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性假设与管理策略有着密切的联系.韩非认为人性是“自为”、自利的,是趋利避害、好逸恶劳的.他以“自为”人性论为理论前提,提出了以“势”为基础的以法治民、以术治吏的管理之道.韩非的这种管理之道,实质上是一种制度化、有序化、规范化管理.韩非的以法治国思想与儒家的以德治国管理,是互为补充的.  相似文献   

2.
一、《管子》对德的基本认识。《管子》对德的认识有四种基本含义。 (1)德与道是无别的 ,人掌握了“理” ,就可以得道 ,就是有德。道的本性是虚无无形 ,秉承道的本性。《管子》进一步认为 :“化育万物之谓德”。 (2 )德的载体为人身 ,为人之行为。因而德是人的内在东西 ,表现于人的行为中 ,与我们今日的品德相近。因而《管子》强调修身 ,更强调修心 ,要求“无以物乱官 ,无以官乱心 ,此之谓内德”。这种内德隐含了人对万事万物 (包括对人的感官 )的一种客观态度和崇高智慧。 (3)德是实践和认识的重要环节。道生天地 ,德出贤人 ,道生德 ,德生…  相似文献   

3.
要以德服人     
常言道:要以理服人,笔者以为,更要“以德服人”,这并非对以理服人的否定或取代,只是想让“服人”的人多讲点德,多有点德,不要空讲理,蛮讲理罢了。德,指德行、品质和德政;理,便是大道理。一个人,尤其是“公仆”者,无德硬讲理,理也黯然失色,人们心不服,口也不服。只有德正,人们才口服心服。如今.“理论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还真不少。有些人尤其是些“公仆”们,公开场合,小道理大道理该怎么讲怎么讲,讲得头头是道;私下场合,五事缺德事贪赃枉法的事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干得触目惊心。古人曰:“德,国家之基也”,“德惟…  相似文献   

4.
崔杰辉 《各界》2014,(1):92-92
万事成于勤、成于智、成于效,皆通理也;人贵知于己、知于事、知于彼,方能作为也。监测监管新,新于行业,新于种类,新于技术,新于职能也。作为与此,必勤与事,智与效;先知之,梳理之,宣传之,推广之,才成于此事。事物难是水质,使人作用于梳理则不难。破难在于认识其规律,掌握其方法,总结其经验,破解了就不难。  相似文献   

5.
《行政论坛》2016,(1):89-92
公共政策诚信所体现的主体道德选择和履约能力是政策公信力的核心性决定因素。公共政策作为一种非主体化的存在,其诚信问题体现于三个维度:诚信之德、诚信之范和诚信之正。现实中的"自利性"政策制定思维、"科层制"政策执行架构弊端和"非独立化"政策监督机制是存在于这三个维度中的政策诚信问题。构建"德性—规范—监督"三维一体的公共政策诚信之道,即诚信之德的基石:坚守"公共性"的政策价值基准,诚信之范的践行:树立"责任制"的政策执行原则,诚信之正的维护:构建"独立化"的政策监督机制,等等,是解决政策诚信问题的应对之道。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哲学史丛书之一的《韩非思想新探》(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是黑龙江大学哲学系孙实明副教授潜心研究的又一力作。本书选材巧妙,语言流畅,具有鲜明的特点。 1.立足事实,全面客观。 中国古代哲学,其实是一种道德哲学,这种道德哲学与政治有着不可分的联系。基于此,本书在引证大量事实和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韩非的社会政治思想(包括经济思想)、伦理思想和哲学思想,力图从整体上把握韩非思想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老子》是道家哲学思想的根基所在,该文洋洋洒洒五千余言,包罗万象、微言大义。而"道"的概念是其重要基点,囊括形而上的宇宙本原与形而下的处世哲学等诸多内容,通过对老子之"道"展开多维方向的讨论,以分析老子的哲学思想框架。  相似文献   

8.
德是为官之魂,从政之本,用权之道。在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一些干部品德缺失现象凸显的情况下,落实“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对于克服“以才掩德”、防止“带病提拔”、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相似文献   

9.
决策是人类社会实践中的重中之重。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反者道之动”有助于我们为决策问题找到一条理性之途。在“反者道之动”与“决策”的联系与操作化问题上,把两种相反的意见推向极端并进行尽可能的扩大,表面上是极端非理性的,但是在此基础上同时开展充分的辩论和评估,却是获取辩证理性从而得到科学决策的理性之途。“反者道之动”方法在复杂性科学背景下应当也有望得到进一步扩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周文清 《学理论》2009,(5):82-82
德是为人之道,立身之本,是一个干部基本素质的重要方面。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是我们党选拔任用干部的根本原则和重要标尺。如何发现领导干部德的情况,考察领导干部德的情况,对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魏志波 《学理论》2009,(17):52-53
中国哲学思想中表征自然规律观念的概念:“道”、“常”、“理”等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在先秦诸子学说、天人感应理论、魏晋玄学、理学四个主要哲学思潮中,它们的内容及特征都是不同的。自然规律观念的这一演变过程有大量错误和曲折,而更多的是进步,这些错误和进步对科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德”之意众多,对于个人主要有二:修养而有得于心;行为节操。《周礼·地官·师氏》注云:“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礼记·曲礼上》疏曰:“德者,得理之称。”《史记·乐书第二》:“德者,性之端也。”显然,对于一个人来说,“德”包含了品格、修养后既成之性、性行和气质、本性等众多具体内涵,概括地讲,有德者,即为心、行之贤者。《党政领导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明确规定:“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符合把领导班于建设成为坚决贯彻党的某本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坚强…  相似文献   

13.
韩非是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作为法术之士,他一生做过的事可以概括为三件:其一是总结历史上治理国家的经验教训;其二是研究著述有关治理国家的理论;其三是为专制君主治理国家提供方略。韩非的治国方略集中体现在《韩非子》的五十五篇宏论中,包有"循天守道"、"因情而治"、"依法赏罚"、"治吏引纲"、"务力耕战"五大方略,其中,"务力耕战"是韩非主张的治理国家的根本性方略。富国强兵,务力耕战,赏罚依法,这是韩非务力耕战的基本思路。韩非给专制君主提供治国方略的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称王称霸、统一天下。这些治国方略中蕴涵的一般道理,对于现代国家治理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进入90年代以来,由于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美国企业界发起了一场工商管理革命,这就是哈佛大学教授所概括的“重理管理”。企业界的重理管理运动和工商管理重理理论波及公共部门,引起了重理政府的实践试验和理论思考。本文简要概述了西方重理政府理论和实践的内涵、影响、障碍和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15.
任万明  赵征 《学理论》2009,(27):96-97
戴震他从多个方面展开对意见之理的探究和批判。在戴震看来,阻碍人们获得理义和真理的原因不外乎两个,即“私”和“蔽”。“私”乃是“欲之失”,“蔽”乃是“知之失”。为了避免和克服“以己之意见”为理,达到“心之所同然”的理义,就必须“去私”、“解蔽”。“去私”的关键是实行“忠恕”之道,“解蔽”的途径和方法则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相似文献   

16.
吴黎宏 《党政论坛》2009,(11):49-50
领导干部的德,主要指理想信念、党性修养、道德品质和精神风范,是衡量领导干部品质优劣、思想道德水准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决定着才智发挥和权力行使的目的、方向和效果。古人云,“为官之道,德在其首”、“德厚则威高,德不厚则威不高。”领导干部要成就事业、  相似文献   

17.
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段话:心小了,所有的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事就都小了。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爱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胸襟,有舍有得看智慧,是成是败看坚持。这段话阐述心胸与事情的关系可谓入木三分,精辟透彻。  相似文献   

18.
杨成志 《学理论》2008,(11):94-94
2003年夏,克炎先生送我《历代书法咏论》书稿,并谦嘱阅鉴。展卷读来,眼前豁然出现两个长廊:诗词艺术的长廊,书法艺术的长廊;也出现了两个景深:历史的景深和民族审美心理的景深。我沐浴在古典诗词艺术之美中;我任情地玄想大师们咏论书法的亦情亦理,亦道亦技的精妙绝伦;我感到克炎先生已载入咏论者的历史,为当代书家、诗家所鲜见。  相似文献   

19.
德才兼备,历来是党对干部要求的总原则,也是考核干部的标准。要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德才标准,必须正确地认识两者的内涵及关系。德的内涵指政治素质,它包括政治立场、思想作风和道德品质等。才的内涵指业务能力和领导才干,包括专业知识、业务水平、理论政策水平、决策能力、应变能力、组织协调本领及处理复杂矛盾等。德与才,是一个统一体中的两个方面,既不可偏废,也不能割裂,在这个关系上,宋代的司马光就有“德者,才之帅,才者,德之资”之说,德是第一位的,它起着支配和主导的地位,但也需要才的依托。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时期,对干…  相似文献   

20.
综观古今中外治国之道,德礼规法当为四宝,兴四宝者国治,废四宝者国乱。这就是人 类社会治理国家的文明历史。   治国为民,靠民治国,国乃兴旺。特别是现代社会,综合国力的竞争,依靠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发展,依靠人才。走科教兴国的道路,培养素质优良的公民和品学兼优的人才, 是治国之本,也是增强综合国力、参与世界竞争的根本。   人类社会的历史证明:适应经济基础的德礼规法等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对经 济基础起着保护、发展、促进的作用。严格意义上说,德礼规法的实质就是教育引导人们学 会和遵从人类社会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