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环节,也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性工程。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创新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台湾社区发展政策尤其是社区营造经验值得借鉴。自1965年台湾正式实施社区发展政策以来,在50年的演进过程中,台湾地区的社区发展政策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调整和创新,取得了积极成效。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社区总体营造计划"、"新故乡社区营造计划"和"健康社区六星计划"为标志的台湾社区总体营造运动,以满足社区居民的生活需求为出发点,以社区公民再造为主体,以社区文化再造为先导,实现社区的功能整合和结构整合,有效带动了城乡社区的协调发展,对于推动大陆城乡社区建设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与其刻意设"诤言奖",不如从领导做起,形成一个机制,精心营造一个宽容不同声音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6,(19)
正有一年我回家,身份不单是"游子归乡",还添加了"外来者"身份,以"社区营造"的观念,针对故乡昔果山,提出社区改善之道。能有此行,得力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台湾自外引进"社区发展"观念,由当局编列预算,各村里轮流"做社区",把一个里、一个村的特色,营造起来。九十年代,金门撤除战地政务管制,到二十一世纪,一些乡镇等开始有了社区中心。就连昔果山,  相似文献   

4.
<正>网购不只是城市人玩得转,农村群众也玩得很嗨!2015年"双11",淘宝发布农村淘宝全国各省TOP10排名榜,我区购买量前10个"土豪村(社区)"中,横县校椅镇校椅社区排首位,并在2016年"双11"也有上佳表现。广西"网购第一村"是如何炼成的,带着好奇,记者走进了校椅社区。打破网购的"信任藩篱"来到校椅社区的"村淘"服务站,记者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国农村社区治理面临着新的问题。农村社区治理主体缺失、经济利益分化严重、村民自治能力培育不足、不良选举文化频繁入侵等问题广泛存在,严重干扰了农村社区村民自治的开展,损害了农村社区村民的合法权益,危害着农村社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山东省日照市作为全国唯一的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在农村社区组织架构、管理形式和目标追求上实现了"三破三立",创新基层民主形式,推动基层民主进步,实现了农村社区的文明自治和稳定发展。当前推进农村社区治理,需要维护村民自治权利的主体地位,确保村民自治权利有充分的实现路径;需要厘清农村社区的自治任务与服务功能,以创新精神推动农村社区治理工作格局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农村社区,既有别于传统的行政村,又不同于城市社区,它是由若干行政村合并在一起,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或者是由一个行政村建设而形成的新型社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不能等同于村庄翻新,也不是简单的人口聚居,而是要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在农村营造一种新的社会生活形态,让农民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过上像城里人那样的生活。实现社区化之后,农民又不远离土地,又能集中享受城市化的生活环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农民在解决温饱、基本实现小康之后,对居住条件和生产生活环境也提出新的更  相似文献   

7.
正六年多来,他奋力创新,带领一家濒临关停的杂志社起死回生、风生水起,杂志由月刊发展为旬刊,杂志的发行量、影响力逐步提升,2013年被评为"河南省一级期刊",中旬刊《收藏天下》在第二届中国品牌年会上荣获"品牌优博奖·品牌影响力艺术媒体奖"。他本人于2011年当选河南省青联委员,同年被评为  相似文献   

8.
<正>在家庭规模和家庭照料资源日益缩小的背景下,未来的我或许更愿意继续生活在自己熟悉的家庭和社区中。所以,社区养老服务是我本人比较推崇的一种养老方式。在社区警务工作中,敬老爱老工作可能不是"重头戏",但它却是营造社区和谐氛围的"桥头堡"、破解社区管理的"金钥匙"。作为一名长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以来,崇左市大新县在驻村干部队伍中创新服务群众形式,率先开展"建群众档案为民富民"主题活动,以农村家庭户为单位,建立起覆盖全县146个行政村(社区)近6万农户的"群众档案",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大新县依托驻村干部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优势,立足农村实际,按照"一线工作法",组织全县311名驻村干部收集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和生产生活存在困难,询问群众影响和制约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按照"一户一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20,(16)
正在上海市闵行区浦锦街道有一个名气响当当的"橡树心理辅导团",骨干团员都是来自台湾的几位全职妈妈。困难家庭儿童帮助、公益心理课程、婚姻矛盾调解,这些都是辅导团成员奔走在社区的主要任务,而这个心理辅导团的"灵魂人物"是一位嫁到上海的"台湾媳妇"——徐慧娟。  相似文献   

11.
<正>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塔城地区各族老党员充分发挥工作经验丰富、影响带动力强、敬业奉献精神突出的优势,积极投身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洪流,营造了老党员创先争优的喜人局面,推动了"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深入开展。建言献策尽职责乌苏市虹桥街道和平路社区的老党员在社区党支部的倡导下,组建了"老党员智囊团",积极为街道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12.
彭军  张晨  陈新祥  吴理财  李山 《政策》2013,(6):80-82
秭归县是全省较早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县市之一。早在十年前,秭归县曾进行"杨林桥模式"的农村社区建设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处在社会急剧转型中的秭归县农村,也像其他农村一样面临着一系列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影响着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在这种背景下,秭归县委、县政府结合本县县情,总结前期农村社区建设的经验与现实问题,自2012年8月起在全县范围内推行"幸福村落"建设工作。日前,省民政厅组成专题调研组,前往秭归县  相似文献   

13.
从1998年到2013年,我国经历了由城镇化的提出到快速发展的不同阶段,基本秉承由"城"到"市"的建设路径,促使我国城市化率快速提升,成效显著,但同时也带来了城镇发展与市场、产业以及人的城镇化等不相协调的问题。其中,村落习俗和传统惯习未得到足够重视,出现了旧"惯习"与新"场域"的矛盾。充分利用结构化习俗的维系力,通过乡间集市与新型农村社区的双重聚合,在现代型"惯习"引导下重构社区化生活"场域",走由"市"到"城"的城镇化道路,是实现"新四化"同步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王焱 《群众》2015,(2):63-64
<正>在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张的背景下,大批农民转化为市民,农村居民点转变为城市社区,破解过渡型社区的治理难题,日益成为一个值得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的现实问题。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常见社区形态,过渡型社区包括村改居型、农村拆迁整体安置型、商品房型社区等,"过渡型社区"这个名称,强调了这类社区的过渡性特征。在居民由"农民"向"市民"转化的过渡期,各种问题和矛盾不断在社区酝酿、碰撞,社区治理的各种难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富川瑶族自治县富阳镇阳寿社区试行"一制二卡三问"党员干部直包到户活动,活动以"入户宣讲、上门听诉、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为主要内容,推行"一制二卡三问"工作制度,实行"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制,发放干部群众连心卡和建立社情民意档案卡,广泛开展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和问情于民活动。通过开展"一制二卡三问"党员干部直包到户活动,把农村政治思想工作"一竿子插到底",使农村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换挡提速,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思想觉悟,着实解决社区存在难题,促进社区和谐。  相似文献   

16.
正东山里,一个乡土气息浓浓的台湾客家村落,地处偏远山区,却一年到头不乏上门"取经"的参观者。十年前,这个拥有1000余人的村落,是新竹县关西镇最贫穷的里之一,加之大量的垃圾处理无序,村民自嘲为"垃圾里"。如今,这里青山绿水,具有多彩多姿的森林、溪流、湿地及农园,先后获得"农村再生计划金种子奖"、"百大绩优村里奖"等荣誉,里民感叹是"山沟里飞出了绿  相似文献   

17.
正安吉县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按照"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特色化发展"的思路,不断提升农村社区建设、管理、服务和发展水平,走出了一条具有安吉特色的农村社区建设道路。一、坚持规划先行,推进农村社区治理一体化。一是高点定位谋划。县委、县政府将农村社区工作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门成立城乡社区工作协调小组,定期研究布置全县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将农村社区治理工作纳入相关部门和乡镇领导干部政绩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鹤壁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以营造"三个氛围"、创建模范机关为主线,坚持"四个突出",持续增强党性、彰显特色,以机关党建高质量推动人大履职高质量,2020年荣获全市高质量发展党的建设奖,成功创建省级文明标兵单位,并连续多年荣获全市平安建设优秀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奖项。  相似文献   

19.
《政策瞭望》2010,(3):52-52
2010年,天津市将全面推进农村居住社区、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三区"统筹发展,以增强区县经济规模和实力,打造一批强区强县强镇,使天津市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走在全国前列。按照天津市构筑高端产业、自主  相似文献   

20.
《群众》2017,(23)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从1996年全国首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到2006年首批"国家生态市",再到2016年全国首批、江苏唯一的"生态文明奖",张家港人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下苦功,每十年一个台阶,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互促共进的新路子。特别是近年来,张家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