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报告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全局出发,提出要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这是党领导人民长期实践的必然结论,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正确处理政党、国家和人民之间的关系,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从法律制度上坚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更好地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一、坚持依法执政是党领导人民长期实践的必然结论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问题,是执政党的根本问题。依法执政是指执政党依照宪法和法律确定的国家政权体制、机制、运作方…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依法执政”,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政党理论的重大发展,标志着党的执政方式的重大转换。实现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办事的统一,在认识和实践上需要解决好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领导党与执政党、党的领导与国家法律、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的准确定位及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3.
许小莲 《求实》2006,(12):92-94
在社会主义时期,共产党既是领导党又是执政党。党的十六大提出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依法执政。因此要深入理解依法执政的内容,而对依法执政之“法”的理解是诠释依法执政内涵的关键。执政所依据的法律应当包括所有我国现行的国家法律。党的领导与执政的组织应当依照法律的规定,分工负责,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做到“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其实质是中国共产党必须与时俱进,其执政方式必须实现符合依法治国要求:党执掌国家政权的方式将由主要依靠政策转向主要依靠法律,由实行人治为主的领导途径转向法治为主的执政手段,使共产党对国家政治生活的领导,真正地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5.
依法执政是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举措,也是党的执政理念的重大转变。法治的基本含义是法律主治。法治在政治上,是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和对政治权力的约束。执政党要实现法治,就必须率先依法执政。1.明晰党政职能关系,这是依法执政的起点我国宪法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这种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政治领导是指党就国家发展方向、政治原则和大政方针作出决策,以合法途径转变为国家意志,交由政府贯彻执行;思想领导是指党通过对各阶层人民的马列主义和…  相似文献   

6.
从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到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党要坚持依法执政,标志着我们党执政方式的重大变化和发展。从重政策、轻法律,到”依法治国”再到”依法执政”,这是我们党在领导方式上,特别是在执政方式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和新的发展。它使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性在中国社会权力体系和管理体制中处于至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4,(23):43-46
一个党员的提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直面法治领域突出问题,回应人民群众迫切期待,提出坚定不移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坚定不移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全会公报中,特别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并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依宪执政,首先要求党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  相似文献   

8.
在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大对依法治国有了全面发展,这主要表现为将依法治国方略全面贯彻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以及执政党建设等各个领域,尤其是党依法执政问题的提出,更是对依法治国的重大发展和推进。一、党依法执政是我国依法治国的重大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的法律制度建设始于建国初期。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就先后制定了宪法、组织法、选举法等大量涉及国家政治、经济制度和国家管理的法律。后由于“左”的思想泛滥,法制虚无主义盛行,以及“文化大革命”对法制的肆意践踏与破…  相似文献   

9.
吴抒 《党史博采》2005,(6):72-76
宪政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客观规律,其基本原则在中国已经基本确立.“依法执政、依宪执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向社会主义宪政的重要标志.“依法执政、依宪执政“揭示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宪政之路:坚持和发展宪政制度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党接受人民通过宪法法律实施的监督制约,是实现党的执政方式根本转变和中国走向宪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党的执政能力的科学内涵需要深刻领会党的执政能力定义所蕴含的五个关系:一是执政能力与领导水平的关系。在我国现行的制度条件下,党的领导是执政的政治前提,执政是党的领导地位在国家政治活动中的必然体现。但是我们党在执政过程中并不是以党组织的名义号令社会成员,而是以国家和公共管理者的角色,通过制定和执行全社会的共同规则——宪法与法律,来从事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  相似文献   

11.
执政能力与执政理论概念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华西 《理论学刊》2004,(12):15-16
1 .党的执政能力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 :“党的执政能力 ,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 ,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 ,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 ,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 ,有效治党治军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从概念上看 ,党的执政能力包括制度和素质两个层面。从制度层面看 ,执政能力既指党“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的能力 ,又指党“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的能力。总的来说是进行制度建设、采取科学的方式依法执政的能力。我们党一直重视…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创造性地提出要“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回顾党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局部执政到新中国成立后全国范围内执政的执政史,我们可以发现党的执政即党对政权机关的领导,从执政方式的角度看,实际上可归结为两种:一是以党的政策为主要依据,党对政权实行直接领导,即依政策执政;二是以法律为主要依据,党对政权实行间接领导,即依法执政。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党的执政史实际上也是这两种执政方式相互博弈的历史。因此,我们有必要透过其中实事求是地探讨党依法执政的形成历程。这对于党当前及今后的依法执政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所谓执政方式就是执政党对国家政权机构以及经济、文化社会组织和群众团体实施领导的途径和体制。按照依法治国的要求和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 ,深入对党的执政方式的转变进行法理研究是很有意义的。从新中国成立至党的十三大前后 ,中国共产党主要有“以党代政”和“党政分工”两种执政方式。“以党代政”的执政方式 ,既不符合党章、宪法的有关规定 ,也有悖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和国家学说的一般原理。这种执政方式是由革命战争年代强调“党的一元化领导”演化而来的 ,建国初期在高度集中的政体下不断强化 ,“文化大革命”时期将其推向…  相似文献   

14.
历史经验、现实情况都要求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坚持依法执政。依法执政要求执政党必须形成法律思维方式,树立依法执政意识,进一步完善有关的宪法和法律,并积极探索党政分开的有效途径,同时,依法执政要求各种社会力量不断加强对执政党的监督制约。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执政能力建设中,特别要求不断提高党的依法执政的能力。对于领导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执政党来说,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对推进法治国家的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依法执政是政党执政规律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是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力量,同时又是国家政  相似文献   

16.
执政能力: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从国家政权维度来理解,党的执政能力是指执政党执掌国家政权,并通过国家政权对国家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以及人民群众实施组织和领导的能力。执政能力是一个集合概念,包括个体执政能力,集体执政能力,具体执政能力和整体执政能力。执政理念:理念是人作为社会的人所具有的一种理性化、理智化和伦理…  相似文献   

17.
魏春明 《求实》2004,22(12):77-79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继提出“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后 ,对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又一重大历史贡献。依法执政突出执政活动的法治化 ,要求执政党依照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来执掌国家政权 ,用宪法和法律来规范执政党的活动 ,实现执政地位法治化、执政权限法治化、执政程序法治化、执政监督法治化。  相似文献   

18.
任玉秋 《新视野》2005,(2):25-26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之一,是转变党的执政方式,实现依法执政。而依法执政首先需要有法可依。在宪法中以语义明确的条文规定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地位的法律化,表明了在当代政治文明条件下党执政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强化共产党在社会主义中国政治生活中的执政地位,也有利于党更好地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实现对国家的领导,有利于党处理好与“一府两院”的关系,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9.
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执政能力,不同性质的政党有不同的界定。但一般来说,执政能力是指执政党认识和把握执政规律、社会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能力。它是一个政党领导力、凝聚力、影响力的集中体现。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将其界定为:“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以后的…  相似文献   

20.
张彦玲 《新视野》2003,3(6):41-43
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党在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上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变革。本文从三个角度阐述了变革的主要内容:改变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领导方式,理顺党政关系;坚持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实施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协调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的关系。以上变革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