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国家调整农民工政策"这一视角出发探讨社会政策的社会影响,在现代化和发展主义语境中以弱势群体能否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指针评估社会的政策体系,并把焦点放在过程上,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大议题,尽管国家在农民工问题上不断做出持续的制度和政策调整,但国家调整农民工的社会政策并没有带来农民工的社会地位的提高,没有让农民工在城市中完成其身份的转变,农民工也没有实现城市适应、实现其与城市主流社会的融合,农民工在城市中陷入了一种新的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2.
政策嬗变: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考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与国家的政策息息相关。农民工流动经历了由限制性流动到基本开放性的自由流动过程,其中,国家也适时进行了政策调整,废除了一些歧视性的规定。农民工的市民化实践推动了国家政策变革,政策又促进了其发展。本文通过对农民工流动与政策变化的具体关系考察,揭示了国家政策必须顺应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进入八十年代后,民工潮开始以一浪高于一浪的势头迅猛发展,不仅强烈冲击着交通运输业,而且对社会各层面都造成了引人注目的影响。据统计资料,中国目前约有6Mi万的青年农民在各个城市流动,针对几年来大规模的民工流动高峰期,国家采取一切措施以期平安渡过,但现实中真正的问题并不在于流动的智暂时期内造成的交通运输及相关社会影响,而在于这些劳动力在流入城市之后造成的社会后果和远期效应。与许多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情况相类似,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已是不可逆转的现实问题。从现在的舆论倾向来看,理论界和民工流出地…  相似文献   

4.
姚尚建 《理论与改革》2024,(1):72-84+166
在城市发展史中,城市参与了现代国家的建构,现代城市从单一的国家权力表征逐步嬗变为资本与社会的空间结果。基于工商业的快速推动,国家对于城市的控制开始松动,城市在世界范围的增长也把大大小小的城镇纳入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城市体系之中。但是不受控制的、基于资本的权力同样支配了城乡之间和城市内部的空间分布,进而损害了城市的核心价值。人民国家意味着人民主权,国家的城市与人民的城市拥有一致的政治目标;城市增长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转变,高水平的城市治理和高标准的公共生活,正是这一目标的体现。而实现这一目标仍然需要国家以妥善的形式重新进入城市,在权力自我约束的前提下,以人民性统领城市性,以人民性规范城市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生育政策连续调整并取得积极成效,在"幼有所育"民生目标的指导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学前教育、儿童福利和家庭教育等四个儿童政策子领域发展显著.借鉴"政策体制"理论,对以上四个子领域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儿童政策体系在进入新时代以来发生了三个方面的重要转型:政策范式上,儿童养育责任已由"家事"转向"国事";权力安排上,政府成为儿童政策的重要行动者,社会和家庭也逐渐发展壮大,责任被重新界定;组织架构上,儿童政策各子领域的行政主管部门的调整,进一步强化了新的政策范式和权力安排.在实施"三孩政策"、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完善国家—社会—家庭在儿童养育中的责任分担,集中力量促进重点领域发展,将是今后我国儿童政策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为我国"三农"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公共政策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工具,其供给质量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效果。当前,厘清乡村振兴中的公共政策节点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矫治,不仅关系到未来乡村的发展质量,也关系到国家的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更对推动和增进人民利益尤其是农民利益具有直接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国家整体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多年来的农业政策一直追求达到的核心目标。最近十多年来,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国家推动下,围绕农业经营体制变革和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实践成为地方政府的中心工作。这推动着乡村治理研究延伸到农业领域,形成"农业治理"的研究视角。区别于农业经济学,农业治理综合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视角,注重研究农业政策自上而下实践的机制、过程和后果,这就需要进入中国独特的农业治理和农业现代化实践中去。国家及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以化解城乡差距,改善农村发展状况.这些政策在制定、实施的过程中,主要由各部委分头负责设计政策内容并推动落实,在集权型行政体制的保障下,这些政策落实的效率往往很高.然而,由于主导政策的部门过多,且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协调,我国惠农政策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了目标偏离、效益低下、主体冲突等多方面问题,使惠农政策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使用.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结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构建清晰的惠农政策目标体系,不断下移惠农政策主导权,实现以县级区域为主进行决策,同时改变惠农政策决策与实施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的一个基本社会现象是农民流动。农民流动对农村发展的正面影响是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的改善,负面影响是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出现老人农业和村庄空心化等问题。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成功的关键。而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最棘手的问题是,政府唱独角戏,农民参与率低,建设的目标路径与现实出现严重的背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城乡统筹发展的角度出发,以村镇重点建设代替目前的村社建设,以点带面,构建一个分工布局合理的城乡一体化体系,实现"城在村中"和"村在城中"的城乡网络发展。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的发展特点与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镇企业的兴起、发展及改制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村经济社会的内在需求,催生并推动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农村经济社会的外部压力,迫使乡镇企业改制并为统筹城乡发展艰难试水。在农村经济社会的内外因素影响下,乡镇企业的发展受制于国家与农民在政策取向上的一致或分歧。  相似文献   

11.
韩生 《党政论坛》2012,(3):18-19
一、"文化源头",上海城市地位应有的功能要求和作用发挥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国家战略高度阐明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上海市的"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建设目标,中国和上海进入了一个新的建设和发展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2.
政策转移作为一种政策工具和文化现象,对我国公共政策发展与变迁有着显著影响。通常,学界认为公共政策创新强调的是对政策主体而言采纳的"新"政策或新项目,而忽视该项目在其他地方曾经实施过的事实。公共政策创新的发生有其内在机理。其中,政策转移可以视为撬动政策创新的杠杆,政策转移和政策创新之间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政策转移丰富了政策创新的途径,节约了政策创新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催化了政策创新;而对政策创新目标的追求也促使政策转移成为可能。因此,政策转移与政策创新之间存在着重要关联。  相似文献   

13.
政策转移作为一种政策工具和文化现象,对我国公共政策发展与变迁有着显著影响。通常,学界认为公共政策创新强调的是对政策主体而言采纳的"新"政策或新项目,而忽视该项目在其他地方曾经实施过的事实。公共政策创新的发生有其内在机理。其中,政策转移可以视为撬动政策创新的杠杆,政策转移和政策创新之间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政策转移丰富了政策创新的途径,节约了政策创新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催化了政策创新;而对政策创新目标的追求也促使政策转移成为可能。因此,政策转移与政策创新之间存在着重要关联。  相似文献   

14.
区域发展战略是我国"十一五规划"中的重要战略,而国家投资布局是这一战略中重要的一环.国家投资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不仅需要经济法原则的指导,同时也需要构建国家投资程序法加以规范,以实现国家投资高效的运转,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有利的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15.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是国家针对当前教育问题作出的重要决策,这项政策的实施对促进教育地位和教学质量的提升、社会的和谐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当前,这一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就业、学业和教师技能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免费师范生自身各方面素质,扎根基层、服务基层,不仅关系到政策的有效落实,也关系到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大。198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允许农民进城"。市场经济体制确定后,摆脱贫困、发家致富的目标,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人口涌入城市。由此,我国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现已进入到高速发展的起飞线上。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国际性的大都市,一直是很多年轻人向往的地方,也是劳动  相似文献   

17.
70年来的城镇政策始终与每个历史阶段的国家处境相伴而生,对其有明显影响的背景因素有:"一五"和"二五"时期工业化体系构建,1980年代对计划经济的维持、1990年代耕地保护政策,以及两次经济危机后国家对经济形势的焦虑。不同阶段的国家战略对城镇命运的影响体现了我国政策治理的特色。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目标,"人的全面发展"应该成为下一个阶段城镇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民主》2016,(9)
正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乡村旅游整体上已进入全面发展、提档升级的关键阶段,政府在寻求发展旅游与破解"三农"问题的融合路径,游客在寻找最美乡村旅游资源,相关从业者在寻找新的利润点。目前,依然存在不少制约因素:一是农民主体地位未得到充分体现和保障。乡村首先是当地人的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其次才是投资空间和消费空间。但目前部分资金进入乡村旅游市场后,无意兼顾和保障农民利益,整体上弱化农民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9.
《行政论坛》2019,(6):90-97
多层治理理论是研究多中心、多部门、多行动者政策环境中治理行动如何开展的重要解释框架,创新型城市是中国政府探索实验主义创新治理的实践模式之一,在现实中这种创新治理模式面临中国行政体制改革藩篱和创新主体关系建构的双重挑战。通过对中国创新型城市理论与实践的梳理,对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建设进程、发展模式、布局特点以及政策阶段性特征进行总结,有助于分析"中央—地方"政府间围绕创新治理目标、治理措施和治理框架开展的复杂互动过程和暴露出的问题。基于此,运用多层治理理论框架能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治理的优化方向提供建议:通过统筹协调形成开放兼容的创新型城市政策目标;通过基层赋权协调多层政府间创新型城市政策工具;通过多层治理构建完善协调的创新型城市治理框架。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发达国家在提升文化软实力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一是把文化发展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制定和实施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文化法规、文化政策;二是把强大而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三是注重文化输出,弘扬和扩大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研究西方发达国家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成功做法,对于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