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支部生活》2009,(1):70-70
我和老伴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因患小儿麻痹症行走不便,所以我与老伴一直由小儿子赡养。我和老伴年龄大了,病痛逐年增多,小儿子一人照顾我们给他也造成了很大的负担。而我们的大儿子自从承包了十几亩果园以来,生活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2.
我和老伴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因患小儿麻痹症行走不便,所以我与老伴一直由小儿子赡养。我和老伴年龄大了,病痛逐年增多,小儿子一人照顾我们  相似文献   

3.
陈女士是自己所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发起人。她同时具有注册会计师和注册税务师资格,希望自己有更好的发展,她与三个合伙人商量,想再开一家税务师事务所。他们的事务所已包括了税务代理这项业务,几个合伙人没有再合作意向。陈女士便与另外两个朋友成立了一家税务师事务所,主要经营税务代理业务。陈女士是税务师事务所的法人代表及董事长,  相似文献   

4.
张先生和儿子小勇关系不好,很少往来。张先生和老伴岁数大了,需要小勇照顾。张先生想了个缓和关系的办法,就是提前把自己的四间房子赠与小勇,换取儿子的赡养承诺。这天,老人把小勇找来,谈了自己的想法,小勇听后很高兴,答应了父亲的要求。于是,张先生夫妇与儿子小勇签订了赠与合同,将还在居住的四问平房赠与小勇。他们还对这份赠与合同进行了公证。  相似文献   

5.
<正>与子女签订《分别赡养协议》差点老无所依郭大爷养有三儿一女。到了应该尽享天伦的年纪,郭大爷却把三个儿子告上了法庭。原来,1995年郭大爷老两口与三个儿子签订了《分别赡养协议》,约定大儿子负责赡养母亲,其余两个儿子负责赡养父亲。因为当时女儿已出嫁,分家时没有将财产分给女儿,所以协议中并没有约定女儿应该承担对父母的赡养义务。母亲去世后,大儿子便对父亲的拮据生活不闻  相似文献   

6.
家在浙江农村的谭老汉育有两个儿子。夫妻俩含辛茹苦将孩子们拉扯成人,2002年两个儿子先后成家另过。2004年初,在村委会的主持下,谭老汉老两口与两个儿子达成了“分家养老协议”:大儿子负责赡养父亲,二儿子赡养母亲。两个儿子各自将老人养老送终,互不相扰。  相似文献   

7.
陈女士的丈夫与李先生同为一个公司的职员,两家关系也较为密切。但是李先生的酒风不好,酒后言行举止让人很烦恼。有一天,陈女士连续接到李先生的短信,陈女士感觉到都是酒后之言,所以也未加理睬。可李先生却连续几天发内容淫秽的短信进行骚扰,给她的生活和家庭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于是她向律师咨询如何维权,并出示了好几条带有淫秽性和威胁性内容的短信。很明显,那些短信的内容都是李先生针对陈女士编写的。  相似文献   

8.
周柳莺 《党课》2012,(2):93-95
陈琳2004年生了儿子后被公司辞退了。她一时很迷茫,自己能干点什么呢?都快30岁的人了,打工也不是长久之计,况且老公的工资也不过几千元,孩子的奶粉钱至少自己应该能赚到吧。她思来想去,想去做保险,但听说必须有口才有人际,保险单一般都要先从自己家的亲属下手,而她在本市除了认识婆婆家的几个穷亲戚,其余的一个都不认识,靠用嘴和腿去跑,自己真是力不从心。想开店卖品牌服装,上网查了下创业网址,虽然项目多多,但门面装修、批货的款子也要五六万,自己和老公就有这么多的本钱,赔了就什么都没了,胆子小又让她望而却步。她在家里又看了一年孩子,转眼儿子三周岁了。  相似文献   

9.
《当代贵州》2005,(10):50
[案情介绍] 王天意和何秀英夫妇于1945年结婚,生育二子王大山和王小山.在辛苦操劳两个儿子成家立业之后,夫妇俩从1970年起就与两个儿子分开生活.1994年2月,夫妻俩年事渐高,生活多有不便,遂和儿子商量赡养事宜.  相似文献   

10.
她已年逾古稀,9年前丈夫和儿子相继离世,留下了5.4万元的债务。从此,她便每天风雨无阻地行走在大街上捡废品,攒钱还债,用这样的方式诠释着什么叫诚信。如今,9年过去,她终于可以挺直腰板舒心地说:“老伴和儿子欠下的债务我还清了!”  相似文献   

11.
丁亮家里有农村宅院一处,2007年他因身体原因与老伴一起搬去与儿子同住后,将该处宅院赠与自己老伴的外甥陈同使用,同时两人签订了赠与书。陈同虽然没办理过户手续,但一直使用这处房屋。  相似文献   

12.
正从1939年到延安,李昭在这座陕北古城工作生活了六年,有了两个孩子,但是,她一心想奔赴战场,认为在战场上最能体现自己的抗战决心,表明自己的忠诚。为了实现奔赴战场的愿望,她和丈夫胡耀邦,做好准备,把出生半年的儿子送给陕北乡亲。李昭知道,一别之后,儿子就长成陕北娃了。其实,她的心是永远牵挂儿子的。  相似文献   

13.
小武  北春 《党员文摘》2008,(1):38-40
她是一个从来没见过自己亲生母亲的弃儿,却在丈夫死后独自赡养着三位母亲。同时,她还抚养一名弃婴上了大学……  相似文献   

14.
《北京支部生活》2007,(8):66-67
我的三个儿子都各自成了家。1990年,我们家人就家庭财产和赡养老人的问题达成了一份协议,约定:长子另申请宅基地自己建房居住,老宅五间房归老二和老三所有,同时两兄弟负责供养父母。老大没有分财产,大家同意老大对父母生不养死不葬,不负担任何费用。  相似文献   

15.
1993年,老杨夫妇和两个儿子签了分家单.约定两个儿子每人每月给老杨夫妇生活费20元,医药费各负担一半.近年来.小儿子主动承担了赡养老人的义务,还负责老人的医疗等费用,但大儿子却一直按照分家单约定的标准只给付20元赡养费.老杨夫妇要求大儿子提高赡养费并承担一半的医疗费,协商未果后,他们将大儿子告上了法院。  相似文献   

16.
陈女士开车进入停车场入口时,与季先生的车发生剐蹭,陈女士受了伤。在派出所,经民警调解,双方达成了季先生赔款1000元的协议。当时,陈女士的丈夫李先生在调解书上签了字。没想到的是,回家后,陈女士的两个膝盖疼痛难忍,不得不去医院就诊。经诊断,陈女士双膝韧带受到了伤害,需要休息一周。  相似文献   

17.
一日,徐女士带着自己5岁的儿子与同事陈女士一起逛商场,陈女士没有带包,就把自己的钱夹放在了徐女士的挎包里。陈女士挑好衣服后,准备付钱,却发现装在徐女士挎包里的钱夹不翼而飞。徐女士说,自己并没有拉开挎包拿东  相似文献   

18.
李大爷的老伴很早就去世了,为了儿子的健康成长,他没有再婚。他既当爹又当妈地把独生子养育成人,在市里为儿子购置了新的房产,并资助儿子成家立业。儿子娶妻生子后,李大爷本想和儿子一同居住,享受孙子绕膝的天伦之乐,安度一个幸福的晚年。谁知,儿子却一直让他孤居农村老家,很少去看望他。年老体弱的李大爷由于不能参加劳动,又没有经济来源,常常缺吃少穿。生病了,也得不到儿子的赡养。亲戚和村委会干部多次给李大爷的儿子打电话要求他照顾老人。其儿子非但不听,还嫌老人给他丢面子。面对无奈的老人,村委会、乡亲和亲戚们便时时给予接济,有的还把老人接到自己家里一起吃饭,帮老人洗衣服。李大爷去世后,儿子回来处置老人留下的房子、电器、家具等财产,村委会认为李大爷的儿子遗弃老人,已经丧失了继承权。那么,李大爷的儿子到底有没有继承权?如果李大爷的儿子丧失了继承权,李大爷的遗产该归谁呢?  相似文献   

19.
尤大娘回家     
前不久,在长春市打工的双阳区余家乡樊家村的尤大娘接到老伴托人捎来的口信,说家里有房了,让她赶紧辞掉工作回家团聚。尤大娘真是高兴得不得了——好几年了,终于又有自己的“窝”了! 尤大娘的老伴叫尤凤山,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军人,共产党员。近年来,由于家底儿薄,子女又都没有赡养能力,老两口的日子一年不如一年。3年前,由于没房  相似文献   

20.
年过花甲的李老汉体弱多病,生活不能自理,可俩儿子互相推诿,谁也不肯赡养。一气之下,老人找村委会讨个说法。村主任眯着眼睛,等老人诉完了苦,便说现在村官难当,“清官难断家务事”。听话听音,李老汉明白言外之意。他回家拿出自己可怜的积蓄,买了瓶“二锅头”,又上村主任家。村主任一见“二锅头”,马上说起了醉话:“你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然而,李老汉等到的“佳音”仅是俩儿子每年各付100元生活费。老人一下子又失望了。一天,李老汉去镇上看病,听人说来了个新镇长,给群众办了不少好事。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他走进了镇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