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成年发情期奶山羊下丘脑催产素及其mRNA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原位杂交法研究了催产素(oxytocin,OT)及OT mRNA在成年发情期奶山羊下丘脑中的分布和表达。结果,O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视上核和室旁核,在视上弥散核、弓状核、室周核和乳头体各核团也存在免疫阳性神经元;在室旁核、视上弥散核、正中隆起和第三脑室附近有较多数量的强阳性神经纤维,在交叉上核有少量阳性神经纤维。在下丘脑23个核团(区)中均能检测出OT mRNA的阳性细胞。结果表明,OT和OT mRNA在下丘脑中分布广泛,且OT可能通过轴突传递和血液运输,将OT mRNA合成的OT运送到别的核团;OT在奶山羊发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的链霉素抗生物素 过氧化酶(streptaridin peroxidase,SP)法,对羔羊丘脑下部催产素(oxytocin,OT)神经元的定位及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丘脑下部分泌OT的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室旁核和视上核,在环核、视上弥散核、弓状核、室周核、穹窿周核、丘脑下部前区、丘脑下部外侧区、丘脑下部后核和乳头体各核团等也有一定数量的阳性神经元;阳性神经纤维仅见于室旁核、视上弥散核、视上核和交叉上核,在正中隆起第三脑室附近有较多数量的阳性神经纤维。观察结果提示,OT在羔羊丘脑下部分布广泛,且丘脑下部OT经神经垂体、第三脑室、血管3条途径释放,经血液循环最终作用于靶细胞而发挥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3.
皖西白鹅为安徽省六安地 区特产,是列入《全国家禽品 种志》的优良鹅种之一,主要 分布在六安、霍邱、寿县等地,年饲养量1200万只。1991年5~11月,我们在六安县进行鹅寄生虫调查时,首次在县种鹅场皖西白鹅的鼻腔鼻窦内发现一种螨,经鉴定为鼻刺鼻螨(Rhinonyssus rhinolethrum)。现将该螨的形态和流行病学情况报告如下。 (一)种鹅场基本情况 六安县种鹅场始建于1986年11月,系皖西白鹅提纯复壮、选种育种及新技术试验示范应用推广基地。该场地处六安县城北乡境内,六安至寿县公路旁,沛东、木南干渠相贯  相似文献   

4.
将妊娠9 d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采用生殖道肌肉注射的方法分别注射生理盐水、2.5×104U干扰素-γ(IFN-γ)、7.5×104U IFN-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IFN-γ对妊娠早期大鼠下丘脑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表达和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显示,IGF-Ⅰ在下丘脑视前室周核、视上核、视前大细胞核、视前内侧核、视前外侧核均具有较多数量的阳性神经元表达;阳性细胞呈圆形、卵圆形、三角形,阳性物质大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生殖道肌肉注射IFN-γ后能下调IGF-Ⅰ在下丘脑的表达。同时,观察到试验2组妊娠大鼠子宫黏膜表面有大量紫褐色吸收斑。提示IFN-γ对妊娠早期大鼠IGF-Ⅰ在下丘脑的表达具有调节作用,且外源注射7.5×104U的IFN-γ后,会造成妊娠早期大鼠流产。  相似文献   

5.
以30日龄健康陆川仔公猪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半定量RT-PCR对中枢神经系统的GnIH进行观察定位,从形态学角度及分子水平为深入研究GnIH的生理功能奠定理论基础。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在陆川猪中枢神经系统中,大脑皮质、小脑、海马、嗅球、脑桥、中脑、延髓和脊髓均有GnIH免疫阳性神经元分布,但胞体形态多样,大小不一。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GnIH mRNA在延髓表达量最高,其次为中脑,嗅球最低,其余为中等表达。GnIH免疫阳性神经元及其纤维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情况与GnIH mRNA的表达分布一致,进一步印证了GnIH在陆川公猪中枢神经系统的广泛分布。  相似文献   

6.
作者取奶山羊下丘脑,连续切片经尼氏染色后光镜观察。视上核位于视束的背侧和后内侧,为一不连续的核团,前部称视上核主部,呈弓月状,后部较小,呈三角形,称视上核后部,两者之间有0.95mm的间距。核团内细胞密集有突起,核大而圆,核仁明显,尼氏体深染,呈团块或细粒状。大细胞居多,约占70.8%。室旁核位于第三脑室室周,核团呈楔形。细胞形态同视上核,大细胞约占44.2%,多分布于核团外侧,称为室旁核大细胞部。小细胞多在核团内侧,称为室旁核小细胞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硫代硫酸醛复红法(TAF)来显示催产素、加压素神经元的形态特征及其在奶山羊下丘脑中的分布。结果表明:这两种神经元均为多极神经元。胞体较大,呈圆形、梭形、梨形等形态,胞质中有丰富的分泌颗粒,它们集中分布在视上核(SON)和室旁核(PVN)中,有少量的神经元可分布在室周核、环状核、穹窿周核和交叉上核。个别的可出现在视前区、下丘脑前区、下丘脑外侧区、前联合核等部位。在一些主要分布的核团内还可见到大量的神经纤维和毛细血管,有的神经纤维内可明显地见到串珠状的分泌颗粒。神经元的突起及神经纤维有较明显地走向第三脑室和附近血管的趋势。因此,催产素和加压素有向脑室和血管释放的可能性。在细胞外还可见到较多的阳性颗粒,成堆分布,这些可能是催产素和加压素中的结合蛋白分离后被着色的结果,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探究Nesfatin-1在母犬生殖轴上的表达以及NUCB2转录水平的变化规律。试验样本采集自幼犬期(1.5 M)、初情期前(4 M)、初情期(7.5 M)和成年期(24 M)母犬,通过免疫组化法观察Nesfatin-1在犬生殖轴上的分布,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发育阶段母犬生殖轴上NUCB2 mRNA的变化规律。结果,Nesfatin-1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下丘脑视上核(SON)、下丘脑外侧区(LHA)、神经垂体、腺垂体、卵巢卵母细胞及间质中;在母犬卵巢和垂体中,NUCB2 mRNA自幼犬期至初情期NUCB2 mRNA转录水平不断上升,在初情期达到最高(P0.01),成年期显著下降(P0.01)。下丘脑中NUCB2 mRNA的转录水平自幼犬期至成年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P0.01)。上述结果表明,Nesfatin-1在犬的生殖轴器官广泛分布和表达。NUCB2 mRNA水平在初情期最高,提示Nesfatin-1可能调控犬的初情期启动。在生殖器官中卵巢中NUCB2 mRNA水平最高,说明Nesfatin-1可能参与卵巢的发育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免疫组化ABC法(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之氧化物酶复合物),冰冻连续切峙,对六只成年罗斯母鸡的间脑及毗邻端脑区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HRH)样物质作了定位研究。结果表明:LHRH核周体主要分布在隔区、皮质连合床核周缘和下丘脑视前区。另外,在下丘脑室旁核、下丘脑内侧核、交叉上核、丘脑室旁核、丘脑背侧核、终纹核以及前连合核,均有零散分布。核用体多呈梭形、多角形、也有卵圆、不规则形态,直径在12.0~14.4μm,胞质内有探褐色不规则的免疫反应阳性颗粒。LHRH阳性纤维呈深褐色念珠状,膨大部直径约1.4μm。一般纤维颗粒小而稀少,着色浅,在隔区交织成网,在隔外侧核有许多纤维与侧脑室腹内侧缘平行成束,在皮质连合床核周缘及第三脑室灰质带内形成背腹向的疏松纤维带,僵区及后连合处,也有较多的纤维。纤维终末支颗粒粗大、密集而深染,主要集中于正中隆起,多呈栅栏状分布。此外,可见终未支深入侧脑室、第三脑室及血管腔内。皮质连合床核及周缘密布LHRH核周体和纤维,为鸟类所特有。鸡脑僵区及后连合处有较多的阳性纤维,在前人也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0.
应用常规组织学方法和细胞化学反应 ,对中华鳖消化道黏膜固有层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和结构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中华鳖消化道固有膜内均有淋巴细胞、肥大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和粒性白细胞分布。其中 ,淋巴细胞主要分布于大肠和小肠 ,以小淋巴细胞为主 ,细胞的核 质比大 ,胞质中含有数个圆形嗜天青颗粒。 6 0 %~ 70 %的淋巴细胞为T淋巴细胞 (ANAE阳性细胞 )。浆细胞也主要见于肠道。而肥大细胞主要散布于食管和胃壁内。虽然可见淋巴细胞聚集现象 ,但从食管至泄殖腔均未见淋巴小结。  相似文献   

11.
选用断乳仔猪45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采用完全随机化设计进行生长试验,研究了不同添加水平(5、125、250mg/kg)的硫酸铜日粮对猪下丘脑及中脑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的影响。结果,日粮中添加125mg/kg(P<0.01)、250mg/kg(P<0.05)硫酸铜均显著提高了中脑、下丘脑多巴胺含量,但是随着铜水平的提高,多巴胺含量呈下降趋势;中脑黑质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在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并且随着铜浓度的提高有升高趋势。据此推断,高剂量铜可能通过调节中枢儿茶酚胺代谢,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进而促进动物生长。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明江汉鸡延髓内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分布状况,采用石蜡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合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法(SABC法),对10羽江汉鸡的延髓进行了研究,并与北京鸭、乌鸡、肉鸡及大鼠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在光镜下观察分析了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状况,并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NPY阳性神经元主要存在于延髓下橄榄核中,孤束核及中缝核也有少量表达。表明,江汉鸡延髓NPY阳性神经元的分布与肉鸡、乌鸡、大鼠的大体相似;下橄榄核可能是NPY在延髓-小脑传递通路中的一个重要枢纽。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鸭病毒性肝炎病毒RNA依赖性RNA聚合酶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细胞中的定位,构建了RNA依赖性RNA聚合酶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的真核重组表达质粒;然后用脂质体介导转染MDCK细胞。分别使用荧光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以及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和蛋白免疫电泳试验等方法检测了RNA依赖性RNA聚合酶在细胞中的表达和亚细胞定位情况。结果表明,RNA依赖性RNA聚合酶能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一起在MDCK细胞中良好表达,且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融合蛋白在80ku处出现阳性条带,说明表达的外源蛋白具有免疫活性。表明成功构建了RNA依赖性RNA聚合酶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并在真核细胞内实现了表达,通过检测荧光蛋白,发现RNA依赖性RNA聚合酶主要在细胞核中发挥复制酶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将100~150 mL/L HRP水溶液注入成年母鸡左侧盲肠的浆膜下,研究鸡盲肠传出神经元的分布。结果表明:支配盲肠的交感节后神经元位于T3 LS1交感干神经节(占64.7%),峰值位于T5 T6交感干神经节,少数位于肾上腺神经节(占17.8%)和内脏神经节(占 17.5%);在肠神经内有大量标记细胞;在延脑迷走神经核中未出现标记的神经元;在盆神经内未看到被标记的支配盲肠的副交感节后神经元。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Growing in range and urgency, humanitarian needs now pose increasingly acute questions for national security policy formulation. Whether over forced migration, food scarcity or nefarious electronic penetration, state security preferences face uneasy accommodations with individual needs be it for child survival, basic sustenance or rights to privacy. This paper deliberates a further field of increasingly apparent value contest: that involving the transfer, diversion and lethal use of small arms and light weapons (SALW). After outlining the scale of this phenomenon, existing regulatory mechanisms over SALW transfers are assessed. It is argued that these controls are inadequate, a deficiency that is embedded within a range of inter-linked disjunctions. They are outlined in a model that is evaluated against empirical findings. Where SALW control inadequacy is causally connected to the disjunctive model, it is argued, current levels of SALW-induced casualties are unlikely to abate. The paper concludes by considering feasible options for enhanced management of global SALW proliferation.  相似文献   

16.
猪瘟病毒E2基因和牛疱疹病毒Ⅰ型UL49基因的共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牛疱疹病毒Ⅰ型(BHV-1)UL49基因编码的膜蛋白VP22对猪瘟病毒E2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构建了单独表达E2蛋白的pcDNA3.1-E2及融合表达E2-VP22的pcDNA3.1-E2-UL49。将pcDNA3.1-E2与pcDNA3.1-E2-UL49分别转染293 T细胞,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单独表达E2蛋白的细胞,其荧光主要固缩于核周,而融合表达E2-VP22蛋白的细胞在核周及细胞质内都有大量的荧光;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VP22蛋白与E2蛋白都获得了表达,但融合了VP22蛋白的E2蛋白表达量要相对高一些(P<0.01),表明VP22蛋白可以促进E2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应用超薄切片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猪伪狂犬病病毒(PRV)MQ18变异株感染绵羊胚胎鼻甲上皮细胞(OFTu)的病毒形态发生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病毒在细胞核内复制、增殖,形成核内包涵体,装配好的病毒通过核内膜获得初始囊膜,以出芽方式出核进入细胞质,在高尔基体区域进行加工修饰、二次获得囊膜后形成完整病毒粒子,以包裹有病毒粒子的空泡与细胞膜相互融合方式,将病毒释放到细胞外;细胞超微结构主要表现为细胞质内空泡增多,线粒体增生、肿大,空泡样变,粗面内质网扩张,高尔基体形态异常,细胞核染色质浓缩、边集,最后细胞破坏、裂解,可见细胞早期凋亡及自噬小体结构。本研究结果为阐明PRV的感染和致病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标记法结合溃变电镜技术,观察了8只SD大白鼠小脑前核(桥核、下橄榄、外侧网状核、桥被盖网状核和旁正中网状核)中皮质纤维终末的溃变型及其与各核中小脑投射神经元的突触联系。结果:溃变型有3种,即电子致密型、微丝增生型和电子透明型;电子致密型溃变为皮质纤维的主要溃变型,分布于各核,微丝增生型和电子透明型很少,只出现于个别核;电子致密型溃变含圆形清亮型小泡、多形清亮型小泡和混合型小泡的3种终末,其中绝大多数溃变终末含圆形清亮型小泡;溃变终末中的一部分与HRP标记的小脑投射神经元形成单突触联系,其中大部分为轴树突触,少量为轴体突触。观察结果表明,至少有一部分皮质脑干纤维与小脑前核中的小脑投射神经元形成单突触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