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武元甲将军被视为越南人民军的创始人。他被誉为越南最杰出的军事思想家,以及在印度支那战争和越南战争期间反抗法国和美国的历史性胜利的功臣。武元甲将军1911年8月出生于顺化以北的广平省一个村庄的农民家庭。1930年他十几岁时,作为一位民  相似文献   

2.
这两篇有关南越傀儡政权货币制度的文章,可使读者概略地了解这个货币制度的产生及面临崩溃的情况.这两篇文章正确地指出:第一,南越傀儡政权建立所谓"独立"的货币制度,实质上是从属于美国新殖民主义的经济制度,具体地说,就是建立在美国的"商品化援助"上.同时是掠夺和搜刮越南南方人员的工具;第二,随着美帝侵越战争的扩大,不仅严重地破坏了越南南方丰富的财政资源——工农业生产,使南越傀儡政权的财政收入陷入困境,而且美国为了把它的通货膨胀转嫁于越南南方人民身上,还在南越发行"军用票"来作为发放目前20万美国侵略军的薪金,因此,开进越南南方的美国侵略军愈多,美国发行的"军用票"便愈多,从而使南越傀儡政权日益陷入严重的通货膨胀泥坑,人员生活越来越苦;第三,今天越南南方人民在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的领导下,英勇地抵抗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解放了五分之四以上的土地和1,000万以上的人口,沉重地打击南越傀儡政权的财政收入,随着越南南方人民抗美斗争的胜利发展,南越傀儡政权的货币制度必将与伪政权一道走向死亡.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从作者的《两个越南,政治和军事分析,(修订本)一书中的第14章译出的.作者尽管搜集和罗列了大量资料,但对于美帝国主义对南越经济的控制与掠夺;发动"特种战争"和建立几千个变相集中营的"战略村";使南越的工业、农业和商业陷于停顿;使南越广大群众趋于破产和赤贫化等问题都避而不谈.作者也谈到南越的所谓"土地改革"问题,但他并没有揭露它的实质.对于引用的数字,作者承认是南越傀儡政权"为了政治目的而加以歪曲"了的,但又引用北越的数字来对比,为南越傀儡政权辩护.虽然作者掩盖美帝对南越经济的侵略和掠夺本质.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认:"南越没有美国的援助,连十分钟也活不下去","在接受六年大量美援后的今天,南越正在沦为一个终身乞丐."  相似文献   

4.
越共“五大”召开”后,武元甲的名字在中央政治局班子里消失了,这一事件,曾一度引起东、西方人士的震惊,人们纷纷猜测。笔者略知武元甲其人其事,现略作介绍。武元甲现年72岁,越南广宁省人,是南越伪总统吴庭艳的同乡。他出生在一个中农家庭,从小就在法国统治下的越南接受殖民主义文化教育。青年时代,武在河内民办升龙中学  相似文献   

5.
日内瓦协定虽然具有许多有益的后果,但只能保证一个不确定的和平.战争是已经停止了,但对于消除战争的原因,或甚至于对減少侵略和颠覆的威胁却没有或者不能有所作为.这种局面造成二个后果:第一,由于在南越已经没有实际战争,法国远征军从南越撤走了.其次,南越还得无限期地保持一支庞大的军队,以便保证国内的安全和抵御外来的侵略.我们将在这一节探讨这二个后果对南越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觉迎  吴军 《东南亚纵横》2002,(11):34-35
新缅甸的总设计师昂山将军1915年2月13日出生在缅甸马圭县那卯镇,信奉佛教.父亲吴巴,母亲杜素.昂山将军出生时取名为貌腾林①,其兄名叫昂丹,故他父母后来将他改名为昂山;参加"我缅人协会"时改名为德钦昂山;昂山将军的日本名字为缅田门义.在泰国首都曼谷时,"三十志士"②名字前纷纷加上"波",昂山将军也不例外,他改名为波德查.在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事业中,他以"昂山将军"之名而闻名遐迩.  相似文献   

7.
洪水,越南籍,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1956年在河内病逝,年仅48岁。关于他的生平,尤其是他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前的革命活动和1945-1951年回国工作的经历,越南方面有比较详细的报道。越南历史学会于1993年12月在纪念洪水将军诞辰85周年之际组织了一次回忆阮山将军生平的讨论会(洪水将军在四\五十年代在越南用阮山的名字)。武元甲大将和一批越南军内外的干部、学者及阮山将军的后人纷纷在会上发言或发表文章。会后越南劳动出版社出版了(阮山将军)一书,该书并摘译了中国两篇有关介绍洪水将军的文章。这本书为我们研究洪…  相似文献   

8.
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及其近期反恐怖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富汗战争是美国在新世纪之初发动的一场世界性的"反恐怖主义战争",目前来看不可能在短期内结束.它标志着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已经迅速地转向全球范围内的反恐怖主义,而国际关系也将因这场战争而进入新一轮的调整阶段.  相似文献   

9.
2001年8月,原越南人民军总司令武元甲将军将其两部新作赠给原中国援越军事顾问团团长韦国清将军的夫人许其倩同志:<走向奠边府之路>(1999年出版)和<历史的交汇点--奠边府>(2000年出版).那时,韦国清将军已经逝世12年了.  相似文献   

10.
支持"反对马来西亚"的联合斗争!帝国主义者的"马来西亚"计划的最后一层伪装已被揭下了.这个计划的罪恶目的暴露无遗了.这是一个要用武裝力量来镇压五个指定地区(新加坡,马来亚联合邦,沙捞越,汶莱及北婆罗洲)解放运动的计划,是要配合亚洲及沃大利亚现存的帝国主义战争同盟(东南亚条约组织,美澳新及马沃新联盟),以便武装进攻亚洲所有新独立国家的计划;同时,这还是个在目的上和时机上配合帝国主义大规模武装挑衅,把中印边界问题、美国在南越的"不宣而战的战争"、美国支持下的蒋介石从台湾发出的挑衅以及策划中的"日韩会谈"结连在一起的计划.  相似文献   

11.
美国外交政策军事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奥巴马政府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扭转这一趋势,具体做法是:增加国务院预算、外交官和对外援助官员数量;宣称"不与伊斯兰开战",以改善与穆斯林世界的关系;用软实力方式替代军事援助;用新反恐战略取代"全球反恐战略",并不再使用"反恐战争"一词.但是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的军事化、军民关系的失衡,以及军工复合体对美外交政策的巨大影响,导致美国外交政策军事化趋势难以改变,更何况奥巴马的"巧实力"外交实际上并不排除外交政策的军事化.  相似文献   

12.
"9·11"事件后,美国决定铲除恐怖主义,其第一步是对制造"9·11"事件的"基地"组织和庇护该组织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发动战争.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美国采取措施拉拢在这一战争中有着重要战略地位的巴基斯坦,使冷战后被抛弃的美巴联盟得以恢复.在战争中,美巴关系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但由于两国联盟的基础仅仅是反恐战争,所以在阿富汗战争结束后,美巴联盟出现裂痕.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译自美国对外关系理事会1964年出版的《菲律宾与美国的伙伴关系问题》一书的第十二章.作者是美国华盛顿大学远东与俄国研究所所长.作者在序言里承认,他是"从美国的观点出发来研究美国与菲律宾的关系".在本章里,作者不能不承认菲律宾近年来日益发展的反美情绪和"越来越朝向民族主义和独立",并寻求发展同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新的关系.但是他威吓说,菲律宾要摆脱美国的政治控制"是危险的";要建立民族独立经济"是有困难和高代价的".作者要求美国官方在所谓"美菲联盟"的范围内,对菲律宾的民族主义要求作某些让步,以便缓和菲律宾的反美民族独立运动,使它继续做美国的"忠实盟邦",并进一步利用菲律宾的民族主义,把亚洲的民疾独立国家"带到自由世界的联盟里来".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在美国的亲戚魏林峰先生寄来一篇文章,那是他在旅美华人的文史座谈会上发表的演讲,讲述了清朝与准噶尔的战争。这场战争共打了67年,西方学者称"清准百年战争。"他认为这是中国近代史中最重要的事件,正是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使  相似文献   

15.
自美国发动反恐战争以来,巴基斯坦不仅再次成为"前线国家",而且由于支持美国反恐战争而成为美国的"非北约主要盟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获得了丰厚回报;但另一方面,巴基斯坦也面临着来自国内和国际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6.
曾经目睹欧洲30年战争的国际法理论奠基人雨果·格劳秀斯(Hugo Grotius,1583~1645年),在他不朽的著作<战争与和平法>的序言中,痛斥寻找借口发动战争的基督教国家:"我看见现在奉行基督教的各国,战争的放肆虽在野蛮国亦认为可耻.只要有所借口就开始战争,或者一点理由都没有就开始战争;战端一开便把神法和人法一齐丢开,好像人人都有肆无忌惮地触犯一切罪恶的权利."①  相似文献   

17.
回顾越南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东 《东南亚纵横》2000,(10):21-22
越战(1961~1975年4月30日),是越南人民抗击美国侵略,争取全国统一的民族解放战争,其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特种战争阶段1961年5月美西破坏《日内瓦协双》,扶植西贡政权,在南越发起特种战争阻止越共南进.初期只派出100名美军顾问,但次年即成立军援司令部,年底美军已达1.2万人,军事顾问被派至南越军连一级指挥清剿解放区.越共在1964年已有20万兵力,不但未被消灭反而解放了4/5的南越及2/3的人口,歼敌包括3500名美军在内共22万人,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态势,特种战宣告破产.  相似文献   

18.
冷战期间,美国为将南越建构成反共产主义的前沿阵地,在南越积极利用越南文化实施了大规模的心理战,其中利用越南"丧葬文化"实施的"游荡的鬼魂"计划就是他们的"杰作"之一。1961-1972年期间,为了平定南方的"叛乱",美方利用越南人"灵魂不死"观念及死后讲究体面葬礼、希望葬人祖坟并得到永久祭祀的传统开展心理攻势,不断借助宣传媒介暗示对手必然会"客死他乡",既没有坟墓,也没有葬礼,更得不到子孙的永久祭祀,他们的灵魂将会四处游荡,永远得不到安息。这种心理攻势唤起了在南越境内艰苦环境下开展斗争的越共、北越士兵的心理恐惧以及对前景的担忧,极大消解了他们的斗志,导致大量士兵投降,彰显了传统文化作为心理战武器的强大功效。  相似文献   

19.
1961年5月间,马来亚总理东古·阿卜杜勒·拉赫曼发动了政治力量、此举将会改变东南亚地图,并将大大影响世界这一地区的政治环境.他在东南亚外国记者协会的一次集会中发表演说称:"马来亚应该同英国以及同新加坡,北婆罗洲,汶莱,砂捞越人民取得谅解.现在来谈如何才能取得更密切的谅解,时机尚未成熟.但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朝向这一目标……"拉赫曼这次演说所以如是震动人心,并不是由于大马来西亚是个新颖的计划.这种计划(尽管形式不同)确实是许多马来亚和印度尼西亚民族主义者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在战争时期,日本人就煽动过这种情绪,希望通过东南亚的民族主义力量来对付日本的敌人.然而,在战后时期,当权者中却很少有人提起像组织较大的政治联邦这样的计划.因为在那个政治上动荡不定的时  相似文献   

20.
乔治.凯南是美国著名的"苏联通",也是美国"遏制政策"的提出者。1946 年他向美国发回长电,1947 年又发表 X 论文,分析苏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根源,在美国政坛和民众中引起震动。时隔半个多世纪,我们再分析凯南的这两篇文章,仍被他惊人的洞察力和预言所折服。他对苏联的民族性格、苏联外交的行为方式有着深刻理解,他的这一认识正是建立在对俄罗斯( 苏联) 历史文化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