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随着形势的发展,《国务院组织法》这一重要法律暴露出诸多的问题,亟待通过修法加以解决,一些专家学者已提出有关国务院职责权限、国务院与全国人大及地方政府关系、领导体制等需要明确的问题。《国务院组织法》颁布实施已超过32年,随着形势的发展,这一重要法律也暴露出诸多的问题,亟待通过修法加以解决。除了一些专家学者已提出有关国务院职责权限、国务院与全国人大及地方政府关系、领导体制等需要明确的问题外,实践中还发现一些问题:第一、《国务院组织法》对国务  相似文献   

2.
修法授权,颁发改革通行证 践行“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的法治原则,以满足深化改革年代的现实需求,是最近几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和行权的鲜明特色.2016年,为改革颁发合法性通行证的行动更是密集推出,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峰.其中一个基本方向是运用高效的“打包修法”方式,为改革提供法律支持.2016年7月初,全国人大常委会同时修改了节约能源法等6部法律.  相似文献   

3.
<正>法律修正案是修正法律的形式表现之一。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2009年颁布的《立法技术规范》中明确规定:法律修正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法律修正案,另一种是法律修改决定。文件对这两种形式规范的技术要求做了界定,但对这两种形式的适用范围并无区分,由此在修法的实践活动中立法机关把握的适用标准很难做到规范统一,立法工作者往往也感到无所适从。在此,笔者拟对法律修正案的适用范围谈一点看法。需要明确基本概念。法律修正案是立法机关对现  相似文献   

4.
10月底,立法机关表决通过了居民身份证法修正案,此次修法进一步完善了个人信息安全等规范,但遗憾的是,该法仍然沿用了居民身份证法这一名称。追溯起来,2002年制订身份证法律时,最初的法律草案名称是公民身份证法,居民身份证也改称为公民身份证。但在审议过程中,名称又改成了居民身份证法。尽管争议激烈,但直到法律正式通过,公民还是败给了居民。  相似文献   

5.
阿计 《公民导刊》2011,(12):1-1
随着刑诉法修正案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审,尤其是公布法律草案后,讨论纷起,争议不断。此番情景,足以构成观察当下中国立法博弈的一个标本。十五年未曾修改的刑诉法进入修法轨道,在"程序正义、保护人权"的价值趋向上进步巨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30年来的法制建设是以一系列的立法为标志的。在恢复法制之初,全国人大常委会曾创下了一天通过六部法律的纪录。相应地,立法之后的修法也变得格外频繁。  相似文献   

7.
正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立法方面的问题。2020年《关于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立法修法工作有关情况和工作计划报告》强调,公共卫生立法修法工作要立足中国国情,把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提炼上升为法律制度,建立依法防控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依法防控治理能力,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在法律体系建设方面,增强法律规范系统性,保证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应急决定命令、防控工作规范的协同配合。  相似文献   

8.
阿计 《公民导刊》2012,(10):34-35
一边是一个叫"环境污染"的魔鬼,正在释放出日益深重的灾难,一边是一部叫"环境保护法"的法律,陷入了出台近23年未曾修改的僵局……2012年8月底,随着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正式提交立法机关一审,这种法律与现实"脱节"的奇特状态终于被打破。已然被许多人遗忘的环境保护法,也因此重新进入公共视野。此次修法,当可视为环境保护法走出"边缘"、重寻生机的一次努力。在环境危机、权利诉求、利  相似文献   

9.
9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对法官法、检察官法、律师法等八部法律作出一揽子修改.此次修法的核心是,从明年起,现行的国家统一司法考试更改为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这标志着,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所提出的“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的改革构想,终于结出了立法化的制度成果.  相似文献   

10.
2012年11月底。有媒体披露。国务院已原则通过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其内容是提高对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的补偿数额。相关报道甚至有板有眼地称,提高额度可能至少为现行标准的10倍。一时间,这条消息不胫而走,成为坊间热议焦点。一个月后,随着修法草案正式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初审,“10倍”之说被证明只是一种猜测,但修法草案对现行征地补偿制度革命性的改造,却展示了更为丰富的意味。此次修法行动,既是维护农民最核心利益的一次制度化努力,也被看作是试图破解中国社会最尖锐矛盾的一剂“解药”。  相似文献   

11.
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正确认识、科学规范、充分行使好这一职权,是区级人大当前亟待探讨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阿计 《公民导刊》2010,(9):47-49
真正值得关注的,并不仅仅是修法规模之大,而是修法思维之变。而最能体现这一理念,亦最具历史意义的修法进步,莫过于对刑罚结构所作出的"少杀长关"的革命性调整。  相似文献   

13.
2013年12月23日,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正式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初审。这部坊间俗称为“民告官”的法律,在历经23年五味杂陈的运行后,终于首次开启了修法之旅。如同23年前行诉法的施行,激起了观念和制度的巨变,23年后的修法,也注定深刻影响民主法治的走向。盖因“民告官”的背后。交织着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公权与私权的博弈、行政与司法的纠葛等各种复杂因素。围绕行诉法所展开的诸多修法构想和争议,已远非普通意义上的法律改造,而是深深触及体制性、根本性的症结。  相似文献   

14.
彭东昱 《中国人大》2014,(22):26-27
作为一部"民告官"的法律,1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的通过,为这一受到广泛关注和参与的修法过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获得了普遍赞誉,向解决行政诉讼"三难"问题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在此法诸多亮点中,对公民行政诉讼权利保护的进一步强化成为解决顽疾的重要支撑点。  相似文献   

15.
正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在今年的世界环境日到来之时,对中国来说,最具意义的便是环保法的出台。2014年4月24日,环境保护法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四审后,高票通过。对于这部施行了整整25年后首次修改的法律,舆论热情洋溢地称之为"史上最严环保法律"。而在一年零八个月前,当环保法修法草案提交初审后,却几乎被负面评价淹没,并引发了大规模的批评和争议。从弥漫失望到交口赞誉,折射的是一部法律的蜕变重生,也见证了近年来罕见的一场立法博弈。环保法的修改,堪称考察当下中国立法的一个典型标本。  相似文献   

16.
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是党中央确定的重大任务,是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重点,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2021年1月22日,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立法修法工作计划"中的又一部重要法律——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获高票通过。  相似文献   

17.
一个中国原则与两岸关系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两国论”的提出是台湾分裂主义路线发展和岛内政党政治、权力斗争的后果,反映了台湾当局对两岸关系政治定位与法律定位的双重性以及政治定位的矛盾性。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定位的政治与法律基础,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政治与法律原则;坚决反对台湾当局以“两国论”作为“修宪、修法”的基础和把两岸关系国际化的政治图谋。  相似文献   

18.
去年12年底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此前两个月已经一审的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并未继续二审。该法草案公开后所引发的诸多争议,或可解释为修法步伐暂缓的主要原因。民诉修法的核心难题是处理公正与效率的关系,即在"诉讼爆炸"的现实态势下,如何既合理配置司法资源以提高司法效率,又切实保障公民诉权以维护司法公正。恰恰在这一关键点上,修法方案不乏可商榷之处。比如,民诉修法所创建的一审终审的  相似文献   

19.
所谓“法理台独”,简言之,就是“台独”势力企图从“法律”上确定“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并否定“台湾与大陆同属一个中国”的行为。其主要手法包括“修宪”、“修法”等。这一行为从李登辉主政时就已开始,陈水扁上台后更将之推向一个新阶段。目前,“法理台独”已成为对包括广  相似文献   

20.
2011年8月24日,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修正案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诞生于1979年的现行刑诉法,是改革开放、重建法制后首批出台的七部法律之一。1996年,该法进行了一次重大修改,是次以程序正义、保护人权为核心诉求的修法,被誉为中国建构现代司法制度的里程碑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