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文泱 《学习月刊》2009,(15):56-56
《资治通鉴》贞观元年(627)说,李世民“神采英毅”.群臣进见时.经常因为过分紧张举止失措.李世民知道这个情况.为了让大臣能够畅所欲言,及时了解情况.讨论意见.他尽量保持心态平和.态度平和,言辞平和。他说:“人要想看到自己的样子.一定要靠明镜:君主要想了解自己的政治有何不足.就得靠忠臣。如果君主刚愎自用.臣下阿谀奉承,君主失去他的国家.做臣子的岂能独善其身?隋朝的虞世基等人谄事隋炀帝.隋炀帝被杀.他们这些人也都被杀了。你们应该以此为借鉴.对政务得失尽量发表意见!”这个态度确实很好。历史上对李世民和贞观之治评价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君臣论治的和谐政治。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古代社会帝制时代的政治清平的经典时代.唐太宗李世民以及以他的年号冠名的“贞观(公元627—649年)之治”名留青史,受到广泛称颂。  相似文献   

3.
阿甘 《党课》2011,(2):111-112
李渊总担心李世民抢他沙发,掐半拉眼珠子也看不上李二(李世民在李渊的儿子中排老二)。一次,他把李二叫来训斥:你以为耍点小心眼儿就能当皇上?皇上是天上派下来的懂不?还想再骂,信使冲过来说突厥打过来了。  相似文献   

4.
唐太宗责母     
唐太宗责母唐太宗李世民是大唐的二代君主."贞观之治"的开创者。他生活俭朴,直言"纳谏",任用贤才,秉公守法,被称为一代明君。李世民执法守法.身先士卒,他经常检查执法情况,还让执法官员督察自己。有一次,他的外甥赵诚,深夜在酒店酗酒闹事.杀死了酒店主王二...  相似文献   

5.
李世民有两段自我评价很有名。一段出自贞观九年(635),他说:“自古以来,能够在乱世成就帝业的.都是四十岁以上的中年男人.只有东汉光武帝刘秀是三十三岁起事。本人十八岁就起兵,二十岁就已经平定天下.二十九岁就当上皇帝了。从武功方面来说.我已经胜过古人。年轻的时候我带兵打仗.没有时间读书。登基以后可以说我是手不释卷.了解了教化的根本.政治的基础。行之数年,天下大治,移风易俗,子孝臣忠.所以说在文治的方面我也超过了古人。从周朝秦朝.周边民族时有入侵。如今周边民族都已经臣服.就是说从怀柔远人的方面看.我又超越古人了。  相似文献   

6.
常越男 《前线》2023,(3):84-86
<正>虞世南(公元558―638年),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历仕陈、隋、唐三朝,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被誉为文学之宗。他重视德行,刚正不阿,勤学博闻,擅长诗文,娴于书法,以文史资政,被唐太宗李世民赞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之臣,为贞观年间的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忠言何必逆耳李邦云古人云:"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从主观愿望来看是不错的,但客观效果却不尽然。就拿历史上敢于犯颜直谏的名臣魏征来说吧,他也只有碰上了雍容大度的明君李世民才得以施展其才干。以致于魏征死后,李世民写下了"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  相似文献   

8.
谏臣的待遇     
魏征与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然而,鲜为人知的是:魏征去世后没几天,李世民就做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还把已经答应许配给魏征长子的衡山公主给要了回来。这确实让人很难理解,几天前还如胶似漆,恨不得把对方当镜子,刚死了没几天就立马砸了人家的墓碑,还不顾皇家的脸面公然毁约。  相似文献   

9.
刘阿平 《党史纵横》2001,(11):16-16
朱德自幼就聪颖睿智,在私塾中又受到很好的启蒙教育,在先生的指导下,他先后学了《四书》、《五经》、《通鉴》及二十四史等书籍。从此,他一生在书海涉猎,特别是阅读了大量的历史书籍,并且养成了联系实际的学风,达到博古通今、以史为鉴的读书最高境界。一次,朱德看完一本记叙唐太宗李世民的影印活本后,又很有兴致地把《唐书》、《资治通鉴》、《隋唐佳话》等历史书找来,认真翻阅了书中有关李世民的记述和评论。经过仔细分析比较,他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李世民告诫他的儿子李治,百姓就像水一样,水能载舟航行,也能覆舟落水。这仍…  相似文献   

10.
唐太宗李世民曾止于一卡寸下.曰:“此嘉树。”随行的字文士及立刻附和,赞不绝口。太宗正色说道:“魂微尝功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矣.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乃果然。”  相似文献   

11.
贤臣除奸     
杨锡龙 《求贤》2011,(8):54-54
贞观初年的某一天.唐太宗很高兴.散朝之后请几个大臣喝酒。都有谁参加了这次宴会记载已经不很清楚.但是门下省的副长官王瑾反正是参加了。王硅是前太子李建成手下的大臣,玄武门事变后.他也跟魏征一样,接受李世民的招安.成为贞观时代著名在大臣。  相似文献   

12.
马金柱 《前线》2023,(1):84-86
<正>杜如晦,字克明,隋唐时期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人,唐初杰出的政治家。他于唐高祖李渊攻占长安后进入秦王李世民幕府,成为府中重要谋士。贞观初年,杜如晦出任宰相,管理朝政,凭借着出色的工作能力得到唐太宗的信任,是开创贞观之治的股肱之臣。自唐朝以来,世人凡言及杜如晦,皆以贤相、良相颂之。  相似文献   

13.
<正>“由于唐太宗的丰功伟绩,一个不可预知的中国,一个英雄史诗的中国,改写了几千年来一直延续着的文明史。”这是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勒内·格鲁塞对唐太宗李世民的评价。李世民作为一代英主,毛泽东曾说他“稍逊风骚”,但也仅仅是文采上的“稍逊”,并不影响李世民在毛泽东心中不同凡响的地位。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幼聪睿,玄鉴深远,临机果断,不拘小节,  相似文献   

14.
燕秋 《前线》2014,(3):114-114
我的老家河北定兴县是燕赵大地上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然而中华民族历来有修史的传统,使我得以从定兴县志中了解到——唐太宗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留下的记忆。据县志记载: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李世民冬巡路过定兴,当地长官命令老百姓建地室蓄火种菜(相当于现在的温室大棚),来孝敬这位居功至伟的开国英主。但唐太宗不为美食所惑,厌恶此谗媚之举,当即就免其官职。  相似文献   

15.
刘建明 《奋斗》2011,(12):60-60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开明君主。在执政期间.他广开言路.善纳良言。为人处世豁达大度,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据《资治通鉴》记载,一统天下后,为了避免重蹈隋朝因乏治腐败而亡的覆辙,于是就秘密派遣手下的亲信去试探,假装贿赂官吏们.结果有一个刑部司门令史没有经受位考验,受贿一匹绢。唐太宗就要将他处决。  相似文献   

16.
许念一 《学习月刊》2014,(14):93-94
一、问题缘起1957年.美国语言学家UfielWeinreich提出了“语言规划”这一术语.此后,语言规划研究逐渐兴起.国外的语言规划研究大体包括:(1)语言规划的概念、类型、动机和目标:(2)语言规划的分期;(3)语言规划的理论框架;(4)语言规划的流派分析;(5)影响语言规划的思想;(6)语言规划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7.
江涛 《当代党员》2009,(10):74-75
唐朝史学家吴兢撰辑的《贞观政要》(以下简称《政要》),记录了唐太宗李世民与臣僚之间探讨如何兴邦治国的言论,被后世奉为经世济用的政论经典著作,被称为“统治术之专著。治国者之圭臬”。该书蕴含着丰富的政治建设理论,其中论“君道”、“政体”、“鉴戒”、“求谏”、“纳谏”、“俭约”、“慎所好”等内容,涉及国君、臣僚如何施政为官,  相似文献   

18.
李世民有一只鹞子,矫捷凶猛,又极听话,因此十分珍爱它,无事时总爱架着它玩。有一天,李世民把鹞子放在自己的胳膊上,正玩得开心,只见魏征急步走来。魏征曾多次劝他不要玩物丧志,因此他很怕魏征看见,在慌乱之中顺手把鹞子藏于怀中。等魏征说完话走出宫去,李世民赶忙从怀中取出鹞子,不料已经闷死了。由这一则小事我们便不难理解“贞观之治”何以形成,魏征死后,李世民说过这样一段话:“以铜当镜子,可以端正衣帽;以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兴亡成  相似文献   

19.
《共产党人》2005,(14):i003-i003
石嘴山市烟草专安局(分公司)在自治区烟草专卖局(公司)和石嘴山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先进性教育活动统领各项工作.大力整顿和规范烟草市场经济秩序,提升网络管理水平.狠抓队伍素质建设,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市局(分公司)工作全面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和进步。  相似文献   

20.
古代清官拒贿佳话太宗拒寿唐贞观十七年十二月癸丑日,是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寿辰。朝臣们纷纷筹办寿礼,准备届时进献。李世民知道以后,立即予以制止。他对大家说:“我虽然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然而想要长生不老,却是办不到的。想当年,孔子的弟子子路创办一番事业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