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是汉代一首很有名的诗歌。牛郎织女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让古今文人极尽文思才气,在七夕时抒情长叹。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七夕》诗中写道:"烟宵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宋代诗人清江《七夕》诗云,"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预愁更  相似文献   

2.
杨剑 《现代领导》2003,(8):28-28
唐诗《七夕》云:“今日云軿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竞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霄。”这写的是牛郎织女在七月七日天河鹊桥相会时的喜悦之情。  相似文献   

3.
今年5月,内邱“牛郎织女传说”,被列入《河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七夕文化”受到空前的重视。内邱“牛郎织女”七夕文化,历史悠久,不仅至今流传着牛郎织女故事的传说,而且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民俗和祭祀活动。牛郎织女的故事在全国流传,内邱尤盛。传说,牛郎从小父母双亡,与兄嫂一起生活。兄嫂嫌弃牛郎,及早与牛郎分家,只分给牛郎一头牛。兄嫂无情,老天有眼,牛郎分的这头牛,是天上黑牛星下界化作的神牛。从此,牛郎与这头牛相依为命,过着艰苦的生活。一天,王母娘娘的七女儿织女爱慕人间,下凡到河池洗浴。牛郎恰在河边放牛,这头…  相似文献   

4.
初秋夜空,晴朗如洗,繁星点点,亮丽的银河,像一条洁白的飘带,隔河遥望的牛郎、织女脉脉含情的双眸,使一年一度鹊桥相会的动人故事世代相传。在台湾,七夕节又叫“情人节”、“女儿节”,是“时年八节”中最富浪漫色彩的节日。牛郎织女、天仙配的故事中那种争取婚姻自主,盼望早日团聚,以及对夫妻恩爱、耕织自足生活的强烈向往、勇敢追求是台湾七夕节的主题之一。在台北,有一座叫“照明宫”的情人庙,庙中塑有牛郎织女的蜡像,仿佛真人一般。每到七夕  相似文献   

5.
七夕在台     
远猷 《黄埔》2006,(5):52-53
现代人行色匆匆,整天浮沉在红尘浪中,几乎忘却了时令的变化,好在商家会及时提醒,比如当你看到报纸的消费版上开始出现等待七夕,预约“浪漫”的时候,你就知道农历七月初七也就是七夕快到了。七夕在大陆已经不算一回事,可是在台湾,这可是个重要的节日,尤其是伴随者西洋情人节、东洋情人节在台湾的流行,七夕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俨然成为中国的情人节。今年闰七月,将有两个“七夕”:一次是7月31日,一次是8月30日。今年的两个七夕,我没有机会在台湾亲历,但是,过去几年的七夕,我刚好在台湾驻点,因此,有机会一睹其万千气象。七夕源于牛郎织女鹊桥…  相似文献   

6.
写在七夕夜     
又到七夕了,记得小时候奶奶告诉我,七夕源于一个凄楚动人的神话故事。天上的织女与人间的牛郎互相爱慕,结为夫妻,后来却被狠心的王母娘娘拆散,二人化成牛郎星和织女星,分隔在银河两岸,只能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在鹊桥相会。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因此,那时每到七夕的晚上,我  相似文献   

7.
《天津政协公报》2011,(4):32-32
<正>我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民间传说,其中牛郎织女、孟姜女寻夫、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等四个传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说。牛郎织女的传说始于《诗经·大东》,在曹植《洛神赋》中确立了两者的夫妻关系;干宝的《搜神记》中增加了"天鹅处女型"的神话,最后形成牛郎织女的传说;孟姜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哭夫"的故事则始于《左传》、《孟子》等书;梁祝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七夕"节时,带着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众多丰富多彩的相亲盛会在全国许多城市纷纷浪漫上演。说是相亲大会,实际上到场的年轻人很少,大部分替儿女当"红娘"的父母已俨然成了相亲会的主角。对此,很多儿女们却并不领情。有人认为:"父母包办相亲"在省了儿女时间的同时扩大了双方的选择面,并可让年轻人更好地投入工作;也有人认为父  相似文献   

9.
农历的七月初七,夜空晴朗如洗,繁星点点,构成一幅灿烂的巨大天幕。亮丽的银河,像一条洁白的飘带,隔河遥望的牛郎、织女在无数喜鹊搭成的桥上相会了。这就是民间传诵了一代又一代的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在人间,虽有一道银河般的人为藩篱,把大陆和台湾分隔。但是,由于台湾同胞的先辈大多是古时福建闽南一带的移民,所以,闽南、台湾的七夕节俗基本相同,共同的节俗活动使两岸的距离拉得更近了。在台湾,七夕节又叫“情人节”、“女儿节”,是“时年八节”中最富浪漫色彩的节日。牛气。所以,七夕这一相思传情的节日又演变成对保护孩子的“七娘妈”神的…  相似文献   

10.
正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梦想是前进的方向,更是推动前进的动力。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用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诉说着对神秘太空的向往。8月17日是中国传统七夕佳节,这一天,中国探月工程在西安举办"论月"中国探月科普论坛。在陕西科技馆,  相似文献   

11.
仙女湖位于江西省新余市西南郊16公里处,因1600年前东晋文学家干宝所著《搜神记》"七仙女下凡"的豫章新喻传说故事而得名,是中国七夕情人节的发祥地。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20,(18)
正8月25日是农历七月初七,即"七夕"。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古老传说,使这个夜晚成为中国的"情人节"。对已相伴20余载的两岸夫妻许文骏和蒲林丽来说,"爱"字早嵌在"我为你学闽南话""你陪我回大陆发展"的生命经历里。1997年,24岁的许文骏从台湾来到陕西中医学院(现陕西中医药大学)求学,在一次聚会中邂逅了自己生命中的"小欢喜"——咸阳女孩蒲林丽。彼时还是两岸恢复民间交往初期,  相似文献   

13.
林长华 《黄埔》2012,(6):85-87
夏夜苍穹,繁星闪烁,亮丽的银河,像一条洁白的飘带,隔河遥望的牛郎、织女星如同明眸含情脉脉,使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的动人传说年年相传。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唯一属于妇女的节日,以乞巧为主要节俗,反映了封建社会妇女们希望自己变得心灵手巧,身怀绝技,能够适应以男性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14.
<正>每年2月14日是西方人的“情人节”。时下中国人特别“崇洋”,把外国人的节日拿来当作自己的节日.这叫时尚。于是乎民族文化的捍卫者疾呼:其实,中国人应该过自己的节,中国不是也有个表达爱情的节日吗:它是农历七月初七。民间传说这一天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又称“七夕节”。可是,时尚无情。作为社会主流的年轻人偏偏不把牛郎织女当回事。临近“情人节”或到了“情人节”,马路上也好,商场里也好,写字楼中也好,到处可见年轻人“躁动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20,(17)
正在一年一度的传统"七夕"节到来之际,8月23日晚,由泰州市文旅集团与泰州市台企协会联合主办的"两岸亲,梅乡行,凤城七夕泰有情"音乐联欢会在泰州凤城河畔柳园举行,泰州市台企协会会长叶俊晖、执行会长张博钧等50多位台商及台青与泰州市民相聚在此,共迎"七夕"。七夕节起源于汉代,是中华文化重要的传统节日,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品质和坚贞不屈的爱情观。"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相似文献   

16.
《今日上海》2013,(8):64-64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歌剧厅 10、1119:15莫斯科国家模范儿童艺术剧院芭蕾舞团《天鹅湖》、《雪姑娘》 13 19:15原创歌舞情景剧《七夕汇》  相似文献   

17.
她是善良美丽的七仙女,她是聪明睿智的女驸马,她是英勇不屈的江姐。从14岁唱黄梅戏,到38岁与世长辞,这24年里,她演出了上百出戏,拍了《天仙配》《女附马》《牛郎织女》三部艺术片,黄梅戏因她而风靡全国。她乐观向上,却命途多舛,38岁便含冤而去,她就是黄梅戏一代宗师严凤英。  相似文献   

18.
没想到萤火虫也会“热”。本来萤火虫与爱情浑身不搭界,就因读过唐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好事者将流萤连线牛郎织女,于是乎少男少女大感兴趣。七夕信物,不再止于鲜花巧克力,而推出邮购或捕捉萤火虫,继以放飞、示爱一幕幕,终成时尚。  相似文献   

19.
<正>8月6日晚,"七夕"前夜,一场大型民族歌舞晚会在海南保亭七仙广场上演,琼台两地少数民族青年轮流登台表演节目,共同迎接"七夕"的到来。晚会由序"憧憬·风情保亭"及"筑梦·美丽保亭""绽放·活力保亭""辉煌·幸福保亭"三个篇章组成。群舞、歌伴舞,表演唱、民歌对唱等形式,说唱也登上了舞台。台湾新世纪文化艺术团带来的舞蹈《阿美Pakelang》压轴上演。因为表演时间靠后,晚会开场后,这群来自台湾的青年舞蹈演员们搬着小凳子,在舞台一侧角落里观看其他舞蹈团的表演。"跟去年相比,舞台设计更开阔了,台下的观众更  相似文献   

20.
编读往来     
《同舟共进》2011,(8):80
读《同舟》,"朝闻道,夕死可矣"湖北安陆彭建军我是从2011年4月开始破季度订阅贵刊的,读后真觉过瘾,真叫人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感觉。小品《不差钱》里的小沈阳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