曰"江南亭"。虽名为亭,但实际是一栋有墙的单体屋舍。此亭位于熏冶水(即老龙湾)之南,濯马潭之北,是明代著名散曲家冯惟敏之"别墅"。江南亭的主人——冯惟敏曾担任直隶涞水知县、镇江府学教授、保定府通判等职,后于明穆宗隆庆六年(1572)弃官归隐故里。清光绪《临朐县志》记载:"自免归,结庐熏冶水上,名其  相似文献   

18.
在中蒙关系的发展需要一次强力助推之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4年8月21—22日展开了对蒙古国的一次“走亲戚”式的友好访问。这也是中国国家主席时隔11年来再次访问蒙古。习近平主席的访问,成为中蒙建立守望相助的睦邻友好典范的里程碑。 茫茫戈壁、青青草原,这是蒙古在中国人心目中固有的印象。蒙古首都乌兰巴托距离中国首都北京有多远?答案是约1300公里,这恰与北京同上海的距离相当。如果乘坐飞机,用时不到两个小时。这就是蒙古同中国的地缘之近。而这种近还体现在宽度上。中国拥有总长约2.2万公里的陆地边界,与多达14个邻国接壤,而这其中的中蒙边界便长达4700公里,两国是互为陆地边界最长的邻国。对这样一个地缘联系如此密切的邻国,中国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应该如何处理同蒙古的邻国关系?中蒙关系对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往有怎样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的制度维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立侠 《前沿》2008,(11):150-152
生态危机的实质就在于人和人关系的危机。生态文明应该反映的是建立在人与人利益关系基础上的人和自然的关系。因而应该把调节人和人之间利益关系的制度维度作为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处理好人和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只有加强制度建设,这是根本保证,也是生态文明得以建立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长篇小说《曾在天涯》(阎真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试图把文学当作一种价值的选择方式和生命思考方式,这在海外题材创作中,是很少见的,小说拓宽了海外题材创作的领域,在文学意义上构成了独特的景观。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责任编辑将小说称之为“大陆留学文学的第二代作品”。小说的核心问题,是对个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考,这种思考,是现代人自我意识的焦点。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与世界的关系如何?我生命存在的终极意义何在?我能够做什么而这对世界又有什么意义?我是否应该或者是否可能去追求超越自我生存需求的价值?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