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冲突的哲学依据及化解之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黎旭  董卫 《求索》2011,(9):116-118
通过哲学和社会心理学分析我们发现,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本质,是人类欲望或理想的冲突,理性可控信念与非理性可控性信念的冲突,非理性可控性信念,意指确信其不理性、不正义、不道德、不文明的欲望或理想能够实现的理念。文化冲突的内涵为价值观、行为准则、行为方式以及哲学观等各方面的冲突,原因是欲望的无限性、无监督性及本身的缺乏妥协性,因而形成文化自律、互律和妥协的观念并以相应的制度作保证。只有选择理性可控性信念成为心理和行为习惯,才能使得世界和谐交往,协作共荣。  相似文献   

2.
李小琼 《传承》2010,(21):54-55
人既是理性的存在物,同时也是非理性的存在物。人类的历史之所以如此色彩斑斓、跌宕起伏,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之所以如此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关键在于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体。在属人的世界中,不存在纯粹的理性与非理性相分离,两者互相影响、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对于非理性的关注,到了现代在西方发展到了顶峰。从非理性因素是如何发展的,应该如何对其界分,非理性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人既是理性的存在物,同时也是非理性的存在物.人类的历史之所以如此色彩斑斓、跌宕起伏,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之所以如此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关键在于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体.在属人的世界中,不存在纯粹的理性与非理性相分离,两者互相影响、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对于非理性的关注,到了现代在西方发展到了顶峰.从非理性因素是如何发展的,应该如何对其界分,非理性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非理性原本是一个哲学概念,有理性也就有非理性。虽然作为一个哲学概念,但非理性在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也多有关注。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问题,非理性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非理性因素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差异;二是非理性因素影响了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青年大学生可因疾病、性格、刺激、逆反、定势等产生非理性因素类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成效有可能产生影响。我们的教育中,要有一个关注非理性的视角,并用这样的视角来考察分析大学生的一些现象,进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公共行政学的组织理论中,一个基本的理论前提就是假设人类的行为是理性的,因而对组织的研究总是局限于研究基于人类理性所产生的规范和制度。自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方法以来,很多学者开始运用这一方法来解释组织的行为,创立了精神分析的组织理论,戴蒙德就是著名的代表。精神分析方法在组织理论研究中的运用,拓宽了公共行政研究的视野和思路,但由于其过于强调人类行为的非理性,使得对组织的研究又容易陷入不可知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启蒙运动理性的非理性发展造成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分裂。赓续浪漫主义要求恢复人之为人的完整性的主张,波德莱尔提出了作为现代性思想结晶的“应和论”,以期弥合人与世界的分裂,实现宇宙万象的和谐统一。作为波德莱尔诗歌创作与文艺理论的核心,“应和论”具有丰富的思想意蕴,并产生了绵延的效果历史。百年来,学界围绕“应和论”的思想渊源、理论内涵、历史效果、比较研究,以及评价等论域进行了深入阐释。但是鉴于波德莱尔是“现代性”概念的始作俑者,其“应和”思想关涉现代性的基源问题,并引发了后世的“问题美学”现象,亟须拓展新的视角对其进行多维阐释。中国真善美合一的生命美学为此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借鉴中国生命美学思想,可以为走出审美现代性的困境,实现人类美的生存贡献中国思想智慧。  相似文献   

7.
庄惠娟 《青年论坛》2006,55(3):19-21
非理性因素贯穿于人类认识的全过程,它是人类在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特有的心理结构与认识结构的内在统一,是人的精神的基本构成和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人类认识是在理性主导下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矛盾统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理性、非理性的学术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论文涉及的领域也愈趋广泛。本文对此略加综述。 一、理性、非理性概念的规范性问题 关于理性、非理性概念自古有之,沿用至今,已呈现出多向性、模糊性特征。尤其是非理性这一概念更加含混。  相似文献   

9.
伍志燕 《前沿》2012,(1):50-53
"合理性"的概念来源于"理性",但又高于"理性",它是一种合乎扬弃传统理性和非理性的理性。从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来看,先后经历了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个转向;"合理性"概念的历史演变也相应地经历了"原初理性""启蒙理性""近代理性""非理性主义"等几个发展阶段。从"理性"到"合理性"的转变表征了当代西方哲学主题的转换,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般说,较有思想深度、艺术特色的文学创作,在写人方面往往注重于三个层面的追求,即首先写出人的个性特点与命运遭际,力求由此映照出时代的某个侧面;其次写出人的内心活动,理性与非理性的,意识与无意识的,乃至深层潜意识的活动,揭示人的内部思想与  相似文献   

11.
周红 《前沿》2007,(4):207-210
当代农民在经济生活、政治活动以及生产实践中普遍存在种种非理性因素,影响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本文详细分析了这些非理性现象,并对其产生原因作了深层次的剖析。认为农业的现代化之路需要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当前,对理性农业的呼唤更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理性思想与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揭示了市场理性原则导致的资本主义社会非理性的异化现实,20世纪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正是把马克思的研究方法运用于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结果。与法兰克福学派所不同的是,马克思认为理性导致非理性体现的是理性本身的"二律背反"。因此,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扬弃理性的异化而不是抛弃理性。  相似文献   

13.
地方利益冲突作为区域经济圈内的普遍现象,其内容极为复杂.地方利益具有一致性和差异性的二重属性,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统一体.片面地、非理性地利益追求极大损害了区域和谐发展,因此协调地方利益冲突对推进区域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英国著名作家威.萨.毛姆在文学表现形式上基本保持了传统手法,但思想深受叔本华等人非理性哲学的影响而具有现代性,其意识论、创作论、批评理论及艺术风格都有一定程度的反理性倾向,与现代派文学有所重合和沟通。毛姆的反理性倾向与现代派文学又有所不同。他不是站在潜意识、感性或感情的立场上,从主观感受出发夸张和强调感性与理性的矛盾的不可调合性,而是站在经验和良知的立场上,冷静、清晰地描绘出感性和理性、实质和现象的现实矛盾的实际状况,并以无可奈何的态度求得妥协或听之任之。  相似文献   

15.
自从人类有了自我意识以来,人类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自身存在意义的上下求索,以建构自我安顿之所实现超越的追求。随着现代工业文明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造成人的全方位异化和生存困境,由古希腊理性精神衍生而来的西方传统理性精神陷入了危机。而从批判传统理性精神片面发展基础上出发的非理性精神也走入了另一个极端,两者都没有给人们指明正确的人生之维。唯有一种超越两者的追求境界——实践合理性的出现,在认真剖析人类自我认识的复杂性基础上,帮助人们走出自我认识的困境,不断实现理性与非理性、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历史理性、科学精神与人本精神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人类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历程和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角度,探讨了非理性主义产生、盛行的根源。旨在揭示非理性主义是对传统理性主义的形而上学的否定,只有认识其偏颇和危害,才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面地理解主体的非理性。  相似文献   

17.
李刚 《理论月刊》2010,(8):64-66
为了重构传统的科学理性观,理查德.罗蒂区分了"合理性"的两种意义:强理性与弱理性。放弃标准的强理性观而接受实用主义的弱理性观,也就是放弃认为真理是某种我们应对之负责的东西的看法。罗蒂从文化的层面来考察科学,正确地指出了科学作为一种人类文化所必然具有的"亲和性"、"建构性"和"约定性"的特征,但又完全无视科学与各种非科学文化的根本区别。科学不能排除非理性因素的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非理性因素作重要的补充,但是科学在本质上是合乎理性的、客观的认识活动。罗蒂试图完全否定科学的合理性和客观性的作法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18.
理性与感性是一对相互依赖而存在的矛盾概念,这种矛盾运动贯穿于人的发展的全过程,更是历代文学家们争论的焦点。本文通过对电影《色·戒》中理性目标与感性欲望这一人类及自身无法调和的矛盾冲突产生的原因的剖析,努力探究应对矛盾二难关系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为了重构传统的科学理性观,理查德·罗蒂区分了"合理性"的两种意义:强理性与弱理性.放弃标准的强理性观而接受实用主义的弱理性观,也就是放弃认为真理是某种我们应对之负责的东西的看法.罗蒂从文化的层面来考察科学,正确地指出了科学作为一种人类文化所必然具有的"素和性"、"建构性"和"约定性"的特征,但又完全无视科学与各种非科学文化的根本区别.科学不能排除非理性因素的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非理性因素作重要的补充,但是科学在本质上是合乎理性的、客观的认识活动.罗蒂试图完全否定科学的合理性和客观性的作法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是第一个使现代性成为问题的人。他从思辨和理性的角度观照了传统在现代社会中的失落以及现代文明的历史意义问题,在其艺术观、历史哲学和精神现象学中表达了一种矛盾的反思意识。他使对文明与人性冲突关系的现代性批判在张扬理性的思路上发展到极致,黑格尔本人也由此成为疏远人类的存在本源最远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