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情系花明楼     
我们怀着对一代伟人刘少奇同志的崇敬心情,特意于今春到其故居——花明楼炭子冲,去缅怀和拜谒他老人家。花明楼位于长沙市两宁乡县境内,到了花明楼炭子冲的村口,“刘少奇同志故里门楼“即映入眼帘,它雄伟挺拔,庄严肃穆,让人顿起敬意。我们从门楼拾级而上,登上了铜像广场。广场宽阔宏大,四周群山连绵,花木葱笼,幽远深遽。广场前方的青松环卫中簇拥着一个庄严的平台,高达7.1米的刘少奇铜像(寓意党的生日和少奇同志享年71岁),矗立在平台上。表情一似微笑一似沉思,拿着烟头的左手自然摆放,飘逸的风衣和握在腰间的右手,使得共和国主席更加伟岸潇洒亲切祥和,不少游人在这里和少奇同志留下了难忘珍贵的合影。  相似文献   

2.
《心碑》曾是一本书的名字。我很难找到更好的词语作为本文的题目了。几十年来,勤劳朴实的中国人民、关心政治的中国人民——因为“突出政治“,怎能不关心政治呢!被政治舞台上一个悲剧所震撼。伟大的悲剧英雄在亿万人民的心田里树起了不朽的丰碑。走过韶山——毛主席的家乡;走过花明楼——少奇同志的家乡。那天下午回到湘潭。街上跑着车厢上书写着“彭总故居“字样的大巴。已经有些疲劳,今天在湘潭住下还是继续前进去彭总的家乡乌石呢?同行的德池弟十分积极,他说“走,走……“这位当年参加过淮海、渡江战役,参加过解放大西南的战役、修康藏路、率  相似文献   

3.
一个警卫战士心目中的刘少奇记得那是我们从西柏坡来到北京不久的一天,组织上突然通知我,要调我到刘少奇同志身边当警卫员。说实在的,刚开始工作那阵子,心里还真有点担心和拘束,恐怕工作出了差错,挨首长的批评。但没过多久.就觉得少奇同志是那样平易近人,没有一点...  相似文献   

4.
实施依法治镇告慰百年少奇1998年,对于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镇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一百年前,共和国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任委员长刘少奇同志就诞生在这里。伟人虽已故去,精神却长留人间,他的名言"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总是让家乡人民感到无比亲切和圣洁,给人启迪,催人奋进。抚今追昔,勤劳务实的花明楼人民悟透了一个硬道理:只有把全镇的各项事业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长治久安才有保障,民富镇强才有希望,才是家乡人民对少奇同志一生追求的最好  相似文献   

5.
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代会上,少奇同志被选为委员长。有一次,秘书杨俊去向他汇报工作,喊了声“委员长”,少奇同志根本不理。当叫第三声时,少奇同志才不高兴地反问:“你怎么突然叫这个,不感到别扭吗?”别的工作人员也遇到过这种场面:叫他官衔时,往往连叫几声他都没反应,但一改称“少奇同志”,他马上就答应了。所以,在少奇同志那里,官衔职务一直叫不起来。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刘少奇同志诞辰100周年,是他含冤逝世29周年,也是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作出为少奇同志平反昭雪决议的第18个年头。回想起当年喜闻少奇奇冤大白时的一段往事,以及京城几位老同志对少奇同志的深厚感情,令我终生难忘,深受教益。  相似文献   

7.
一50年代,我先在中央警卫团一中队后到中央警卫局工作,与中央领导接触机会较多。第一次接触刘少奇同志是1961年互互月,少奇同志因患有肩周炎要去广东温泉疗养,我为他当警卫。在接触少奇同志之前,我的心里直打鼓。因为我听说,少奇同志不爱说话,不爱理人。第一天去,我的心情很紧张,总害怕一时不慎工作出纰漏。可越怕出事反而偏偏出事。当时正是冬天,少奇同志办公的房间里暖气烧得很热,因为当时还没有空气加湿器,只能用土办法,即用一个铁盒子盛满水放到暖气上通过加热挥发形成湿气,增加空气的湿度。当我端着盛满水的…  相似文献   

8.
据刘少奇同志的秘书回忆:少奇同志每次外出都会坐在车的前排,而不是坐在后面。为什么要坐前排呢?原来坐在后面观察外面不方便,而坐在前面则便于观察街道两边的人流和建筑。少奇同志时时刻刻关心群众疾苦,就连外出坐车也惦记着群众。这件小事,使我们看到了一名共产党人心系人民的优秀品质。 事实上,每一位真正的共产党人,都会把党的宗旨牢记心头,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孔繁森在检查工作时经常带着医药箱免费给群众治病送药;当他看到一位藏族老大妈在冬天里还穿着单鞋时,就把自己的棉皮鞋脱下来给她穿上。吴天祥在一个雨夜因为挂…  相似文献   

9.
刘少奇同志不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而且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中国革命胜利后,少奇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研究中国社会过渡时期的经济问题,写出了《关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系统地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社会经济结构思想,对指导我国经济建设、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一、刘少奇同志关于过渡时期社会经  相似文献   

10.
普通老百姓手举国家《宪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这是不为奇的。但作为领袖人物,他们也手举《宪法》维护自己的权利,这实属罕见,不信,你看: 1964年12月28日,毛泽东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举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说:“我们这些人算不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如果算的话,那么有没有言论自由?准不准我们同你们讲几句话……”毛泽东此时举《宪法》大发脾气使在座的人摸不着头脑,究竟是针对谁?原来是事前因邓小平同志考虑到这次会议是一般性会议,就向毛泽东提出如果事情忙,可以不参加会议。毛泽东则认为是不让自己参加会议。另一次是刘少奇在一次会议上讲话,毛泽东插话,少奇同志不知毛泽东要讲很多话,而毛泽东  相似文献   

11.
1961年5月8日,是个大好的晴天,回宁乡炭子冲视察工作的刘少奇主席,在家乡已开始了第6个工作日。 前五天,他仔细察看了炭子冲的山山水水,详细询问了田里土里的生产情况,把炭子冲的老农、干部,请进旧居谈心拉家常,和党员骨干一次次座谈,共商恢复生产的大计。5月7日在大队党员骨干会上,少奇同志亲切地对大家说:“将近40年没有回家了,很想回来看看,  相似文献   

12.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同志回到了阔别三十二年的故乡韶山。他目睹故乡的巨变,抚今追昔,豪情满怀,写下了中外著名的光辉诗篇《七律·到韶山》。诗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一句,集中概括了韶山人民和全国人民几十年的奋斗史,高度赞扬和生动表述了韶山人民一心跟着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革命精神。自此,人们把这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简称为“韶山精神”。  相似文献   

13.
韶山印象     
9月9日,毛泽东同志逝世36周年,这一天我正在韶山。并非刻意选择这一天,湖南之行本就有参观韶山的安排,同时这也是我多年的一个夙愿。韶山既是革命纪念地,又是5A级风景旅游区,分为滴水洞、韶峰、故居三块,里面分设共27个景点。毛泽东逝世36年来,每年前来韶山参观、旅游的人数高达100万以上。毛泽东故居正屋门上,是邓小平亲笔题写的"毛泽东同志故居"七个黑底镏金大字。过去有人把游韶山称为朝圣之旅,我丝毫没有这个感觉。在伟人故居里漫步,感觉就是到了一户农舍,毛泽东不是神,说白了也是一个农家子弟。所不同的是,他在年青时就树立了远大的志向  相似文献   

14.
最近出版的《刘少奇选集》下卷,收有《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一文。这是一九五○年九月十日少奇同志在马列学院二、三班开学典礼上讲话的一部分。马列学院是马克思列宁学院的简称,是中国革命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的前夕,根据党中央的决定创办的。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八日在河北平山县李家沟口正式开学,少奇同志兼任院长。《刘少奇选集》上卷,  相似文献   

15.
刘少奇同志是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之一和理论家,是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创立者之一。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在毛泽东同志探索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同时,少奇同志也很注意这个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刘少奇有关党性修养的论述是少奇同志终其一生为全党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光芒,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影响力。重温刘少奇党性修养的论述,将有利于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有利于自觉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有利于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从而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一、刘少奇有关党性修养的论述的核心内容刘少奇有关党性修养的论述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7.
1953年7月,我从旅大市(现大连市)公安局调到中南海中央警卫局工作。1959年至1962年在少奇同志身边做警卫工作。打破“万头猪场”的神话1961年,少奇同志身体力行,亲自到农村基层去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为便于尽可能获取更多的真实情况,他把调查地点选择在自己的故乡湖南农村。4月1日,少奇同志与王光美及几位工作人员从广州到了长沙。在临出发前,凡参加工作组的同志,都被少奇同志召集到会议室开会研究调查内容和方法。少奇同志提出几点要求和注意事项:1.要穿便服下去;2.不要叫我首长和少奇同志,只叫我…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实现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台阶式”发展经济的思想,他明确提出:“从我们自己这些年的经验来看,经济发展隔几年上一个台阶,是能够办得到的。”“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在今后的现代化建设长过程中,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阶段,是必要的,也是能够办到的。我们就是要有这个雄心壮志?” “台阶式”发展经济的思想,是邓小平同志从客观经济规律出发,对建国以来我  相似文献   

19.
1937年年底,刘少奇同志在当时的华北局所在地——临汾召开了一次会议。会后,少奇同志指示我到开封检查山东、河南两省的“联络局”工作。我到开封后与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朱理治同志取得了联系,不久开封就沦陷了。我向长江局周恩来同志请示“怎么办”,周恩来同志指示:就随河南省委迁移到竹沟。在此之前,彭雪枫同志率领一大批干部(包括张震、岳夏等同志)已经分别从延安和山西来到这里。彭雪枫同志是南阳地区镇平县人,与河南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在红军时期,他担任过红军师长、政委、纵队司令等职,参加过长征,并与黄克诚、张爱萍、张震、肖望东等…  相似文献   

20.
以有关韶山题材的文论广受注目的中年史学工作者马社香,将其多年考证、研究的成果,熔铸成《韶山档案》一书,新近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雷洁琼同志为该书题词:“韶山魂”。 《韶山档案》,以历史大纪实的文体,详实地探寻、描述了韶山作为毛泽东故居、故园而引发的半个多世纪的波澜起伏的“访韶山热”。在已达三千万之众的瞻仰人群中,该书生动、准确地记载了一批重要的访客: 毛泽东的战友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董必武、叶剑英、聂荣臻、陈毅、彭德怀、贺龙、谭政、许世友; 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华国锋、李先念、李富春、邓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