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5 毫秒
1.
《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2月16日,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国际社会为抑制全球气候变暖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大会于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通过的,目标是在2008年至2012年间,将发达国家的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  相似文献   

2.
<正>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各国都在努力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2005年以来,随着《京都议定书》(一份关于抑制全球变暖的国际公约)的有效实施,全球范围内催生出发展低碳经济的高潮,并逐渐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今年的G8峰会上,全球气候变化议题成为最重要的焦点,由于旨在限制发达国家减排温室气体的《京都议定书》将在2012年终止,因此本届峰会"发展与责任"的主题背后,就是要求世界各国在今后必须承担相应责任,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日益严重的环保问题。  相似文献   

4.
域外传真     
《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旨在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于2月16日正式生效。目前全球已有141个国家和地区签署议定书,其中包括30个工业化国家。然而,作为发起国之一的美国,在总统布什在2001年第一个任期上任伊始就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理由是议定书对美国经济发展带来过重负担。布什还对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温室效应表示怀疑。澳大利亚则没有签署。在签署国中,即使状况较好的日本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也有一定困难。《京都议定书》的目标要求是:全球工业化国家到2012年将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在1990年排放总量的基础上削减5.2%,每个国家…  相似文献   

5.
为了21世纪的地球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日本东京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经过紧张而艰难的谈判,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  相似文献   

6.
李宓 《半月谈》2005,(4):8-88
2月16日,旨在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可以说,既是人类反省自身活动对环境造成破坏的结果。也是人类用于修正自我的开始。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所说。气候异常变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采取行动来应对。《京都议定书》为实现全球范围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真正全球性的框架。  相似文献   

7.
城市低碳     
正当前,严峻的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使得发展低碳事业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低碳,已成为世界各地的共同追求,很多国际大都市以建设发展低碳城市为己任,重视经济发展中的代价最小化,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纵观世界低碳发展历程,日本京都应是重要一站。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在低碳成为全球共识的今天,德国在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环境容量的有限性、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压力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使得发展循环经济的呼声渐高渐行,各种渠道多不胜数。在这其中,近来发展迅猛的碳减排贸易备受青昧,特别是在具有高排耗性的产业与企业上,"碳足迹"尤为显然。《京都议定书》机制下的减排贸易(一)减排贸易的制度性安排作为新兴的国际间贸易——投资机制,减排贸易可追溯于1997年12月通过的《京都议定书》。议定书规定了各成员国之间可以进行一种独特的市  相似文献   

9.
2月16日下午 1时,旨在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抑制全球变暖的努力开始有法可依。《京都议定书》通过于1997年12月。2001年美国宣布退出,俄罗斯、澳大利亚迟迟不加入,其他欧洲发达国家屡次要价,议定书中途几近夭折。2004年底,正当很多国家都心灰意冷时,俄罗斯在最后一刻签署,才使《京都议定书》又活了下来。欧盟成员国低能耗、高产出、高效益的先进技术最成熟。法国总统希拉克表示法国能超额完成减排任务。俄罗斯经济发展速度减慢,人口增长减缓,现在的碳排放量比 1990 …  相似文献   

10.
《传承》2010,(1):2-2
<正>全球共有192个国家参加了全球气候保护协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1997年签订了《京都议定书》,承诺在2012年前共同削减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11.
在21世纪,全球变暖是人类未来面临的最大威胁.2001年7月在德国波恩召开了180多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气候会议.会上,欧盟国家作为维护<京都议定书>的主导力量,最终促成波恩协议的通过,从而使1997年签署的在全球范围减排温室气体的<京都议定书>能够按计划在2002年生效.这标志着人类保护大气环境的工作开始走入协调性和规范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2.
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是根据《京都议定书》第十二条而建立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减排温室气体的灵活机制。其基本含义是:作为附件一国家(发达国家缔  相似文献   

13.
1998年5月,我国政府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专家认为,《京都议定书》的实施将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和外交产生重大影响。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罗勇说,虽然《京都议定书》中并未对发展中国家的减排指标做出限定,但国际社会对发展中国家参与温室气体减排行动的呼声日益高涨  相似文献   

14.
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日本东京开会,通过了抑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京都议定书》。但基于鼓励使用减排技术和对一些国家迫切需要发展经济的考虑,《京都议定书》设立了一些灵活机制,排放量可以交易就是灵活机制之一。这项机制允许国与国之间购买对方超额完成的减排量部分。比如按照规定,到2012年,加拿大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6%,如果到时完成了8%,  相似文献   

15.
<正>在全球气候日益变暖的背景下,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而发展低碳经济,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措施,我国领导人对发展低碳经  相似文献   

16.
国际社会对二氧化碳的法律地位还存在严重的分歧全球暖化即温室效应已成事实。大多数国家认为,温室效应是由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无节制排放引起的,并为此签订了设立温室气体削减目标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在法治的年代,一些具有国际减排义务的发达国家纷纷把温室气体的工业排放纳入立法管制的轨道,如丹麦、芬兰、荷兰、瑞典、英国和德国从1990年起开始征收碳税至今,基本所有的欧盟国家都已经征收了这一税赋。瑞典甚至从2006年7月1日起开始对横贯大陆的飞机的机票征税,  相似文献   

17.
澄湜 《中国保安》2005,(6):17-19
旨在遏制全球气候升温的《京都议定书》于北京时间2月16日下午1时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京都议定书》是人类反省自身活动对环境造成破坏的结果,也是人类勇于修正自我的开始。全世界有识之士已经看到,如再不及时纠正,也许人类就将在毁灭环境的同时毁灭自身。今年1月底,一份题为《应对气候灾难前景挑战》的最新研究报告出台。报告认为,在10年或更短时间内,持续升高的全球气温就会到达临界点,这将引起大范围的旱灾、农作物歉收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这份由英国公共政策研究所、美国进步中心和澳大利亚研…  相似文献   

18.
胥清学 《传承》2010,(18):120-122
利用简单博弈模型,证明国家出于本国利益最大化的考虑,任何一国试图单边碳减排的努力都将很难成功,短期内各国迫于压力,只会选择有限合作政策。尽管如此,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合作应对气候升温是大势所趋。因而,中国在努力推进国际节能减排合作,履行国际义务的同时,应采取有利于保护本国民族经济发展的有限合作政策。  相似文献   

19.
利用简单博弈模型,证明国家出于本国利益最大化的考虑,任何一国试图单边碳减排的努力都将很难成功,短期内各国迫于压力,只会选择有限合作政策.尽管如此,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合作应对气候升温是大势所趋.因而,中国在努力推进国际节能减排合作,履行国际义务的同时,应采取有利于保护本国民族经济发展的有限合作政策.  相似文献   

20.
2007年气候变化大事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娜 《中国减灾》2008,(3):19-19
早在1992年,国际社会就关注气候变化问题。同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首次达成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在1997年12月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了关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京都议定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