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据美国联邦调查局最新统计资料表明,青少年暴力犯罪在美国有很大比例的增长:1.在所有的暴力犯罪案件中,有近一半的是25岁以下的青少年;2.从1987年到1992年,由于用武器进行的暴力犯罪而被逮捕的青少年增长了75%  相似文献   

2.
“暴力文化”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生理心理的特殊性,决定了暴力文化对青少年暴力犯罪心理塑造的极大倾向性。暴力文化通过大众传媒这一主导传播方式形成特定的文化氛围,置身于该效应场中的青少年通过对暴力文化的选择加工、角色扮演、自我强化等环节形成暴力犯罪行为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3.
在青少年犯罪中,大学生实施的杀人伤害等暴力犯罪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导致这类案件发生的原因很多,但犯罪人有缺陷的心理和性格因素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性格缺陷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除了有天生的遗传等因素外,它们的形成还受到家庭和社会发展变革过程中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生活贫困和暴力文化对犯罪人危险心理和个性的形成有最直接的影响。这是我们预防和减少青少年暴力犯罪必须着力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激情犯罪是犯罪嫌疑人在情绪极不稳定的情况下实施的一种突发性的暴力犯罪。在当前青少年刑事犯罪中激情犯罪所占比例大,造成的后果严重,本文分析了激情犯罪发生的心理原因、主体特点及预防对策,目的是强调对于青少年激情犯罪,从根源上预防比发案后单纯打击更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对山东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女子监狱1994-2003年度收押暴力型未成年犯的情况以及目前在押近千名暴力型未成年犯的犯罪情况全面调查入手.力求如实地将十年来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状况、特点及发展趋势反映出来,旨在透析新时期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发生的原因和变化规律,预测和展望今后一个时期山东省少年暴力犯罪的发展趋势,以期为综全治理青少年暴力犯罪,以及为犯罪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美国总统克林顿在1月25日一年一度国情咨文中声称,要下大力气解决国内社会问题,减少暴力犯罪,降低犯罪率。在过去的5年里,美国的暴力犯罪——谋杀、强奸、杀害等犯罪活动增长了18%左右,青少年犯罪率增长了49%以上,青少年因为杀人而被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差异交往理论的主要观点,认为犯罪是通过不良交往而习得的行为,并用该理论分析了青少年暴力犯罪的成因。  相似文献   

8.
校园暴力向我们发出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的社会变革给青少年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各种犯罪思潮争相向校园渗透;○社会恶势力虎视眈眈盯着校园,貌似平静的校园时时隐藏着血腥的杀机;○严峻的现实已将校园推向维护社会稳定的最前沿。随着社会形态的复杂化,正处在转轨时期的社会开始变得动荡起来,一向纯净的校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各种犯罪思潮争相向校园和学生中渗透,青少年学生暴力犯罪直线上升。当书声琅琅的校园宁静被打破时,净土开始呻吟,校园暴力的流行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面对暴力:流泪的心灵在颤抖据有关部门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青少年暴力犯罪人数呈增长态…  相似文献   

9.
据新一期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一项新研究显示,观看枪击等暴力血腥场面会使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可能性提高一倍,暴力行为也会像疾病一样可以在人群中传染。  相似文献   

10.
连年不断的美国校园枪击惨案,不仅无情地剥夺了众多无辜的宝贵生命,还给无数个美国家庭制造了心灵创伤。在私人枪支泛滥、暴力文化流行的社会环境中,凶手的人格障碍被普遍认为是导致美国校园枪击案的根本起因。作为一种心理疾病,具有严重人格障碍的青少年在外部环境的刺激下,很容易走向暴力犯罪的极端。基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原因,我国青少年群体的人格障碍心理问题正日趋严重。部分典型案例警示,正视青少年的人格障碍问题,实行主动干预,是预防或减少人格障碍青少年走向犯罪的上策。  相似文献   

11.
所谓暴力文化是指坚持有助于暴力行为发生的行为规范的亚文化.暴力文化是暴力犯罪的诱因,对于正处于社会化过程中的青少年影响尤为深刻,已构成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主要原因,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针对性措施抵御和消除暴力文化的不良影响,才能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暴力犯罪.  相似文献   

12.
所谓暴力文化是指坚持有助于暴力行为发生的行为规范的亚文化.暴力文化是暴力犯罪的诱因,对于正处于社会化过程中的青少年影响尤为深刻,已构成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主要原因,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针对性措施抵御和消除暴力文化的不良影响,才能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暴力犯罪.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已引起了很多国家的广泛重视.不管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尽管社会制度不同,青少年的暴力犯罪都成为报刊媒体的中心议题之一.在美国和德国,暴力的日益猖撅让当局膛目而无可对策.媒体固然有一定的渲染,但官方,特别是警方刑事犯罪的统计对这一发展趋势亦未作否认.根据本文作者任职的德国下萨克森州犯罪学研究所(简称KFN)的统计,1989至1994年,该州14岁至18岁的未成年人的暴力犯罪增加了50%.中国的暴力犯罪也趋严重.面对这一情况,各国对暴力与暴力犯罪的研究亦纷纷加强,KFN搜集整理了自1990至1996年西方出版和发表的有关图书资料,题目达两千种以上.总的来说,对于暴力犯罪的成因和条件的研究,理论阐述比较多,实际调查比较少,量的统计研究比较多,  相似文献   

14.
美国少年犯罪问题的现状怎样?少年法庭运作情况又如何?美国少年司法制度及青少年犯罪预防办公室(OJJDP)2000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反映如下:一、美国少年犯罪问题的现状1、青少年犯罪率有所下降。截止至1998年的统计数据表明,青少年凶杀案的案发率处在1987以来的最低点,比1993年高峰时的案发率下降了52%。1994年至1998年间,15至17岁青少年犯谋杀、抢劫、强奸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的案发率下降了32%,14岁或以下年龄段的严重暴力犯罪案件的案发率下降了27%。2、少年严重的暴力犯罪者所占比例不等。在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美国的青少…  相似文献   

15.
在刑法现代学派理念浸淫下,德国立法机构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逐步创立与发展了独立的青少年构罪制度体系。基于该体系视角,青少年犯罪被视为由教育缺陷引发的社会现象,因此"教育优先于刑罚"成为青少年构罪标准的主旨。在制度构成层面,行为构成要件、过错性标准、有责性标准组成德国青少年构罪标准三大支柱。德国法学界与实务界借鉴青少年生理学、心理学等科学研究成果,细化与解析了三大支柱的内容。在青少年构罪标准厘定罪与非罪界限的前提下,构罪司法规制机制为规制青少年犯罪行为明晰规定了独特司法机关与多元应对方式,从而为矫正与预防青少年犯罪行为提供程序性保障。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青少年黑社会是一个有特殊内涵的概念。2000年以来,美国的青少年黑社会犯罪重新抬头,黑社会组织数量越来越多,虽然单个组织的平均成员数连年下降,但参加黑社会的总人数居高不下。黑社会组织在大城市及城郊地区数量畸高,在大城市与城郊参与严重暴力犯罪比例大幅增加,对中学生的影响不可忽视。美国各地与联邦政府采取了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的应对措施。但关键在于提升社会满足人需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一、暴力传媒:青少年暴力犯罪的重要诱因暴力传媒本身同青少年犯罪一样,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全球性社会问题。大众传媒的传播者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广泛、迅速地传播暴力信息,使得传媒暴力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电视、电影、书刊以及互联网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暴力信息,甚至连音乐、广告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一次“暴力影视与青少年暴力倾向的相关检验”的实验为契机,对“暴力影视是促使暴力犯罪尤其是青少年的社会原因之一”的成见进行了批判分析。并对“暴力影视”做了新的类型学划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暴力影视的“分层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暴力犯罪以其行为主体的特定德只注重第一点,而行为主义者只注重第二性、行为方式的特殊性、心理状态的复杂多变点  相似文献   

20.
八十年代以来,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许多国家都面临着青少年违法犯罪增多和犯罪率不断攀升的严峻局面.据美国司法部1996年3月7日发布的报告,1994年因凶杀、强奸、抢劫等暴力犯罪被捕的青少年超过15万人,创历史最高记录,青少年杀人犯的数量比10年前增加了2倍,因暴力犯罪而被捕的青少年人数增加了50%.英国近年来每年少年犯罪达700万起.1996年德国共有13万未成年人犯罪,比1995年增加了12.3%.1994年,俄罗斯有20多万少年因违法犯罪被判刑或劳教.日本在“二战”以后曾出现过三次大的少年犯罪高峰,且一次比一次迅猛.我国的青少年犯罪从八十年代末形成的新的高峰延续至今.青少年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据统计,当前青少年犯罪成员已占到全社会犯罪成员的70%-80%.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社会犯罪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